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1 21:00:56 | 信息编号:69831 |
去福州大吃一圈后 我好像明白了广东人的想法?
之前已经向大家介绍了荔枝肉、糟鳗鱼、南煎肝等众多美食……然而,不少朋友都纷纷表示遗憾,为何没有提及那声名显赫的肉燕。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小吃种类繁多,一篇短文难以尽述。所以,在这篇关于福州的续篇中,我们将继续补充那些未能一一涵盖的美食。
01
炖罐
/ 沙县小吃豪华版 /
在福州度过的首个清晨,我以一罐罐小巧的炖品开启了新的一天。我挑选了价格极为亲民的学军盛记,每罐炖品不过20元,仅需40元就能让人吃得饱足。
虽然说是“炖”,实际上蒸才是真正的烹调手段。
将各式各样的食材按适当比例装入小罐中,层层叠放蒸笼,经过数小时高温蒸汽的洗礼,方能化为一罐罐香气扑鼻、口感耐久的炖品,完美保留了食材的原始风味和香气,其美味程度远胜于常规炖煮方法。
瞥见炖罐,你或许会轻视一瞥——这不不就是沙县小吃中随处可见的那款小罐汤吗?确实,将它们视为同一物也并无不妥。因为沙县小吃本身就是福建三明沙县美食的精华所在,而三明的东边,便是福州。我们在沙县小吃品尝到的炖罐,可称之为一种简约版,其食材普通,提供的菜品选择也寥寥无几,不过三五种而已。在学军盛记,你将发现多达二十余种炖罐供你挑选,其食材之丰盛,口味之丰富,定会令你感到惊讶不已。
第一罐:海鲜杂烩
尽管名字看似随意,然而这罐却成了它家的标志性产品,小小一罐中蕴含的食材丰富得令人咋舌:炖得酥烂的筒骨肉,轻轻一夹便滑入汤中,接着是张牙舞爪的蟳,在品尝汤之前,先细细品尝那细嫩鲜甜的蟹肉,还有那饱满弹牙的大虾、软滑的香菇……一边享用,一边捞取,简直就像是在探索一个个小宝藏。
[]
肉的种类繁多且多样,难道这汤的味道不会因此变得混乱不堪,难以入口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汤竟然比肉还要美味,更加值得细细品味。
谈及炖罐的调味,不得不提的是,清蒸堪称烹饪中的至简之道,它摒弃了繁杂的调料,仅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鲜美口感。当食材种类增多时,风味难免相互竞争,故而需适量加入老酒,以调和各种香气,并且还能留下淡淡的酒香余韵。
这一块肉,又香又嫩
各类炖罐的排列顺序同样有着一定的规矩,例如,海鲜应当置于最上层,这样在蒸煮过程中,其精华汤汁便能顺着蒸架逐层流淌,进而使得其他炖罐也能沾染到海鲜的鲜美与香气。
海鲜摆在上层,让鲜味层层往下渗透
第二罐:目鱼筒骨
这罐食物的成分十分简约,但其风味却尤为令人难以忘怀,汤汁色泽淡雅,同时散发着浓郁的鲜甜之味。
筒骨,亦即猪筒骨,它不仅富含丰盈的脂肪香气,更让人品尝到满足的肉感之乐。至于目鱼,它实际上是指切成细条的目鱼干,这可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食材。当我初次品尝目鱼时,心中不禁充满疑惑,它的质地既柔软又厚实,咀嚼感颇强,仿佛是强化版的杏鲍菇,然而却又透露出浓郁的肉香。经过一番深入研究,我终于得知,目鱼其实……就是墨鱼。
豆腐黄花筒骨,里面也放了目鱼
我们熟知的软体动物种类包括三种:分别是拥有八条触腕的章鱼,以及十条触腕的鱿鱼和墨鱼。
鱿鱼与墨鱼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墨鱼体内含有一块梭形的钙质骨骼,而鱿鱼仅拥有极薄的类似塑料的骨骼。另外,墨鱼的表皮覆盖着一层坚韧的皮层,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完好无损地将其从表面剥离。
