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世界 > 探寻甘味之兰州篇:领略独特风味与美食魅力
更新时间:2025-07-10 19:16:45 信息编号:69616

探寻甘味之兰州篇:领略独特风味与美食魅力

浏览人气:0

探寻甘味之兰州篇:领略独特风味与美食魅力

开篇语: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滋养了种类繁多的美食。诸如兰州的牛肉面、临夏的手抓饭、天水的麻辣烫、武威的三套车、张掖的搓鱼子、嘉峪关的烤肉以及陇南的搅团等,这些美食不仅富含当地的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风土人情。在品尝的过程中,它们将那份“甘”甜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前来品尝的食客。在味蕾的引领下,那些散布在陇原大地的美味佳肴,宛如翩翩起舞的音符,穿越了千年的市井烟火,演绎出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美食交响曲。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特别策划了美食专题系列,邀您一同踏上寻找“甘”味的旅程,领略那些充满甘肃独特风味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本土美食。

“甘”味之兰州篇

对美食的热爱,更甚于对生活的热爱。在兰州,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都深藏在那些充满百味的街巷之中。不论是由朋友推荐,还是从旅游指南中得知,提及兰州的特色美食,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通过各式各样的街头小吃,我们能够窥见当地居民的饮食偏好;观察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能领略这座城市的习俗与生活节奏;在夜市摊位升腾的烟火中,我们能品味世间百态……对美食的热爱、对朋友的热情——这样的信念,已深深烙印在兰州人的心中。

“亮豁”的生活态度里……

美食推荐01

兰州牛肉面

兰州人的一天,从一碗“牛大”开始!

兰州牛肉面,作为甘肃省会兰州市的招牌美食,其特色鲜明,讲究“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的五色搭配。历经两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兰州凭借这碗面名扬四海,以其肉质酥烂、汤汁鲜美、面条质地细腻而闻名于世,赢得了国内外食客的一致好评与赞誉。古城兰州坐落在黄河之畔,这里的大街小巷中,牛肉面的香气经久不散,牛肉面馆遍布街头巷尾。这种美食将面条、汤汁、肉料、风味和色泽完美融合,为食客们带来了既快速又实惠,且极具地道风味的正餐佳肴。无论漫步在兰州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根据面条的形状,兰州牛肉面可以分为毛细、三细、二细、韭叶子、大宽、荞麦棱等多种类型。您在点餐的时候可直接告知拉面师所需的面形即可!

美食推荐02

兰州酿皮

兰州市的知名小吃兰州酿皮,以其晶莹剔透、金黄闪亮的色泽和半透明如玉的质感而著称。它是由面粉精心制作而成,切成细条状,搭配酱油、香醋、蒜泥、辣椒油和精盐等调料,即可品尝。兰州酿皮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味道酸辣适中、清凉爽口,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地方风味食品的典型代表。在兰州的街头巷尾,这种凉爽的食品随处可见。尤其在炎炎夏日,它更是备受人们青睐。

美食推荐03

牛奶鸡蛋醪糟

牛奶鸡蛋醪糟,口感细腻,蛋花柔滑,令人愉悦,带有淡淡的香甜与微酸,色泽、香气和味道都十分完美,在金城兰州颇受欢迎。这种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不仅能促进消化,还能增进食欲,因此被誉为“近乎完美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因食材本身的特性,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族,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解渴消暑。

美食推荐04

甜醅子

甘肃特产甜醅子享有盛名,其风味独特,香气四溢,酒香醇厚,因此得名。此小吃口感优于普通甜酒,酒香浓郁,四季皆宜,食用体验极佳。需注意的是,甜醅子采用天然发酵工艺,含有酒精,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过敏体质及需驾车者请谨慎。

美食推荐05

兰州白兰瓜

兰州特产的白兰瓜,亦称“兰州蜜瓜”,乃“瓜果之城”兰州的知名甜瓜品种。其外观雅致,口感甘甜,香气四溢,享誉全国。

美食推荐06

手抓羊肉

兰州的手抓羊肉颇受大众青睐。制作手抓羊肉和享用它都颇具讲究。需将带骨羊肉切成二指宽的长条或块状,盛放在大盘中,众人围坐共享。其中,胸茬和肋条肉尤为鲜美,也最为珍贵,需首先敬献给贵宾和年长者品尝。在兰州,您能品尝到这道手抓羊肉的佳肴。

美食推荐07

兰州三泡台

兰州的三泡台,茶具精致小巧,由茶盖、茶碗和茶托三件组成,因此也被称作“三炮台”或盖碗茶。此茶以优质的菊花、红枣、桂圆、葡萄干、玫瑰花蕾和上乘的冰糖为配料精心调配,味道香甜。来到兰州的游客都应尝一尝,同时它也是馈赠给亲朋好友的别具一格的礼品。

