更新时间:2025-07-21 21:01:31 | 信息编号:70305 |
山西十大特产推荐,快来看看有你喜欢的吗?
一、山西老陈醋
清徐县是老陈醋的产地,这一独特的醋文化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老陈醋呈现出红棕色的色泽,其味道以“绵、酸、甜、香”为核心特点,被誉为我国四大名醋中的佼佼者。山西清徐是其主要产地。“东湖”牌老陈醋,诞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超过350年的历史,堪称山西老陈醋的正宗代表。“东湖”牌老陈醋凭借其卓越的酿造工艺以及色泽、香气、味道的完美结合,享誉国内外,位居中国名醋的榜首。
二、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以刀易牛犊,以刃换牛”来描述牛肉加工的记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味独特的平遥牛肉在明清时期便远播亚洲各国。据史书记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品尝了平遥牛肉后,香气扑鼻,精神焕发,味道鲜美,解除了她的烦恼,因此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三、沁州黄小米
山西省沁县(古称沁州)产出的小米品种,品质上乘,特色鲜明。食用时口感香甜,质地松散,十分美味。因其富含营养,被赞誉为“小米之王”。它位列我国四大名米之列。“沁州黄”小米自1919年参展印度国际博览会起,便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内,它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并荣获“全国最佳小米”的称号。
四、交城骏枣
交城骏枣拥有超过千年的种植传统,其作品曾亮相于法国巴黎的世博会。这种枣子形状独特,要么是瓶状,要么是上窄下宽的圆柱形。其颜色深邃呈红色,果皮薄而果肉厚实,核小果实大,口感脆甜且香气扑鼻,果肉重量超过总重量的95%,因此有“八两一尺,一斤十个”的说法。这种枣子既适合生食也适合制干,味道甜美,质地脆嫩。新鲜枣子含糖量高达28.69%,含酸量为0.45%,并且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
五、寿阳豆腐干
寿阳豆腐干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众多豆腐加工点散布于乡村与集市之间。该地豆腐干以当地优质大豆为原料。得益于土壤和气候条件优越,寿阳大豆颗粒圆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种类繁多,产量亦高,且豆种纯正,品质优良。采用古老技艺精心制作的豆腐干,糖分适中、盐分轻微,质地柔滑,风味清新,富含高蛋白和低脂肪,同时含有丰富维生素和低胆固醇,营养价值颇高。寿阳豆腐干在餐饮、家居、旅行、军事用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93年山西省首届农产品博览会及1995年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寿阳豆腐干均荣获银奖荣誉。
六、大同黄花
萱草,又称黄花或金针菜,富含营养,被誉为蔬菜佳品。在嵇康的《养生论》和神农经中,就有“萱草能忘却忧愁,是美食中的佳品”的描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其进行了详细记载,指出萱草具有利尿和健胃的功效。大同县作为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地之一,自明朝起便以“黄花之乡”的美誉闻名遐迩。
七、祁县酥梨
祁县酥梨的种植历史已有四十年之久,主要在古县、城赵、峪口、东观等地的海拔800至1200米的丘陵山区广泛分布。这里土壤深厚肥沃,雨量适中,昼夜温差显著,有效积温充足,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为酥梨的生长创造了极佳的环境。套袋酥梨以其规整的果形、洁白透黄的色泽、薄皮细肉、香甜酥脆的口感、丰富的果汁、高糖分、营养价值和卓越的品质而备受赞誉!
