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0 20:03:25 | 信息编号:69654 |
探秘西北美食江湖,甘肃兰州为何能位居榜首?
位于甘肃的兰州,地处中原与西域的交汇处,堪称连接这两地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键中转站之一。
南北两山环绕着一座城,黄河犹如它的丝带,东方有孕育着中华文明的陇东大塬,而西方则是通往世界的河西走廊。黄土、内蒙古和青藏三大高原在此交汇,农耕与游牧的饮食习惯也在此融合。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京兰腔”,同时,白兰瓜、黄河蜜、百合、水蜜桃等来自各地的风物,也成为了兰州的标志性特产。
黄河从兰州流向远方。摄影/杨文杰(目中无人工作室)
兰州,这座被誉为“金城”的都市,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其豪迈与大气,正如其名,独树一帜,充满了金戈铁马的气息。兰州人待客之道,更是充满了江湖的豪情。在这里,游客能够享受到的顶级待遇便是:无需费心!(从食宿到出行,兰州全程负责。)
兰州人有多会吃肉?
在兰州,每一只羊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兰州居民在迎接远方来宾时,常常一从中川机场抵达,便径直前往坐落在机场与城关市区之间的阿西娅餐厅。在那里,一份手抓羊肉、一份黄焖羊肉,再加上一杯三泡台,这些美食组合几乎已经成为了兰州的城市象征。
白水煮出的手抓羊肉,吃的就是羊肉本味。 图/网络
西北地区的人们在享受羊肉时,往往以按重量计量的手抓羊肉为豪放之选。其中,以甘肃靖远出产的羔羊肉最为上乘。这种羊肉既可热食——切片蒸熟后蘸油食用,也可冷食——煮熟切片后直接蘸盐,或者煎食——现煎现吃。冷食羊肉最能还原其本真风味,其肉质尤为鲜美。黄焖羊肉,相当于手抓羊肉的升级版,将煮熟的手抓羊肉,与大量的葱姜蒜等调料混合,再浇上浓郁的酱汁,经过文火慢炖,与来自定西的洋芋粉条相得益彰,粉条充分吸收了黄焖羊肉的汤汁,成为一道非常适合搭配米饭的美味佳肴。
在兰州,羊肉的最佳搭档仅限于酒和蒜。正如兰州人常言:“若吃肉不配蒜,营养便减半。”一公斤的手抓羊肉,通常要搭配上整头大蒜,那辣味浓烈而猛烈,却恰恰衬托出肉的鲜美。优质的羊肉,更需与辛辣的白酒相配。在兰州,只要羊肉足够地道,人们便能“一年之内喝遍各种品牌”。
不饮酒之人,同样可以品尝一碗香气四溢的盖碗茶“三泡台”:精选的春尖茶叶、产自永登县的苦水玫瑰、宁夏的枸杞、新疆的蜜枣……这些食材汇聚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然而,仅此尚不足以满足,还需加入来自遥远南方的桂圆干,以及几块冰糖,用沸水冲泡,茶香四溢,色彩斑斓,既解渴又助消化。
享用完羊肉佳肴后,紧接着是那豪迈的白煮羊头,一头面目狰狞的羊头被撕成了一盘肉,其中透露出西北人特有的豪迈气质。羊头肉中,尤以面颊两侧的“羊脸”为佳,因为羊的一生都在吃草并咀嚼,这才汇聚成了这份最为精华的“活肉”。
羊头作为羊肉馆中的主打菜肴,既能独立成菜,又能与羊蹄搭配卤制小吃;大块羊肉可手抓黄焖,小块羊肉则烤得滚烫;羊的三红(心肝肺)与三白(肚肠蹄)融入汤锅,切碎后拌以调料,既可凉拌,也可带汤食用;甚至羊皮也能充分利用,制成筏子,在悠长的黄河上自由飘荡。