左为像塑料的鱿鱼骨,右为墨鱼骨
将晒干的墨鱼制成目鱼干,泡发后既可用来炖汤,也可直接烹饪食用,既保留了墨鱼原有的鲜美口感,又在储存过程中不断丰富其风味,可谓是越陈越香。目鱼干不仅在炖罐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广泛应用于各种汤品之中,被誉为提升香味的绝佳选择。
我家还有一块目鱼干,准备择日拿来炖汤
第三罐:鸡肾目鱼
我必须承认,我之所以挑选这罐食品,纯粹是出于对鸡肾风味的探求。这种鸡肾风味独特,既鲜又甜,却带有一种难以忽视的腥味,对那些钟爱此类口味的人来说,简直是美味至极,而对于不喜此味的人来说,简直难以入口。
鸡肾还是带有一些腥味的
第四罐:石橄榄鲍鱼
福建与广东地区普遍将石橄榄加入汤中,该汤品口感清新带有一丝苦味,弥漫着浓郁的植物芳香。尽管其名中含“橄榄”二字,实则与青橄榄并无关联,它实际上属于兰科中的一种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
游客们会发现炖罐里的食材颇为奇特,各种意想不到的食材都能用来炖汤,比如鸡肾、骨髓、鸡胗、脆骨、猪脑等,这些食材炖出来的汤味道独特,让人回味无穷,但多少带有一点刺激感,因此初次尝试的话,建议先从基础款的炖罐开始品尝。
第五屉:红蟳饭
除了炖罐,这蒸出来的米饭同样不可错过。一只肥硕的红蟹静静躺在光泽的糯米之上,米粒被酱汁充分渗透,散发着浓郁的鲜香,而那蟹肉的香气更是令人陶醉。
店里菜单上写作“鲟饭”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为了提升风味,糯米饭里还巧妙地融入了香菇、干贝以及胡萝卜丝等多种食材,每一口品尝,都能感受到米饭的甘甜与香气,蟹肉的嫩滑与柔韧,这顿饭简直比任何菜肴都要美味!
这一口饭,比菜还香喷喷
喝下这碗汤,腹中已饱,接下来的计划便是探索各种小吃。对于游客来说,短时间内要找到最正宗的店铺确实不易,但若是逐一尝试那些各品类中最知名的店铺,仍旧能品尝到独特的风味。
02
小甜汤
/ 花生汤&甜豆花 /
在福州的传统小吃中,存在两家店铺,它们的店名颇为相似。一家是耳聋伯,以制作元宵闻名;另一家则是没牙伯,擅长制作花生汤。起初,这两家店铺都专注于自家特色小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逐渐增加了其他菜品的供应。例如,我品尝过的花生汤和芋泥,就是在耳聋伯的店铺中享用的。
花生汤的食材极为简单,仅用花生与白砂糖即可。然而,要烹饪出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却需耐心等待。每一粒饱满的花生,必须先小心剥去外壳,然后在水中反复煮沸,才能保持其完整的外观,并呈现出入口即化的绵软口感。汤呈现乳白色,味道清甜,花生特有的坚果香融入每一口汤中,只需少许糖分点缀,便已足够。
花生已经被熬煮得入口即化
花生汤,这一源自泉州的独特佳肴,在泉州人的宴席上必不可少,总有一碗碗香气四溢的花生汤点缀其间,无论是与甜咸菜搭配,都能带来清新的口感。伴随着人们的迁徙,花生汤的名声也逐渐传遍了福建大地,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甜品之一。
自然,对于那些不太喜欢它的人来说,花生汤可能稍显粘稠,但别担心,甜味的豆花同样值得品尝。
红豆豆花
03
芋头和大米
/ 被福建人玩出了花 /