美食推荐08

兰州百合

兰州地处高原,日夜温差显著,加之土壤松散,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兰州百合的生长周期极为漫长,需时九年之久。正因如此,兰州百合得以充分汲取养分,并将之转化为糖分储存在球茎内。种种自然条件的巧妙结合,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兰州百合。兰州百合口感甘甜,纤维含量低,无苦涩之味,体积硕大,色泽洁白似玉,堪称百合中的极品。

美食推荐09

苦水玫瑰

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被誉为我国知名的“玫瑰之乡”,其特产的苦水玫瑰凭借其迷人的香气享誉海内外。在春夏之际,这里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玫瑰的香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玫瑰的应用范围广泛,经济价值巨大,玫瑰花是制作糕点和酿酒不可或缺的香料,而玫瑰油则是香烟、香皂、香水和高档化妆品的主要成分。苦水玫瑰品质卓越,以此花提取的玫瑰油,其精油含量足以与全球知名玫瑰产地的保加利亚蔷薇香精相媲美。此外,玫瑰的花朵与根部皆可入药,具备调和气血、疏解肝郁的药用价值。

美食推荐10

灰豆子

兰州特产的灰豆子,一种别具风味的甜食,由当地特有的蓬灰与豌豆、红枣、白糖等原料精心熬制而成,其口感香甜,老少皆可享用。

美食推荐11

热冬果

北风呼啸,雪花纷飞,一锅热气腾腾的梨子,一炉温暖的火焰。若愁绪缠绵,渴望驱散寒冷,不妨品尝这热辣辣的冬日果实。在干燥的兰州,热冬果被誉为冬季降火的佳品,也是兰州街头深受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这口自然的甘甜,正是地道的兰州风味。

美食推荐12

软儿梨

软儿梨在立冬之后达到成熟,若在冬季食用,需将冻成冰球的软儿梨置于冷水中,此时其表皮会裹上一层薄冰。轻轻敲碎这层外围的薄冰,内部的果肉便宛如一包香水,其中浆液丰富,口感甘甜,胜过蜂蜜,且带有酒香。食用时,只需撕开表皮,用嘴吸取,那如糖似蜜的果汁便会迅速溶解于口中,品尝起来既甜又凉,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余韵悠长,回味无穷。因此,软儿梨也称“香水梨”。

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文章,其宗旨在于推广兰州的旅游文化,仅供大家交流学习,绝无任何商业目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

由于种种限制,我们在进行内容转载时,未能与所有版权拥有者取得联系并获得授权,因此可能会有某些原创图片或文字未被注明出处。若您发现此类情况,敬请告知以便我们进行补充。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删除事宜。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227.37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探寻甘味之兰州篇:领略独特风味与美食魅力

发布时间:2025-07-10 19:16:45

探寻甘味之兰州篇:领略独特风味与美食魅力

开篇语: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滋养了种类繁多的美食。诸如兰州的牛肉面、临夏的手抓饭、天水的麻辣烫、武威的三套车、张掖的搓鱼子、嘉峪关的烤肉以及陇南的搅团等,这些美食不仅富含当地的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风土人情。在品尝的过程中,它们将那份“甘”甜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前来品尝的食客。在味蕾的引领下,那些散布在陇原大地的美味佳肴,宛如翩翩起舞的音符,穿越了千年的市井烟火,演绎出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美食交响曲。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特别策划了美食专题系列,邀您一同踏上寻找“甘”味的旅程,领略那些充满甘肃独特风味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本土美食。

“甘”味之兰州篇

对美食的热爱,更甚于对生活的热爱。在兰州,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都深藏在那些充满百味的街巷之中。不论是由朋友推荐,还是从旅游指南中得知,提及兰州的特色美食,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通过各式各样的街头小吃,我们能够窥见当地居民的饮食偏好;观察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能领略这座城市的习俗与生活节奏;在夜市摊位升腾的烟火中,我们能品味世间百态……对美食的热爱、对朋友的热情——这样的信念,已深深烙印在兰州人的心中。

“亮豁”的生活态度里……

美食推荐01

兰州牛肉面

兰州人的一天,从一碗“牛大”开始!

兰州牛肉面,作为甘肃省会兰州市的招牌美食,其特色鲜明,讲究“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的五色搭配。历经两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兰州凭借这碗面名扬四海,以其肉质酥烂、汤汁鲜美、面条质地细腻而闻名于世,赢得了国内外食客的一致好评与赞誉。古城兰州坐落在黄河之畔,这里的大街小巷中,牛肉面的香气经久不散,牛肉面馆遍布街头巷尾。这种美食将面条、汤汁、肉料、风味和色泽完美融合,为食客们带来了既快速又实惠,且极具地道风味的正餐佳肴。无论漫步在兰州的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根据面条的形状,兰州牛肉面可以分为毛细、三细、二细、韭叶子、大宽、荞麦棱等多种类型。您在点餐的时候可直接告知拉面师所需的面形即可!