凉拌羊杂。 摄影/严肃 凉拌羊杂。 摄影/严肃
兰州人日常喜食羊肉畅饮美酒,而在佳节之际,则会上桌享用更为丰盛的肉菜,如“八大碗”中所呈现的。其中,排骨与带鱼等菜肴颇为常见,而更具特色的则是夹沙肉与糟肉。
兰州的夹沙肉制作过程复杂,选材讲究,需采用优质的猪板油或牛羊肉腿肉,接着铺上一层豆腐皮或鸡蛋饼皮,再覆盖一层蛋糊,将肉馅均匀铺开,随后再覆盖一层蛋糊和饼皮,确保饼皮与肉馅紧密贴合,这才算是达到了制作标准。
将夹沙切成细长的条状,随后投入热油中炸至金黄。炸制完成的夹沙,既可制作成糖醋夹沙,亦能用于暖锅,但最令人垂涎的,无疑是刚出锅的夹沙,其色泽金黄,闪耀诱人,完美诠释了“外焦里嫩,酥脆可口”的至高境界。
浇汁夹沙,摄影/叫我厨师长
兰州人的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那道色泽鲜艳、令人垂涎的糟肉,它既可作为年夜菜中的美味佳肴,又能在豆腐乳中与肉糟相互交融,味道更加醇厚。
这糟肉,堪称兰州移民风味中的佼佼者,据传乃明肃王携至兰州的江南佳肴。将五花肉切片,均匀地抹上磨成泥的红色豆腐乳,再蒸制而成,其中以酒酿提升香气尤为关键。蒸制完成的糟肉,色泽鲜艳,喜庆非凡,一片肉搭配一杯酒,亦或夹入荷叶馍中,便是老兰州人心中浓郁的年味。
大西北最猛的美食之夜,是怎么样的?
《兰州 兰州》歌曲中唱道,兰州这座城,清晨时分常常踏出家门,夜晚则沉醉于酒香之中。除了那份文艺的韵味,兰州的人们在漫步间,常常不自觉地走进了热闹的夜市。
正宁路夜市是兰州夜市的佼佼者。在这里,烤肉绝对不容错过。这里的烤肉不仅仅是按签子计价,更独特的是按把来算。通常是以两瘦夹一肥的方式烤制,羊肉因油脂而显得格外诱人,再撒上红彤彤的辣子,一口咬下,幸福感油然而生!
烤串,就要一把一把烤。 摄影/严肃
行家里手挑选的串串,通常是羊肉、羊肚、羊肝、羊腰、板筋和烤皮,每样先来半把,样样俱全。吃烤串时,不搭配辣酒,而是更适宜大口畅饮黄河啤酒。此外,还可以选择卤羊头或胡辣羊蹄作为佳肴。主食方面,既有清爽的凉面,又能与各种肉类完美搭配。
胡辣羊蹄与马三洋芋片。 摄影/严肃
胡辣羊蹄与马三洋芋片。 摄影/严肃
兰州人难以忘怀的另一种地道小吃,便是马三洋芋片。将土豆切成薄片,既可以冷泡也可以热煮,而调味的精髓则在于那一大勺泼洒的辣椒油,尤其在寒冷的冬日,点燃一把火。除了洋芋片,还可以搭配豆皮、牛肚以及炸年糕等风味独特的菜肴,再来一瓶与之相配的饮料——胡萝卜素,这正好能够有效缓解辣味。
有多少小吃丨就有多少甜蜜
在冬天这个时节,最温暖兰州人心的,就是热冬果了。
炉火熊熊,一锅金黄滚烫的大冬果炖煮其中。所谓的冬果,实为冻结的冬果梨,经过蒸煮后,再用小火慢慢炖煮,盛上一碗,梨肉柔滑细腻,入口即化,让人感觉整个身体仿佛都要在热汤中融化了。
热冬果梨。 摄影/严肃
灰豆子,一种四季皆宜的甜品,其制作原料包括豌豆与蓬灰。除了豌豆,红枣和白糖也是不可或缺的配料。食用时,需待其微凉,口感不烫,满载着令人陶醉的香甜滋味。
不过要说兰州最知名的甜品,还是牛奶鸡蛋醪糟。