福建菜系中芋头颇受欢迎,尤其是闽南地区的菜肴,对芋头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芋头既可以用来烹饪各式菜肴,也可以作为主食,无论是炒、蒸、炸还是烧,都能展现出其多样化的烹饪方式。而且,芋头的口味既甜又咸,非常适合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槟榔芋头,作为最普遍的芋头品种,其质地柔韧且香味扑鼻,是制作芋泥的绝佳选择。与我们在奶茶中常见的芋泥相比,闽式甜品中的芋泥显得更为丰富和细腻。这种差异,一方面得益于芋头的精选,另一方面,则主要归功于那为芋泥赋予了灵魂的热猪油。
加了猪油的芋泥
将芋头蒸熟后捣成泥状,随后放入白砂糖和猪油,搅拌均匀,再撒上一些香喷喷的芝麻,这才制成了一道美味的芋泥。它口感滑润细腻,油脂的香气与糖的甜味完美融合,只需一小碗,很快就会被一扫而空。
食用芋泥需格外留心,因其外表看似毫无热气,仿佛是冰冻甜品。然而,其内部却异常滚烫,稍有不慎便可能烫伤舌头,只有耐心品尝,方能领略芋泥的绝妙风味。
芋头可以制作成芋头粿,亦称三角糕,这可是当地孩子们早餐的常见选择,同时也是福州的传统小吃。其外皮在油锅中炸至酥脆可口,而内部却依然保持着嫩滑的口感,这得益于加入了米这一食材,使得它比单纯的芋泥多了几分绵软和粘牙的特质。
芋头粿,也叫三角糕
干吃可能会有点噎,刚好搭配另一个经典早餐——鼎边糊。
制作鼎边糊的过程颇为趣味横生,锅中正煮着加入了诸如蛤蜊、虾米等海鲜的美味汤底,锅边均匀地浇上一层米浆,待米浆微微烤干并凝固后,将其小心地铲入汤中,稍加烹煮,便成了一碗热气腾腾、鲜美无比的鼎边糊。往昔,福州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这道早餐,配菜则可依据当日的鲜菜采购情况而变化,即便天天食用,也绝不会感到厌倦。
鼎边糊
除此之外,鼎边糊与海蛎饼亦是绝配。将海蛎肉与韭菜搅拌匀称,再以米浆摊制成小饼,饼皮酥脆可口,蛎肉鲜嫩多汁,散发着浓郁的奶香,仅需一份便足以满足早餐的需求。
海蛎饼
谈及此,你或许会察觉到福州的小吃在米的运用上堪称独到,其中一类小吃便是直接以米为原料制作而成——那就是粿。
粿,闽南语中米糕的总称,它是由高粱米和粳米磨成米浆,再通过模具塑形而成的小吃。不仅如此,粿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各式配料,或是经过蒸制后转变为油炸,或是煎烤,从而衍生出油炸粿、甜粿、菜头粿、草仔粿、芋粿等多种多样的风味小吃。漫步街头,随便走进一家粿店,就能发现琳琅满目的粿品,多达数十种。
千层糕
04
扁肉燕
/ 累晕老师傅 /
反复提及,似乎人们都以为福州人只钟爱海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毕竟福州最为人称道的美味——肉燕(扁肉燕),却与猪肉有着不解之缘。
肉燕,亦称太平燕,堪称福州小吃中的佼佼者,享有盛誉。其制作工艺繁复,因此吸引了众多美食博主纷纷在厨房里尝试制作,将其作为烹饪打卡的佳品。
每一片燕皮,都承载着师傅麒麟臂磨砺技艺的印记。我们精选猪腿上的瘦肉,手持数斤重的木槌,反复敲打,直至肉纤维被击散,化作细腻的肉浆。在此过程中,还需不断用手触摸肉浆的弹性和柔韧度,并仔细剔除其中的肉筋,以确保最终的口感达到最佳。
随后,在肉泥中加入红薯淀粉及适量的盐,经过精细的操作,不断地进行拍打、捻揉、擀平、拂扫、压实、折叠以及切割,最终制作出一张张薄如蝉翼、色泽如玉的燕皮。这样的燕皮,在光线下甚至能清晰地映出手影,尽管极薄,却坚韧无比,能够整张被轻易提起。
接下来的工序,便是包裹馅料。将燕皮铺展于掌心,用筷子轻轻蘸取少许肉馅,手指轻盈翻动几下,便成就了一只形态精致、宛如展翅飞翔的燕子形状的扁肉燕。
肉燕的烹饪过程非常简便,只需清水便能充分释放其香气。煮熟后的肉燕,其燕皮呈现出半透明状态,晶莹剔透,看起来非常清爽可爱。只需淋上一些清汤,即可上桌享用,若再加上虾米和紫菜,味道会更加美味。
