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世界 > 糯香弹牙清甜不腻!厦门麻糍缘何入选十大美食?
更新时间:2025-07-10 17:24:36 信息编号:69443

糯香弹牙清甜不腻!厦门麻糍缘何入选十大美食?

浏览人气:65

糯香弹牙清甜不腻!厦门麻糍缘何入选十大美食?

厦门麻糍:糯米裹住的百年时光

鹭岛的清晨与傍晚,常常弥漫着淡淡的糯米香气。这种独特的味道,来自于街角那辆由木头制成的手推车。在那里,满头白发的阿婆拿着竹制的筛子,小心翼翼地将洁白的糯米团子轻轻压平,然后将其包裹在由黑芝麻和花生碎粒混合而成的香甜星河之中——这便是厦门人心心念念的麻糍,一颗承载着岁月记忆的糯米时光胶囊。

一、从祭坛到餐桌:糯米团的千年修行

麻糍之中蕴含着闽南民族的精神象征。这种食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祭祀用品“糍饵”,而《周礼》中记载的“粉餈”则是其最早的形态。在鼓浪屿的宗祠中,老一辈依然坚持着用麻糍来祭拜祖先的传统:纯净的糯米球象征着心灵的纯洁,而三层馅料则象征着福、禄、寿三者兼备。民国初期,随着肩挑小贩的叫卖声在骑楼通道中回荡,"麻糍"这才逐渐摆脱了礼仪的束缚,融入了市井生活的甜蜜氛围中。

二、手作密码:四道工序里的匠人哲学

叶志强,叶氏麻糍的第三代传人,每天清晨四点便开始与糯米展开交流。经过六小时的浸泡,糯米在石臼中承受了千次的捶打,最终呈现出半透明且柔韧的质感。他一边演示,一边强调:“力度要如同海浪,有起伏有节奏。”馅料的制作过程宛如一场精彩的交响乐:黑芝麻需以文火慢慢烤至香气四溢,花生需现炒至酥脆可口,冰糖粉则需研磨至120目的细腻程度,然后将这三种原料按照7比2比1的比例精心调和,最终成就了那沙沙作响、令人陶醉的味觉体验。

最令人称奇的是包捏技艺。糯米团在掌中轻轻拉伸,变得薄如蝉翼,形似口袋。馅料填入后,迅速封口,手指灵巧地翻动,保留着空气的轻盈。外皮软糯却不粘牙。最后,撒上现炒的黑芝麻粉,仿佛给白玉披上了墨色绸缎,既防止粘连,又增添了坚果的浓郁香气。

三、巷弄里的活态博物馆

位于鼓浪屿龙头路141号的叶氏麻糍摊,被誉为我国最小的“非遗博物馆”。在这不足两平方米的木推车上,石臼、竹匾、铜锅等器具静静地讲述着百年的传承故事。第三代传人叶志强始终坚持使用竹筷来夹取钱币,以避免手部与食物直接接触;每天限量销售千粒,一旦售罄,便会挂出“今日糍尽”的木牌。2011年,这个移动摊位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街头小吃。

四、新时代的糯香变奏曲

文屏菜市场的林阿嬷“香Q麻糍”以硕大的体积著称,每颗重量竟有100克之多,咬一口便能感受到其中流溢的花生碎和麦芽糖浆的香甜。而年轻人们则开始进行跨界尝试:中山路上的一家网红店铺推出了麻糍冰淇淋,柔软的麻糍皮包裹着香草口味的雪糕;沙坡尾的咖啡馆则将麻糍切成小片,撒上可可粉,制作成了甜品拼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的技艺传承。厦门市颁布了《麻糍制作技艺规范》,其中对糯米浸泡的时间(夏季需4小时,冬季则需6小时)以及揉油的具体手法(必须按照顺时针方向搅拌27圈)都做了详尽的规定。2024年新设立的“麻糍技艺传习所”至今已成功培养了37位年轻的技艺传承者。

夕阳给鹭江披上了金色的边缘,叶志强再次推着木制的手推车,出现在鼓浪屿的拐角处。竹匾中,麻糍包裹着宛如银河的馅料,依旧保持着百年前的糯香。这颗微小的糯米球,不仅承载着闽南人的思乡之情,还融入了时代的创新元素,更在掌心的温暖中,缓缓地将山海间的甜美与糯香传递给未来。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227.37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糯香弹牙清甜不腻!厦门麻糍缘何入选十大美食?