自从它在《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大放异彩,那条正宁路上就出现了专门制作“马爷鸡蛋醪糟”的小摊,占据了半条街道。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站着一位戴着白帽、留着白胡子的马大爷(真正的马爷却不蓄须),他手下制作的醪糟翻滚沸腾,牛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锅里的鸡蛋煮出了金黄与洁白相间的美丽小花。这份甜品中,不可或缺的还有众多来自西北地区的干果材料,如葡萄干、桃仁、花生、果干以及芝麻等,它们让甜品在口感上既柔软又滑嫩,同时兼具爽脆,味道既甜美又带有一丝微酸。
正在制作的牛奶鸡蛋醪糟。 摄影/严肃
在西北地区,诸如以敦煌特产“李广杏”熬制的杏皮水,以及用莜麦或青稞发酵而成的甜醅子,这些风味独特的饮品广受欢迎。特别是兰州人,他们对甜醅子的饮用颇有心得,那便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放哈”奶茶,尽管名为“放哈”(西北方言中意为放下、看开),然而这种每桶至少一斤的大桶奶茶,其甘甜与清爽完美结合,口感美妙得让人简直“舍不得放下”啊!
发酵好的甜醅子。 图/网络
美食江湖,还是要回到一碗面
甘肃省内普遍以面食为主,兰州地处富饶的河西走廊谷产区,因此面食种类丰富。例如,在兰州,有一种牛肉面,每天销量高达两百万碗。
1915年春天伊始,兰州南关什字处,回族人马保子因生计所迫,肩挑扁担,摆摊售卖“热锅子面”。他勤于钻研,不仅现场制作面条,还将煮牛、羊肝的汤汁融入面中,以此提升风味,进而创立了兰州清汤牛肉面。他未曾料想,这碗面日后在兰州,竟与水电燃气并驾齐驱,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一碗面价格上涨五毛,都能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
牛肉面,加肉才吃得满足。图/网络
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也诞生不了这碗中国第一牛肉面:
兰州自古以来便是西北地区的商业要地,人潮涌动,正适宜牛肉面这种便捷美食大放异彩;这里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汉族、回族、东乡族、藏族等民族的独特饮食文化,都能通过一碗牛肉面得到和谐的体现;牛肉面中融入了陇东和河西走廊的小麦、天水甘谷的辣椒、兰州周边原野的蓬草,以及甘南高原上的牛肉……这碗牛肉面仿佛是将西北的风土人情浓缩其中。
这面食,讲究色泽搭配,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肉汤清澈且香气扑鼻,萝卜洁白且甜味浓郁,辣椒油鲜红且色泽艳丽,香菜和蒜苗鲜绿欲滴,面条金黄且口感劲道。
牛肉面依据其宽度、厚度和粗细,依次排列,形状窄的如同细长的韭菜叶,宽的能与裤带面相媲美的“大宽”,细的能轻易穿过针眼的“一窝丝”,还有截面呈三棱锥形,口感别具一格的荞麦棱子。在兰州,人们总是以品尝一碗牛肉面作为清晨的开始,那些追求时尚的人,还会搭配“肉蛋双飞”,如此一来,新的一天便就此展开。
然而,一旦这碗面离开甘肃,就变得难以寻觅。在外地,你所见到的那些同时经营烤串、凉菜和大盘鸡的“牛肉拉面”,大多源自青海化隆县,与石家庄的特色安徽牛肉板面有着相似之处。而在兰州,牛肉面馆通常只提供面条、小菜、肉和蛋,最多在夏季还会出售一些凉面。