美食推荐02

兰州酿皮

兰州市的知名小吃兰州酿皮,以其晶莹剔透、金黄闪亮的色泽和半透明如玉的质感而著称。它是由面粉精心制作而成,切成细条状,搭配酱油、香醋、蒜泥、辣椒油和精盐等调料,即可品尝。兰州酿皮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味道酸辣适中、清凉爽口,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地方风味食品的典型代表。在兰州的街头巷尾,这种凉爽的食品随处可见。尤其在炎炎夏日,它更是备受人们青睐。

美食推荐03

牛奶鸡蛋醪糟

牛奶鸡蛋醪糟,口感细腻,蛋花柔滑,令人愉悦,带有淡淡的香甜与微酸,色泽、香气和味道都十分完美,在金城兰州颇受欢迎。这种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不仅能促进消化,还能增进食欲,因此被誉为“近乎完美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因食材本身的特性,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族,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解渴消暑。

美食推荐04

甜醅子

甘肃特产甜醅子享有盛名,其风味独特,香气四溢,酒香醇厚,因此得名。此小吃口感优于普通甜酒,酒香浓郁,四季皆宜,食用体验极佳。需注意的是,甜醅子采用天然发酵工艺,含有酒精,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过敏体质及需驾车者请谨慎。

美食推荐05

兰州白兰瓜

兰州特产的白兰瓜,亦称“兰州蜜瓜”,乃“瓜果之城”兰州的知名甜瓜品种。其外观雅致,口感甘甜,香气四溢,享誉全国。

美食推荐06

手抓羊肉

兰州的手抓羊肉颇受大众青睐。制作手抓羊肉和享用它都颇具讲究。需将带骨羊肉切成二指宽的长条或块状,盛放在大盘中,众人围坐共享。其中,胸茬和肋条肉尤为鲜美,也最为珍贵,需首先敬献给贵宾和年长者品尝。在兰州,您能品尝到这道手抓羊肉的佳肴。

美食推荐07

兰州三泡台

兰州的三泡台,茶具精致小巧,由茶盖、茶碗和茶托三件组成,因此也被称作“三炮台”或盖碗茶。此茶以优质的菊花、红枣、桂圆、葡萄干、玫瑰花蕾和上乘的冰糖为配料精心调配,味道香甜。来到兰州的游客都应尝一尝,同时它也是馈赠给亲朋好友的别具一格的礼品。

美食推荐08

兰州百合

兰州地处高原,日夜温差显著,加之土壤松散,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兰州百合的生长周期极为漫长,需时九年之久。正因如此,兰州百合得以充分汲取养分,并将之转化为糖分储存在球茎内。种种自然条件的巧妙结合,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兰州百合。兰州百合口感甘甜,纤维含量低,无苦涩之味,体积硕大,色泽洁白似玉,堪称百合中的极品。

美食推荐09

苦水玫瑰

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被誉为我国知名的“玫瑰之乡”,其特产的苦水玫瑰凭借其迷人的香气享誉海内外。在春夏之际,这里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玫瑰的香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玫瑰的应用范围广泛,经济价值巨大,玫瑰花是制作糕点和酿酒不可或缺的香料,而玫瑰油则是香烟、香皂、香水和高档化妆品的主要成分。苦水玫瑰品质卓越,以此花提取的玫瑰油,其精油含量足以与全球知名玫瑰产地的保加利亚蔷薇香精相媲美。此外,玫瑰的花朵与根部皆可入药,具备调和气血、疏解肝郁的药用价值。

美食推荐10

灰豆子

兰州特产的灰豆子,一种别具风味的甜食,由当地特有的蓬灰与豌豆、红枣、白糖等原料精心熬制而成,其口感香甜,老少皆可享用。

美食推荐11

热冬果

北风呼啸,雪花纷飞,一锅热气腾腾的梨子,一炉温暖的火焰。若愁绪缠绵,渴望驱散寒冷,不妨品尝这热辣辣的冬日果实。在干燥的兰州,热冬果被誉为冬季降火的佳品,也是兰州街头深受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这口自然的甘甜,正是地道的兰州风味。

美食推荐12

软儿梨

软儿梨在立冬之后达到成熟,若在冬季食用,需将冻成冰球的软儿梨置于冷水中,此时其表皮会裹上一层薄冰。轻轻敲碎这层外围的薄冰,内部的果肉便宛如一包香水,其中浆液丰富,口感甘甜,胜过蜂蜜,且带有酒香。食用时,只需撕开表皮,用嘴吸取,那如糖似蜜的果汁便会迅速溶解于口中,品尝起来既甜又凉,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余韵悠长,回味无穷。因此,软儿梨也称“香水梨”。

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文章,其宗旨在于推广兰州的旅游文化,仅供大家交流学习,绝无任何商业目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

由于种种限制,我们在进行内容转载时,未能与所有版权拥有者取得联系并获得授权,因此可能会有某些原创图片或文字未被注明出处。若您发现此类情况,敬请告知以便我们进行补充。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删除事宜。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