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3 14:01:27 | 信息编号:69914 |
包大肠小肠品百味人生!台湾小吃大叔在福州的光阴故事
陈志宏(右)在小吃摊位上忙碌。
东南网12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文/图)
12月10日傍晚6点整,随着夜色渐浓,华灯初放,福州的夜晚活动再次隆重开启。
走出福州地铁2号线祥坂站D出口,便可见福州祥坂夜市,沿着右侧方向前行数步,便能抵达台胞陈志宏经营的小吃摊位。
世间变幻莫测,恰似大肠包裹着小肠。热切邀请各位光临祥坂夜市,一尝台湾本土风味的‘大肠包小肠’……在闪烁的霓虹灯下,陈志宏正叫卖声不绝于耳,同时低头专注地烤制着糯米肠与香肠。
台岛上世纪90年代流行起一道名为“大肠包小肠”的美食,此菜更是台岛十大名小吃之一。起初,这道菜仅是来自大陆的台岛客家人为了外出谋生时便于携带,而自创的一种混合式点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台岛街头的一道特色美食。
今年十月,陈志宏开设的小吃摊正式加入了祥坂夜市的行列。年过半百,他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将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巧妙地融入了美食之中。提及“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这一流行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风靡两岸呢?在摊位旁边,几位食客陆续到来,陈志宏热心地与他们打招呼,并开始交谈,“这既是因为大家对这种独特小吃的喜爱,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人生并无固定模式,我们应该保持笑容、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烤好的糯米肠对半切开,涂抹上甜辣酱,随后加入花生碎、香菜、萝卜干、蒜片等丰富配料,再将另一根烤好的台岛香肠包裹进去,这样,一份香气四溢的“大肠包小肠”便大功告成。从侧面望去,它宛如一个微笑的嘴唇。
摊位边,一位食客手捧刚烤好的佳肴,急不可耐地尝了一口,随即兴奋地喊道:“师傅,这味道太棒了!”陈志宏听闻,自豪地回应道:“这些食材的搭配,是我经过80余种配方的钻研,独立研发而成的,保证都是最新鲜的。”
陈志宏自幼在台北西门町周边长大,对夜市文化早已司空见惯。但起初,他作为“台二代”的身份踏入了福州。他的祖籍正是福州长乐,90年代,为了协助父亲经营在福州的超市生意,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这座城市。陈志宏向记者透露,当时在福州,台式超市尚属新潮,生意一度异常兴隆。然而,随着众多超市的陆续涌现,家族经营的超市业务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大约在2000年前后,他们不得不选择退出福州的市场竞争。
返抵台湾岛后,陈志宏对美食情有独钟,遂开设了一家餐馆。然而,大约三四年后,由于健康问题,他被医生建议进行休养,无奈之下只得关闭了店铺。
当时我急切地想要返回福州休养,因为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环境十分宜人,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洋溢着勃勃生机。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志宏在福州邂逅了心爱的人,他渴望为她营造一个安宁的家园。
陈志宏在2005年,正值而立之年,于福州开始了新的征程。他曾涉足印刷、贸易、电商、摄影等多个领域,持续地调整职业方向,努力探寻那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20年,福州市致力于构建夜市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夜市经济崭露头角,成为创业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有着餐饮业经验且对美食情有独钟的陈志宏,着手筹备开设自己的小吃摊。
为了精准定位,他深入走访了福州众多夜市,并重返台岛夜市搜集信息,最终锁定“大肠包小肠”这一特色美食。台岛烤肠深受大陆消费者喜爱,以此为基料搭配而成的“大肠包小肠”,不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独具特色。当然,那其中被众人津津乐道的“人生无常,笑口常开”的生活智慧,也是我希望通过美食传达的理念。
去年年初,陈志宏开设了自己的小吃摊。凭借丰富的从业经历,他将曾经的多种技能巧妙地融入其中:无论是店铺招牌的精心设计,还是图文并茂的宣传手段,亦或是网络营销的广泛推广,他都全力以赴,很快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喜爱。
为确保地道风味,我专程向台湾老匠人采购食材,同时,每一道配料均现做现售,绝不使用预先加工的产品。陈志宏如此介绍,他的摊位曾活跃于福州的达明路夜市、学生街夜市、光明港夜市,现又落户祥坂夜市,鼎盛时期月收入高达十多万元。众多顾客不仅频繁光顾,还主动为我推广。此外,我还创立了自己的粉丝社群。感谢福州乡亲对我的支持和厚爱。”
陈志宏近期萌生了一个新愿望:他希望将更多台湾的美食引入福州,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小吃生意。“只有敢于面对生活的变幻无常,才能领略到自身的潜力所在。”陈志宏坚信,两岸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众多台湾美食背后都承载着连接两岸的情感纽带,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制作更多此类佳肴,探讨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既能帮助更多大陆的同胞们认识台湾,同时也成为他向福州的乡亲们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途径。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227.37 |