制作燕皮工序繁琐,耗时较长,因此普通家庭往往不愿亲自制作,他们可以选择直接前往店铺购买现成的燕皮。此外,燕皮还可以直接切成丝状,制成燕丝,放入水中煮熟后,便成了一碗美味的小吃。
福州鱼丸同样需要将鱼肉剁成细腻的肉末,其制作材料包括鳗鱼、草鱼或鲢鱼,在去除了鱼皮和鱼骨后,通过大力剁制,鱼肉变成了肉茸。随后,加入红薯淀粉,制成鱼丸的浆料。福州鱼丸种类繁多,而其独特之处在于含有馅料,馅料选用的是猪肉,这种陆上食材与水中食材的完美结合,激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美食魅力。
用猪肉做馅的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体积颇大,几乎有半个拳头那么大,若是初次品尝,我推荐只点一个即可,因为实在太多的话,真的难以全部吃完。
福州鱼丸个头很大,吃一个就蛮顶
最终,在福州,你同样能够品尝到来自福建省其他地方的特色美食。例如,兴化捞化,其汤底通常由猪骨或牛骨精心熬制而成的高汤,偶尔也会采用海鲜汤底。点餐时,顾客可以根据个人口味,从丰富的食材中选择搭配,如猪血、猪骨髓、猪大肠、牛肚、猪腰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选项。
海鲜捞化
猪杂捞化
诸如泉州所产的面线糊、卤面等美食,在福州,仅早餐一项,便足以令人目不暇接。此外,还有诸多小吃未曾一一提及,诚挚邀请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更多美食信息。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身在北京的我,再次留下了羡慕的口水!!!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227.37 |
去福州大吃一圈后 我好像明白了广东人的想法?
之前已经向大家介绍了荔枝肉、糟鳗鱼、南煎肝等众多美食……然而,不少朋友都纷纷表示遗憾,为何没有提及那声名显赫的肉燕。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小吃种类繁多,一篇短文难以尽述。所以,在这篇关于福州的续篇中,我们将继续补充那些未能一一涵盖的美食。
01
炖罐
/ 沙县小吃豪华版 /
在福州度过的首个清晨,我以一罐罐小巧的炖品开启了新的一天。我挑选了价格极为亲民的学军盛记,每罐炖品不过20元,仅需40元就能让人吃得饱足。
虽然说是“炖”,实际上蒸才是真正的烹调手段。
将各式各样的食材按适当比例装入小罐中,层层叠放蒸笼,经过数小时高温蒸汽的洗礼,方能化为一罐罐香气扑鼻、口感耐久的炖品,完美保留了食材的原始风味和香气,其美味程度远胜于常规炖煮方法。
瞥见炖罐,你或许会轻视一瞥——这不不就是沙县小吃中随处可见的那款小罐汤吗?确实,将它们视为同一物也并无不妥。因为沙县小吃本身就是福建三明沙县美食的精华所在,而三明的东边,便是福州。我们在沙县小吃品尝到的炖罐,可称之为一种简约版,其食材普通,提供的菜品选择也寥寥无几,不过三五种而已。在学军盛记,你将发现多达二十余种炖罐供你挑选,其食材之丰盛,口味之丰富,定会令你感到惊讶不已。
第一罐:海鲜杂烩
尽管名字看似随意,然而这罐却成了它家的标志性产品,小小一罐中蕴含的食材丰富得令人咋舌:炖得酥烂的筒骨肉,轻轻一夹便滑入汤中,接着是张牙舞爪的蟳,在品尝汤之前,先细细品尝那细嫩鲜甜的蟹肉,还有那饱满弹牙的大虾、软滑的香菇……一边享用,一边捞取,简直就像是在探索一个个小宝藏。
[]