发布时间:2025-07-10 17:24:36

糯香弹牙清甜不腻!厦门麻糍缘何入选十大美食?

厦门麻糍:糯米裹住的百年时光

鹭岛的清晨与傍晚,常常弥漫着淡淡的糯米香气。这种独特的味道,来自于街角那辆由木头制成的手推车。在那里,满头白发的阿婆拿着竹制的筛子,小心翼翼地将洁白的糯米团子轻轻压平,然后将其包裹在由黑芝麻和花生碎粒混合而成的香甜星河之中——这便是厦门人心心念念的麻糍,一颗承载着岁月记忆的糯米时光胶囊。

一、从祭坛到餐桌:糯米团的千年修行

麻糍之中蕴含着闽南民族的精神象征。这种食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祭祀用品“糍饵”,而《周礼》中记载的“粉餈”则是其最早的形态。在鼓浪屿的宗祠中,老一辈依然坚持着用麻糍来祭拜祖先的传统:纯净的糯米球象征着心灵的纯洁,而三层馅料则象征着福、禄、寿三者兼备。民国初期,随着肩挑小贩的叫卖声在骑楼通道中回荡,"麻糍"这才逐渐摆脱了礼仪的束缚,融入了市井生活的甜蜜氛围中。

二、手作密码:四道工序里的匠人哲学

叶志强,叶氏麻糍的第三代传人,每天清晨四点便开始与糯米展开交流。经过六小时的浸泡,糯米在石臼中承受了千次的捶打,最终呈现出半透明且柔韧的质感。他一边演示,一边强调:“力度要如同海浪,有起伏有节奏。”馅料的制作过程宛如一场精彩的交响乐:黑芝麻需以文火慢慢烤至香气四溢,花生需现炒至酥脆可口,冰糖粉则需研磨至120目的细腻程度,然后将这三种原料按照7比2比1的比例精心调和,最终成就了那沙沙作响、令人陶醉的味觉体验。

最令人称奇的是包捏技艺。糯米团在掌中轻轻拉伸,变得薄如蝉翼,形似口袋。馅料填入后,迅速封口,手指灵巧地翻动,保留着空气的轻盈。外皮软糯却不粘牙。最后,撒上现炒的黑芝麻粉,仿佛给白玉披上了墨色绸缎,既防止粘连,又增添了坚果的浓郁香气。

三、巷弄里的活态博物馆

位于鼓浪屿龙头路141号的叶氏麻糍摊,被誉为我国最小的“非遗博物馆”。在这不足两平方米的木推车上,石臼、竹匾、铜锅等器具静静地讲述着百年的传承故事。第三代传人叶志强始终坚持使用竹筷来夹取钱币,以避免手部与食物直接接触;每天限量销售千粒,一旦售罄,便会挂出“今日糍尽”的木牌。2011年,这个移动摊位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街头小吃。

四、新时代的糯香变奏曲

文屏菜市场的林阿嬷“香Q麻糍”以硕大的体积著称,每颗重量竟有100克之多,咬一口便能感受到其中流溢的花生碎和麦芽糖浆的香甜。而年轻人们则开始进行跨界尝试:中山路上的一家网红店铺推出了麻糍冰淇淋,柔软的麻糍皮包裹着香草口味的雪糕;沙坡尾的咖啡馆则将麻糍切成小片,撒上可可粉,制作成了甜品拼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的技艺传承。厦门市颁布了《麻糍制作技艺规范》,其中对糯米浸泡的时间(夏季需4小时,冬季则需6小时)以及揉油的具体手法(必须按照顺时针方向搅拌27圈)都做了详尽的规定。2024年新设立的“麻糍技艺传习所”至今已成功培养了37位年轻的技艺传承者。

夕阳给鹭江披上了金色的边缘,叶志强再次推着木制的手推车,出现在鼓浪屿的拐角处。竹匾中,麻糍包裹着宛如银河的馅料,依旧保持着百年前的糯香。这颗微小的糯米球,不仅承载着闽南人的思乡之情,还融入了时代的创新元素,更在掌心的温暖中,缓缓地将山海间的甜美与糯香传递给未来。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