正宁路夜市上的凉面,惹人怀念。摄影/严肃
兰州人钟爱的面食之一便是凉面,这种面食既能在炎炎夏日带来清凉,又能在漫长的夜晚提供慰藉。城隍庙出品的马尕友素凉面尤为出色,其清爽口感令人难忘。将胡萝卜、菜花等食材炒制成素卤,淋上两勺香辣的油泼辣子和蒜香醋汁,口感筋道且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搭配卤牛肉、鸡蛋,再来几串油光锃亮的烤肉,定能让你的胃口大开,吃得心满意足。
在兰州这座西北偏北的城市中,那些常醉的居民们,心中藏有一道独特的解酒良方——浆水面。这种浆水在西北地区颇为盛行,然而,兰州的浆水面馆子却常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奥秘。
踏入浆水面馆,首先品尝一碗浆水以解口渴,紧接着观察浆水面的配菜,发现每一道都异常扎实:虎皮辣子、陇西腊肉、大猪蹄子,还有香卤排骨。浆水的清香与肉食相得益彰,随着品尝,常常唤起腹中酒意,随即开启了新一轮的畅饮“吨吨吨”。
兰州的居民喜爱浆水,常常会买上一大瓶存放在冰箱里冷藏,撒上白糖作为饮品享用。近年来,奶茶店也推出了浆水青柠和浆水蜂蜜的饮品,这些新品在奶茶界中犹如一股来自西北的泥石流。
单靠吃面是不够的,还需将那浆水精心调制为柠檬薄荷风味,滋味如何,您觉得呢?图源:微博@放哈咖啡blog
兰州的面食种类繁多,诸如拉面、肥肠面、炒面片搭配红油腱子肉,以及风靡全城的建伟炸酱面,每一款都美味可口,极具地方特色。此外,还有金黄如玉的高担酿皮、热气腾腾的炒凉粉,以及甜蜜诱人的油糕甑糕汤圆,这些碳水类美食在夜市摊上与各种酒肉甜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夜市摊上,一天才刚刚开始。 摄影/严肃
饱餐一顿之后,当视线变得朦胧,目睹陌生人点燃一支黑兰州,它在闪烁的霓虹灯和深邃的夜色中忽明忽暗,那一刻,心中涌动着西北那片江湖的豪迈气息,不禁觉得夜晚如同水一般清凉,而人生则如同沸腾的波澜。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227.37 |
探秘西北美食江湖,甘肃兰州为何能位居榜首?
位于甘肃的兰州,地处中原与西域的交汇处,堪称连接这两地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键中转站之一。
南北两山环绕着一座城,黄河犹如它的丝带,东方有孕育着中华文明的陇东大塬,而西方则是通往世界的河西走廊。黄土、内蒙古和青藏三大高原在此交汇,农耕与游牧的饮食习惯也在此融合。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京兰腔”,同时,白兰瓜、黄河蜜、百合、水蜜桃等来自各地的风物,也成为了兰州的标志性特产。
黄河从兰州流向远方。摄影/杨文杰(目中无人工作室)
兰州,这座被誉为“金城”的都市,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其豪迈与大气,正如其名,独树一帜,充满了金戈铁马的气息。兰州人待客之道,更是充满了江湖的豪情。在这里,游客能够享受到的顶级待遇便是:无需费心!(从食宿到出行,兰州全程负责。)
兰州人有多会吃肉?