肉的种类繁多且多样,难道这汤的味道不会因此变得混乱不堪,难以入口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汤竟然比肉还要美味,更加值得细细品味。
谈及炖罐的调味,不得不提的是,清蒸堪称烹饪中的至简之道,它摒弃了繁杂的调料,仅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鲜美口感。当食材种类增多时,风味难免相互竞争,故而需适量加入老酒,以调和各种香气,并且还能留下淡淡的酒香余韵。
这一块肉,又香又嫩
各类炖罐的排列顺序同样有着一定的规矩,例如,海鲜应当置于最上层,这样在蒸煮过程中,其精华汤汁便能顺着蒸架逐层流淌,进而使得其他炖罐也能沾染到海鲜的鲜美与香气。
海鲜摆在上层,让鲜味层层往下渗透
第二罐:目鱼筒骨
这罐食物的成分十分简约,但其风味却尤为令人难以忘怀,汤汁色泽淡雅,同时散发着浓郁的鲜甜之味。
筒骨,亦即猪筒骨,它不仅富含丰盈的脂肪香气,更让人品尝到满足的肉感之乐。至于目鱼,它实际上是指切成细条的目鱼干,这可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食材。当我初次品尝目鱼时,心中不禁充满疑惑,它的质地既柔软又厚实,咀嚼感颇强,仿佛是强化版的杏鲍菇,然而却又透露出浓郁的肉香。经过一番深入研究,我终于得知,目鱼其实……就是墨鱼。
豆腐黄花筒骨,里面也放了目鱼
我们熟知的软体动物种类包括三种:分别是拥有八条触腕的章鱼,以及十条触腕的鱿鱼和墨鱼。
鱿鱼与墨鱼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墨鱼体内含有一块梭形的钙质骨骼,而鱿鱼仅拥有极薄的类似塑料的骨骼。另外,墨鱼的表皮覆盖着一层坚韧的皮层,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完好无损地将其从表面剥离。
左为像塑料的鱿鱼骨,右为墨鱼骨
将晒干的墨鱼制成目鱼干,泡发后既可用来炖汤,也可直接烹饪食用,既保留了墨鱼原有的鲜美口感,又在储存过程中不断丰富其风味,可谓是越陈越香。目鱼干不仅在炖罐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广泛应用于各种汤品之中,被誉为提升香味的绝佳选择。
我家还有一块目鱼干,准备择日拿来炖汤
第三罐:鸡肾目鱼
我必须承认,我之所以挑选这罐食品,纯粹是出于对鸡肾风味的探求。这种鸡肾风味独特,既鲜又甜,却带有一种难以忽视的腥味,对那些钟爱此类口味的人来说,简直是美味至极,而对于不喜此味的人来说,简直难以入口。
鸡肾还是带有一些腥味的
第四罐:石橄榄鲍鱼
福建与广东地区普遍将石橄榄加入汤中,该汤品口感清新带有一丝苦味,弥漫着浓郁的植物芳香。尽管其名中含“橄榄”二字,实则与青橄榄并无关联,它实际上属于兰科中的一种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
游客们会发现炖罐里的食材颇为奇特,各种意想不到的食材都能用来炖汤,比如鸡肾、骨髓、鸡胗、脆骨、猪脑等,这些食材炖出来的汤味道独特,让人回味无穷,但多少带有一点刺激感,因此初次尝试的话,建议先从基础款的炖罐开始品尝。
第五屉:红蟳饭
除了炖罐,这蒸出来的米饭同样不可错过。一只肥硕的红蟹静静躺在光泽的糯米之上,米粒被酱汁充分渗透,散发着浓郁的鲜香,而那蟹肉的香气更是令人陶醉。
店里菜单上写作“鲟饭”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为了提升风味,糯米饭里还巧妙地融入了香菇、干贝以及胡萝卜丝等多种食材,每一口品尝,都能感受到米饭的甘甜与香气,蟹肉的嫩滑与柔韧,这顿饭简直比任何菜肴都要美味!