包大肠小肠品百味人生!台湾小吃大叔在福州的光阴故事
陈志宏(右)在小吃摊位上忙碌。
东南网12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文/图)
12月10日傍晚6点整,随着夜色渐浓,华灯初放,福州的夜晚活动再次隆重开启。
走出福州地铁2号线祥坂站D出口,便可见福州祥坂夜市,沿着右侧方向前行数步,便能抵达台胞陈志宏经营的小吃摊位。
世间变幻莫测,恰似大肠包裹着小肠。热切邀请各位光临祥坂夜市,一尝台湾本土风味的‘大肠包小肠’……在闪烁的霓虹灯下,陈志宏正叫卖声不绝于耳,同时低头专注地烤制着糯米肠与香肠。
台岛上世纪90年代流行起一道名为“大肠包小肠”的美食,此菜更是台岛十大名小吃之一。起初,这道菜仅是来自大陆的台岛客家人为了外出谋生时便于携带,而自创的一种混合式点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台岛街头的一道特色美食。
今年十月,陈志宏开设的小吃摊正式加入了祥坂夜市的行列。年过半百,他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将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巧妙地融入了美食之中。提及“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这一流行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风靡两岸呢?在摊位旁边,几位食客陆续到来,陈志宏热心地与他们打招呼,并开始交谈,“这既是因为大家对这种独特小吃的喜爱,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人生并无固定模式,我们应该保持笑容、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烤好的糯米肠对半切开,涂抹上甜辣酱,随后加入花生碎、香菜、萝卜干、蒜片等丰富配料,再将另一根烤好的台岛香肠包裹进去,这样,一份香气四溢的“大肠包小肠”便大功告成。从侧面望去,它宛如一个微笑的嘴唇。
摊位边,一位食客手捧刚烤好的佳肴,急不可耐地尝了一口,随即兴奋地喊道:“师傅,这味道太棒了!”陈志宏听闻,自豪地回应道:“这些食材的搭配,是我经过80余种配方的钻研,独立研发而成的,保证都是最新鲜的。”
陈志宏自幼在台北西门町周边长大,对夜市文化早已司空见惯。但起初,他作为“台二代”的身份踏入了福州。他的祖籍正是福州长乐,90年代,为了协助父亲经营在福州的超市生意,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这座城市。陈志宏向记者透露,当时在福州,台式超市尚属新潮,生意一度异常兴隆。然而,随着众多超市的陆续涌现,家族经营的超市业务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大约在2000年前后,他们不得不选择退出福州的市场竞争。
返抵台湾岛后,陈志宏对美食情有独钟,遂开设了一家餐馆。然而,大约三四年后,由于健康问题,他被医生建议进行休养,无奈之下只得关闭了店铺。
当时我急切地想要返回福州休养,因为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环境十分宜人,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洋溢着勃勃生机。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志宏在福州邂逅了心爱的人,他渴望为她营造一个安宁的家园。
陈志宏在2005年,正值而立之年,于福州开始了新的征程。他曾涉足印刷、贸易、电商、摄影等多个领域,持续地调整职业方向,努力探寻那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20年,福州市致力于构建夜市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夜市经济崭露头角,成为创业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有着餐饮业经验且对美食情有独钟的陈志宏,着手筹备开设自己的小吃摊。
为了精准定位,他深入走访了福州众多夜市,并重返台岛夜市搜集信息,最终锁定“大肠包小肠”这一特色美食。台岛烤肠深受大陆消费者喜爱,以此为基料搭配而成的“大肠包小肠”,不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独具特色。当然,那其中被众人津津乐道的“人生无常,笑口常开”的生活智慧,也是我希望通过美食传达的理念。
去年年初,陈志宏开设了自己的小吃摊。凭借丰富的从业经历,他将曾经的多种技能巧妙地融入其中:无论是店铺招牌的精心设计,还是图文并茂的宣传手段,亦或是网络营销的广泛推广,他都全力以赴,很快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喜爱。
为确保地道风味,我专程向台湾老匠人采购食材,同时,每一道配料均现做现售,绝不使用预先加工的产品。陈志宏如此介绍,他的摊位曾活跃于福州的达明路夜市、学生街夜市、光明港夜市,现又落户祥坂夜市,鼎盛时期月收入高达十多万元。众多顾客不仅频繁光顾,还主动为我推广。此外,我还创立了自己的粉丝社群。感谢福州乡亲对我的支持和厚爱。”
陈志宏近期萌生了一个新愿望:他希望将更多台湾的美食引入福州,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小吃生意。“只有敢于面对生活的变幻无常,才能领略到自身的潜力所在。”陈志宏坚信,两岸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众多台湾美食背后都承载着连接两岸的情感纽带,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制作更多此类佳肴,探讨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既能帮助更多大陆的同胞们认识台湾,同时也成为他向福州的乡亲们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途径。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