在兰州,每一只羊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兰州居民在迎接远方来宾时,常常一从中川机场抵达,便径直前往坐落在机场与城关市区之间的阿西娅餐厅。在那里,一份手抓羊肉、一份黄焖羊肉,再加上一杯三泡台,这些美食组合几乎已经成为了兰州的城市象征。
白水煮出的手抓羊肉,吃的就是羊肉本味。 图/网络
西北地区的人们在享受羊肉时,往往以按重量计量的手抓羊肉为豪放之选。其中,以甘肃靖远出产的羔羊肉最为上乘。这种羊肉既可热食——切片蒸熟后蘸油食用,也可冷食——煮熟切片后直接蘸盐,或者煎食——现煎现吃。冷食羊肉最能还原其本真风味,其肉质尤为鲜美。黄焖羊肉,相当于手抓羊肉的升级版,将煮熟的手抓羊肉,与大量的葱姜蒜等调料混合,再浇上浓郁的酱汁,经过文火慢炖,与来自定西的洋芋粉条相得益彰,粉条充分吸收了黄焖羊肉的汤汁,成为一道非常适合搭配米饭的美味佳肴。
在兰州,羊肉的最佳搭档仅限于酒和蒜。正如兰州人常言:“若吃肉不配蒜,营养便减半。”一公斤的手抓羊肉,通常要搭配上整头大蒜,那辣味浓烈而猛烈,却恰恰衬托出肉的鲜美。优质的羊肉,更需与辛辣的白酒相配。在兰州,只要羊肉足够地道,人们便能“一年之内喝遍各种品牌”。
不饮酒之人,同样可以品尝一碗香气四溢的盖碗茶“三泡台”:精选的春尖茶叶、产自永登县的苦水玫瑰、宁夏的枸杞、新疆的蜜枣……这些食材汇聚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然而,仅此尚不足以满足,还需加入来自遥远南方的桂圆干,以及几块冰糖,用沸水冲泡,茶香四溢,色彩斑斓,既解渴又助消化。
享用完羊肉佳肴后,紧接着是那豪迈的白煮羊头,一头面目狰狞的羊头被撕成了一盘肉,其中透露出西北人特有的豪迈气质。羊头肉中,尤以面颊两侧的“羊脸”为佳,因为羊的一生都在吃草并咀嚼,这才汇聚成了这份最为精华的“活肉”。
羊头作为羊肉馆中的主打菜肴,既能独立成菜,又能与羊蹄搭配卤制小吃;大块羊肉可手抓黄焖,小块羊肉则烤得滚烫;羊的三红(心肝肺)与三白(肚肠蹄)融入汤锅,切碎后拌以调料,既可凉拌,也可带汤食用;甚至羊皮也能充分利用,制成筏子,在悠长的黄河上自由飘荡。
凉拌羊杂。 摄影/严肃 凉拌羊杂。 摄影/严肃
兰州人日常喜食羊肉畅饮美酒,而在佳节之际,则会上桌享用更为丰盛的肉菜,如“八大碗”中所呈现的。其中,排骨与带鱼等菜肴颇为常见,而更具特色的则是夹沙肉与糟肉。
兰州的夹沙肉制作过程复杂,选材讲究,需采用优质的猪板油或牛羊肉腿肉,接着铺上一层豆腐皮或鸡蛋饼皮,再覆盖一层蛋糊,将肉馅均匀铺开,随后再覆盖一层蛋糊和饼皮,确保饼皮与肉馅紧密贴合,这才算是达到了制作标准。
将夹沙切成细长的条状,随后投入热油中炸至金黄。炸制完成的夹沙,既可制作成糖醋夹沙,亦能用于暖锅,但最令人垂涎的,无疑是刚出锅的夹沙,其色泽金黄,闪耀诱人,完美诠释了“外焦里嫩,酥脆可口”的至高境界。
浇汁夹沙,摄影/叫我厨师长
兰州人的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那道色泽鲜艳、令人垂涎的糟肉,它既可作为年夜菜中的美味佳肴,又能在豆腐乳中与肉糟相互交融,味道更加醇厚。
这糟肉,堪称兰州移民风味中的佼佼者,据传乃明肃王携至兰州的江南佳肴。将五花肉切片,均匀地抹上磨成泥的红色豆腐乳,再蒸制而成,其中以酒酿提升香气尤为关键。蒸制完成的糟肉,色泽鲜艳,喜庆非凡,一片肉搭配一杯酒,亦或夹入荷叶馍中,便是老兰州人心中浓郁的年味。
大西北最猛的美食之夜,是怎么样的?
《兰州 兰州》歌曲中唱道,兰州这座城,清晨时分常常踏出家门,夜晚则沉醉于酒香之中。除了那份文艺的韵味,兰州的人们在漫步间,常常不自觉地走进了热闹的夜市。
正宁路夜市是兰州夜市的佼佼者。在这里,烤肉绝对不容错过。这里的烤肉不仅仅是按签子计价,更独特的是按把来算。通常是以两瘦夹一肥的方式烤制,羊肉因油脂而显得格外诱人,再撒上红彤彤的辣子,一口咬下,幸福感油然而生!