这一口饭,比菜还香喷喷
喝下这碗汤,腹中已饱,接下来的计划便是探索各种小吃。对于游客来说,短时间内要找到最正宗的店铺确实不易,但若是逐一尝试那些各品类中最知名的店铺,仍旧能品尝到独特的风味。
02
小甜汤
/ 花生汤&甜豆花 /
在福州的传统小吃中,存在两家店铺,它们的店名颇为相似。一家是耳聋伯,以制作元宵闻名;另一家则是没牙伯,擅长制作花生汤。起初,这两家店铺都专注于自家特色小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逐渐增加了其他菜品的供应。例如,我品尝过的花生汤和芋泥,就是在耳聋伯的店铺中享用的。
花生汤的食材极为简单,仅用花生与白砂糖即可。然而,要烹饪出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却需耐心等待。每一粒饱满的花生,必须先小心剥去外壳,然后在水中反复煮沸,才能保持其完整的外观,并呈现出入口即化的绵软口感。汤呈现乳白色,味道清甜,花生特有的坚果香融入每一口汤中,只需少许糖分点缀,便已足够。
花生已经被熬煮得入口即化
花生汤,这一源自泉州的独特佳肴,在泉州人的宴席上必不可少,总有一碗碗香气四溢的花生汤点缀其间,无论是与甜咸菜搭配,都能带来清新的口感。伴随着人们的迁徙,花生汤的名声也逐渐传遍了福建大地,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甜品之一。
自然,对于那些不太喜欢它的人来说,花生汤可能稍显粘稠,但别担心,甜味的豆花同样值得品尝。
红豆豆花
03
芋头和大米
/ 被福建人玩出了花 /
福建菜系中芋头颇受欢迎,尤其是闽南地区的菜肴,对芋头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芋头既可以用来烹饪各式菜肴,也可以作为主食,无论是炒、蒸、炸还是烧,都能展现出其多样化的烹饪方式。而且,芋头的口味既甜又咸,非常适合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槟榔芋头,作为最普遍的芋头品种,其质地柔韧且香味扑鼻,是制作芋泥的绝佳选择。与我们在奶茶中常见的芋泥相比,闽式甜品中的芋泥显得更为丰富和细腻。这种差异,一方面得益于芋头的精选,另一方面,则主要归功于那为芋泥赋予了灵魂的热猪油。
加了猪油的芋泥
将芋头蒸熟后捣成泥状,随后放入白砂糖和猪油,搅拌均匀,再撒上一些香喷喷的芝麻,这才制成了一道美味的芋泥。它口感滑润细腻,油脂的香气与糖的甜味完美融合,只需一小碗,很快就会被一扫而空。
食用芋泥需格外留心,因其外表看似毫无热气,仿佛是冰冻甜品。然而,其内部却异常滚烫,稍有不慎便可能烫伤舌头,只有耐心品尝,方能领略芋泥的绝妙风味。
芋头可以制作成芋头粿,亦称三角糕,这可是当地孩子们早餐的常见选择,同时也是福州的传统小吃。其外皮在油锅中炸至酥脆可口,而内部却依然保持着嫩滑的口感,这得益于加入了米这一食材,使得它比单纯的芋泥多了几分绵软和粘牙的特质。
芋头粿,也叫三角糕
干吃可能会有点噎,刚好搭配另一个经典早餐——鼎边糊。
制作鼎边糊的过程颇为趣味横生,锅中正煮着加入了诸如蛤蜊、虾米等海鲜的美味汤底,锅边均匀地浇上一层米浆,待米浆微微烤干并凝固后,将其小心地铲入汤中,稍加烹煮,便成了一碗热气腾腾、鲜美无比的鼎边糊。往昔,福州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这道早餐,配菜则可依据当日的鲜菜采购情况而变化,即便天天食用,也绝不会感到厌倦。
鼎边糊
除此之外,鼎边糊与海蛎饼亦是绝配。将海蛎肉与韭菜搅拌匀称,再以米浆摊制成小饼,饼皮酥脆可口,蛎肉鲜嫩多汁,散发着浓郁的奶香,仅需一份便足以满足早餐的需求。
海蛎饼