八、太谷饼
太谷县出产的太谷饼,是山西省历史悠久的著名小吃,其名源于产地。这种饼起源于清朝,以其甜而不腻、酥而不碎的独特风味,以及鲜美的香气而著称,因口感香、酥、绵、软而享誉全国,被誉为“糕点之王”。太谷饼不仅是“晋商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歌曲“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使得太谷饼的美名远播,传遍了大江南北。
九、临汾牛肉丸子面
临汾的街头巷尾,牛肉丸子面尤为常见,店面规模普遍不大,属于经济实惠的快餐之列。
众多临汾市民返城后,纷纷急于品尝牛肉丸子面,其风味独特,深受嗜辣者的喜爱。观察其制作过程,看似简便,面条似乎预先蒸熟,店内深处设有一口硕大的锅,锅内以众多辣椒与牛骨等熬制出的老汤,汤质浓郁,香气扑鼻,而这老汤更是牛肉丸子面的核心吸引力。汤中炖煮着圆滚滚的丸子,其上覆盖着一层浓郁的辣椒油,食用时需用滚烫的汤汁反复浇淋面条,使之透热,随后将丸子盛出,再加上几片牛肉和点缀的香菜,便大功告成。辣劲十足,爽快无比,辣味中夹杂着微微的麻感,让人回味无穷。众人享用后,无不汗流浃背!
十、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源自山西中北部的高寒地区,是当地民间广受欢迎的家常美食。如今,这种杂粮小吃在饭店和酒楼中也颇受欢迎。它的制作方法和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朝末年和唐朝初期。据民间传说,唐国公李渊因被贬至太原担任留守,途中经过灵空山古刹盘谷寺时,寺中的老方丈特意制作了这种莜面食品来招待他。李渊好奇地问:“手中拿着的是什么?”老方丈回答:“这是栲栳栳。”栲,是对一类植物的统称,而栲栳,则是指用竹子或柳枝编织而成的容器,这一解释出自《辞海》。唐寅在其诗作中曾提及:“琵琶声声化作愁,用栲栳来量金购买春光。”这表明当时的高僧是以手持的小笼屉作为回应。及至李渊登基为帝,他派遣了那位老方丈前往五台山担任住持一职。老方丈携同僧侣们前往新任地,途中经过静乐县,目睹莜麦刚刚收割,便将制作莜面栲栳栳的方法传授给了当地的居民。后来,这种民间面食在晋、陕、蒙、冀、鲁等地广为流传,成为了北方山区民众日常饮食中的常见佳肴。民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据传李世民父子曾在太原起兵时,便是以这种面食来慰劳军队,从而一举奠定了大唐王朝的基业。而“栲栳”这个名称,据说就是从“犒劳”这个词语演变而来的。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105.170 |
山西十大特产推荐,快来看看有你喜欢的吗?
一、山西老陈醋
清徐县是老陈醋的产地,这一独特的醋文化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老陈醋呈现出红棕色的色泽,其味道以“绵、酸、甜、香”为核心特点,被誉为我国四大名醋中的佼佼者。山西清徐是其主要产地。“东湖”牌老陈醋,诞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超过350年的历史,堪称山西老陈醋的正宗代表。“东湖”牌老陈醋凭借其卓越的酿造工艺以及色泽、香气、味道的完美结合,享誉国内外,位居中国名醋的榜首。
二、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以刀易牛犊,以刃换牛”来描述牛肉加工的记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味独特的平遥牛肉在明清时期便远播亚洲各国。据史书记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品尝了平遥牛肉后,香气扑鼻,精神焕发,味道鲜美,解除了她的烦恼,因此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三、沁州黄小米
山西省沁县(古称沁州)产出的小米品种,品质上乘,特色鲜明。食用时口感香甜,质地松散,十分美味。因其富含营养,被赞誉为“小米之王”。它位列我国四大名米之列。“沁州黄”小米自1919年参展印度国际博览会起,便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内,它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并荣获“全国最佳小米”的称号。
四、交城骏枣
交城骏枣拥有超过千年的种植传统,其作品曾亮相于法国巴黎的世博会。这种枣子形状独特,要么是瓶状,要么是上窄下宽的圆柱形。其颜色深邃呈红色,果皮薄而果肉厚实,核小果实大,口感脆甜且香气扑鼻,果肉重量超过总重量的95%,因此有“八两一尺,一斤十个”的说法。这种枣子既适合生食也适合制干,味道甜美,质地脆嫩。新鲜枣子含糖量高达28.69%,含酸量为0.45%,并且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