烤串,就要一把一把烤。 摄影/严肃
行家里手挑选的串串,通常是羊肉、羊肚、羊肝、羊腰、板筋和烤皮,每样先来半把,样样俱全。吃烤串时,不搭配辣酒,而是更适宜大口畅饮黄河啤酒。此外,还可以选择卤羊头或胡辣羊蹄作为佳肴。主食方面,既有清爽的凉面,又能与各种肉类完美搭配。
胡辣羊蹄与马三洋芋片。 摄影/严肃
胡辣羊蹄与马三洋芋片。 摄影/严肃
兰州人难以忘怀的另一种地道小吃,便是马三洋芋片。将土豆切成薄片,既可以冷泡也可以热煮,而调味的精髓则在于那一大勺泼洒的辣椒油,尤其在寒冷的冬日,点燃一把火。除了洋芋片,还可以搭配豆皮、牛肚以及炸年糕等风味独特的菜肴,再来一瓶与之相配的饮料——胡萝卜素,这正好能够有效缓解辣味。
有多少小吃丨就有多少甜蜜
在冬天这个时节,最温暖兰州人心的,就是热冬果了。
炉火熊熊,一锅金黄滚烫的大冬果炖煮其中。所谓的冬果,实为冻结的冬果梨,经过蒸煮后,再用小火慢慢炖煮,盛上一碗,梨肉柔滑细腻,入口即化,让人感觉整个身体仿佛都要在热汤中融化了。
热冬果梨。 摄影/严肃
灰豆子,一种四季皆宜的甜品,其制作原料包括豌豆与蓬灰。除了豌豆,红枣和白糖也是不可或缺的配料。食用时,需待其微凉,口感不烫,满载着令人陶醉的香甜滋味。
不过要说兰州最知名的甜品,还是牛奶鸡蛋醪糟。
自从它在《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大放异彩,那条正宁路上就出现了专门制作“马爷鸡蛋醪糟”的小摊,占据了半条街道。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站着一位戴着白帽、留着白胡子的马大爷(真正的马爷却不蓄须),他手下制作的醪糟翻滚沸腾,牛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锅里的鸡蛋煮出了金黄与洁白相间的美丽小花。这份甜品中,不可或缺的还有众多来自西北地区的干果材料,如葡萄干、桃仁、花生、果干以及芝麻等,它们让甜品在口感上既柔软又滑嫩,同时兼具爽脆,味道既甜美又带有一丝微酸。
正在制作的牛奶鸡蛋醪糟。 摄影/严肃
在西北地区,诸如以敦煌特产“李广杏”熬制的杏皮水,以及用莜麦或青稞发酵而成的甜醅子,这些风味独特的饮品广受欢迎。特别是兰州人,他们对甜醅子的饮用颇有心得,那便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放哈”奶茶,尽管名为“放哈”(西北方言中意为放下、看开),然而这种每桶至少一斤的大桶奶茶,其甘甜与清爽完美结合,口感美妙得让人简直“舍不得放下”啊!