谈及此,你或许会察觉到福州的小吃在米的运用上堪称独到,其中一类小吃便是直接以米为原料制作而成——那就是粿。
粿,闽南语中米糕的总称,它是由高粱米和粳米磨成米浆,再通过模具塑形而成的小吃。不仅如此,粿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各式配料,或是经过蒸制后转变为油炸,或是煎烤,从而衍生出油炸粿、甜粿、菜头粿、草仔粿、芋粿等多种多样的风味小吃。漫步街头,随便走进一家粿店,就能发现琳琅满目的粿品,多达数十种。
千层糕
04
扁肉燕
/ 累晕老师傅 /
反复提及,似乎人们都以为福州人只钟爱海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毕竟福州最为人称道的美味——肉燕(扁肉燕),却与猪肉有着不解之缘。
肉燕,亦称太平燕,堪称福州小吃中的佼佼者,享有盛誉。其制作工艺繁复,因此吸引了众多美食博主纷纷在厨房里尝试制作,将其作为烹饪打卡的佳品。
每一片燕皮,都承载着师傅麒麟臂磨砺技艺的印记。我们精选猪腿上的瘦肉,手持数斤重的木槌,反复敲打,直至肉纤维被击散,化作细腻的肉浆。在此过程中,还需不断用手触摸肉浆的弹性和柔韧度,并仔细剔除其中的肉筋,以确保最终的口感达到最佳。
随后,在肉泥中加入红薯淀粉及适量的盐,经过精细的操作,不断地进行拍打、捻揉、擀平、拂扫、压实、折叠以及切割,最终制作出一张张薄如蝉翼、色泽如玉的燕皮。这样的燕皮,在光线下甚至能清晰地映出手影,尽管极薄,却坚韧无比,能够整张被轻易提起。
接下来的工序,便是包裹馅料。将燕皮铺展于掌心,用筷子轻轻蘸取少许肉馅,手指轻盈翻动几下,便成就了一只形态精致、宛如展翅飞翔的燕子形状的扁肉燕。
肉燕的烹饪过程非常简便,只需清水便能充分释放其香气。煮熟后的肉燕,其燕皮呈现出半透明状态,晶莹剔透,看起来非常清爽可爱。只需淋上一些清汤,即可上桌享用,若再加上虾米和紫菜,味道会更加美味。
制作燕皮工序繁琐,耗时较长,因此普通家庭往往不愿亲自制作,他们可以选择直接前往店铺购买现成的燕皮。此外,燕皮还可以直接切成丝状,制成燕丝,放入水中煮熟后,便成了一碗美味的小吃。
福州鱼丸同样需要将鱼肉剁成细腻的肉末,其制作材料包括鳗鱼、草鱼或鲢鱼,在去除了鱼皮和鱼骨后,通过大力剁制,鱼肉变成了肉茸。随后,加入红薯淀粉,制成鱼丸的浆料。福州鱼丸种类繁多,而其独特之处在于含有馅料,馅料选用的是猪肉,这种陆上食材与水中食材的完美结合,激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美食魅力。
用猪肉做馅的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体积颇大,几乎有半个拳头那么大,若是初次品尝,我推荐只点一个即可,因为实在太多的话,真的难以全部吃完。
福州鱼丸个头很大,吃一个就蛮顶
最终,在福州,你同样能够品尝到来自福建省其他地方的特色美食。例如,兴化捞化,其汤底通常由猪骨或牛骨精心熬制而成的高汤,偶尔也会采用海鲜汤底。点餐时,顾客可以根据个人口味,从丰富的食材中选择搭配,如猪血、猪骨髓、猪大肠、牛肚、猪腰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选项。
海鲜捞化
猪杂捞化
诸如泉州所产的面线糊、卤面等美食,在福州,仅早餐一项,便足以令人目不暇接。此外,还有诸多小吃未曾一一提及,诚挚邀请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更多美食信息。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身在北京的我,再次留下了羡慕的口水!!!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