五、寿阳豆腐干
寿阳豆腐干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众多豆腐加工点散布于乡村与集市之间。该地豆腐干以当地优质大豆为原料。得益于土壤和气候条件优越,寿阳大豆颗粒圆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种类繁多,产量亦高,且豆种纯正,品质优良。采用古老技艺精心制作的豆腐干,糖分适中、盐分轻微,质地柔滑,风味清新,富含高蛋白和低脂肪,同时含有丰富维生素和低胆固醇,营养价值颇高。寿阳豆腐干在餐饮、家居、旅行、军事用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93年山西省首届农产品博览会及1995年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寿阳豆腐干均荣获银奖荣誉。
六、大同黄花
萱草,又称黄花或金针菜,富含营养,被誉为蔬菜佳品。在嵇康的《养生论》和神农经中,就有“萱草能忘却忧愁,是美食中的佳品”的描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其进行了详细记载,指出萱草具有利尿和健胃的功效。大同县作为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地之一,自明朝起便以“黄花之乡”的美誉闻名遐迩。
七、祁县酥梨
祁县酥梨的种植历史已有四十年之久,主要在古县、城赵、峪口、东观等地的海拔800至1200米的丘陵山区广泛分布。这里土壤深厚肥沃,雨量适中,昼夜温差显著,有效积温充足,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为酥梨的生长创造了极佳的环境。套袋酥梨以其规整的果形、洁白透黄的色泽、薄皮细肉、香甜酥脆的口感、丰富的果汁、高糖分、营养价值和卓越的品质而备受赞誉!
八、太谷饼
太谷县出产的太谷饼,是山西省历史悠久的著名小吃,其名源于产地。这种饼起源于清朝,以其甜而不腻、酥而不碎的独特风味,以及鲜美的香气而著称,因口感香、酥、绵、软而享誉全国,被誉为“糕点之王”。太谷饼不仅是“晋商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歌曲“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使得太谷饼的美名远播,传遍了大江南北。
九、临汾牛肉丸子面
临汾的街头巷尾,牛肉丸子面尤为常见,店面规模普遍不大,属于经济实惠的快餐之列。
众多临汾市民返城后,纷纷急于品尝牛肉丸子面,其风味独特,深受嗜辣者的喜爱。观察其制作过程,看似简便,面条似乎预先蒸熟,店内深处设有一口硕大的锅,锅内以众多辣椒与牛骨等熬制出的老汤,汤质浓郁,香气扑鼻,而这老汤更是牛肉丸子面的核心吸引力。汤中炖煮着圆滚滚的丸子,其上覆盖着一层浓郁的辣椒油,食用时需用滚烫的汤汁反复浇淋面条,使之透热,随后将丸子盛出,再加上几片牛肉和点缀的香菜,便大功告成。辣劲十足,爽快无比,辣味中夹杂着微微的麻感,让人回味无穷。众人享用后,无不汗流浃背!
十、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源自山西中北部的高寒地区,是当地民间广受欢迎的家常美食。如今,这种杂粮小吃在饭店和酒楼中也颇受欢迎。它的制作方法和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朝末年和唐朝初期。据民间传说,唐国公李渊因被贬至太原担任留守,途中经过灵空山古刹盘谷寺时,寺中的老方丈特意制作了这种莜面食品来招待他。李渊好奇地问:“手中拿着的是什么?”老方丈回答:“这是栲栳栳。”栲,是对一类植物的统称,而栲栳,则是指用竹子或柳枝编织而成的容器,这一解释出自《辞海》。唐寅在其诗作中曾提及:“琵琶声声化作愁,用栲栳来量金购买春光。”这表明当时的高僧是以手持的小笼屉作为回应。及至李渊登基为帝,他派遣了那位老方丈前往五台山担任住持一职。老方丈携同僧侣们前往新任地,途中经过静乐县,目睹莜麦刚刚收割,便将制作莜面栲栳栳的方法传授给了当地的居民。后来,这种民间面食在晋、陕、蒙、冀、鲁等地广为流传,成为了北方山区民众日常饮食中的常见佳肴。民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据传李世民父子曾在太原起兵时,便是以这种面食来慰劳军队,从而一举奠定了大唐王朝的基业。而“栲栳”这个名称,据说就是从“犒劳”这个词语演变而来的。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