发酵好的甜醅子。 图/网络
美食江湖,还是要回到一碗面
甘肃省内普遍以面食为主,兰州地处富饶的河西走廊谷产区,因此面食种类丰富。例如,在兰州,有一种牛肉面,每天销量高达两百万碗。
1915年春天伊始,兰州南关什字处,回族人马保子因生计所迫,肩挑扁担,摆摊售卖“热锅子面”。他勤于钻研,不仅现场制作面条,还将煮牛、羊肝的汤汁融入面中,以此提升风味,进而创立了兰州清汤牛肉面。他未曾料想,这碗面日后在兰州,竟与水电燃气并驾齐驱,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一碗面价格上涨五毛,都能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
牛肉面,加肉才吃得满足。图/网络
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也诞生不了这碗中国第一牛肉面:
兰州自古以来便是西北地区的商业要地,人潮涌动,正适宜牛肉面这种便捷美食大放异彩;这里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汉族、回族、东乡族、藏族等民族的独特饮食文化,都能通过一碗牛肉面得到和谐的体现;牛肉面中融入了陇东和河西走廊的小麦、天水甘谷的辣椒、兰州周边原野的蓬草,以及甘南高原上的牛肉……这碗牛肉面仿佛是将西北的风土人情浓缩其中。
这面食,讲究色泽搭配,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肉汤清澈且香气扑鼻,萝卜洁白且甜味浓郁,辣椒油鲜红且色泽艳丽,香菜和蒜苗鲜绿欲滴,面条金黄且口感劲道。
牛肉面依据其宽度、厚度和粗细,依次排列,形状窄的如同细长的韭菜叶,宽的能与裤带面相媲美的“大宽”,细的能轻易穿过针眼的“一窝丝”,还有截面呈三棱锥形,口感别具一格的荞麦棱子。在兰州,人们总是以品尝一碗牛肉面作为清晨的开始,那些追求时尚的人,还会搭配“肉蛋双飞”,如此一来,新的一天便就此展开。
然而,一旦这碗面离开甘肃,就变得难以寻觅。在外地,你所见到的那些同时经营烤串、凉菜和大盘鸡的“牛肉拉面”,大多源自青海化隆县,与石家庄的特色安徽牛肉板面有着相似之处。而在兰州,牛肉面馆通常只提供面条、小菜、肉和蛋,最多在夏季还会出售一些凉面。
正宁路夜市上的凉面,惹人怀念。摄影/严肃
兰州人钟爱的面食之一便是凉面,这种面食既能在炎炎夏日带来清凉,又能在漫长的夜晚提供慰藉。城隍庙出品的马尕友素凉面尤为出色,其清爽口感令人难忘。将胡萝卜、菜花等食材炒制成素卤,淋上两勺香辣的油泼辣子和蒜香醋汁,口感筋道且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搭配卤牛肉、鸡蛋,再来几串油光锃亮的烤肉,定能让你的胃口大开,吃得心满意足。
在兰州这座西北偏北的城市中,那些常醉的居民们,心中藏有一道独特的解酒良方——浆水面。这种浆水在西北地区颇为盛行,然而,兰州的浆水面馆子却常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奥秘。
踏入浆水面馆,首先品尝一碗浆水以解口渴,紧接着观察浆水面的配菜,发现每一道都异常扎实:虎皮辣子、陇西腊肉、大猪蹄子,还有香卤排骨。浆水的清香与肉食相得益彰,随着品尝,常常唤起腹中酒意,随即开启了新一轮的畅饮“吨吨吨”。
兰州的居民喜爱浆水,常常会买上一大瓶存放在冰箱里冷藏,撒上白糖作为饮品享用。近年来,奶茶店也推出了浆水青柠和浆水蜂蜜的饮品,这些新品在奶茶界中犹如一股来自西北的泥石流。
单靠吃面是不够的,还需将那浆水精心调制为柠檬薄荷风味,滋味如何,您觉得呢?图源:微博@放哈咖啡blog
兰州的面食种类繁多,诸如拉面、肥肠面、炒面片搭配红油腱子肉,以及风靡全城的建伟炸酱面,每一款都美味可口,极具地方特色。此外,还有金黄如玉的高担酿皮、热气腾腾的炒凉粉,以及甜蜜诱人的油糕甑糕汤圆,这些碳水类美食在夜市摊上与各种酒肉甜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夜市摊上,一天才刚刚开始。 摄影/严肃
饱餐一顿之后,当视线变得朦胧,目睹陌生人点燃一支黑兰州,它在闪烁的霓虹灯和深邃的夜色中忽明忽暗,那一刻,心中涌动着西北那片江湖的豪迈气息,不禁觉得夜晚如同水一般清凉,而人生则如同沸腾的波澜。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