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世界 > 上海十大经典美味小吃,到这不吃就白来啦?你吃过几种?
更新时间:2025-07-10 15:05:45 信息编号:69166

上海十大经典美味小吃,到这不吃就白来啦?你吃过几种?

浏览人气:2

上海十大经典美味小吃,到这不吃就白来啦?你吃过几种?

百年弄堂飘香处,十味小吃藏着上海人“食养智慧”。

城隍庙在清晨笼罩在迷蒙的雾气之中,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师傅缓缓揭开蒸笼,一笼笼半透明的薄皮小笼包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透明;在平底锅中,生煎馒头发出滋滋的声响,撒上新鲜的葱花和金黄的芝麻;拐角的老街旁,一碗热腾腾的葱油拌面被摆上桌,那炸得酥脆的葱段和鲜美的开洋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油光。

上海的小吃承载着一部生动的饮食文化历史,每一口都蕴含着历经百年的味觉回忆。到了2025年,根据大众点评最新发布的“必吃榜”,上海共有155家餐厅荣登榜单,再次夺得全国榜首之位,其中,那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小店占据了超过45%的比例,而拥有10年以上历史的传统老店则占据了近20%的份额。

来上海旅游的朋友们,务必尝试这些闻名遐迩的美食小吃,桃桃今天要向大家推荐。

01 南翔小笼包

其皮薄如纸却坚韧不裂,汤汁浓郁,南翔小笼包的制作工艺已被认定为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技艺源自嘉定区南翔镇,至今已有约150年的历史,历经六代人的传承与不断改进。

小笼包的精髓在于馅心中的肉皮冻——经过长时间熬制所得的胶原蛋白,遇热便化成美味的汤汁。这种天然的胶质对肌肤和关节具有滋养效果,相较于使用化学添加剂制作的汤包,更加健康。在食用时,遵循“一口咬破顶,二口喝汤,三口吃完”的顺序,既能品尝到美味,又能避免口腔黏膜被烫伤。

豫园商场的南翔馒头店内,小笼包的馅料会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初夏时加入虾仁,秋季则加入蟹粉,这样的做法遵循了中医“不时不食”的养生原则。

02 生煎馒头:半发酵面食的养生

上海市民通常把包子称作“馒头”,而生煎馒头实际上指的是生煎包子。这种源自街头的美食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特色在于使用半发酵的面皮来包裹鲜嫩的肉馅和肉皮冻。

生煎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烹饪手法上,即先煎后蒸。在平底锅中淋上几遍凉水,这一独特技艺使得包子底部呈现出金黄酥脆的“冰花”状,而上半部分则依然保持松软的口感。这种独特的复合口感,既能够满足人们对香脆食物的向往,又相较于全油炸食品,摄入的油脂量更少。

王家沙点心店的鸡肉生煎版本更加注重健康,它以鸡脯肉取代了一部分猪肉,既降低了饱和脂肪的摄入,又保持了口感的鲜美。若再配上一杯能够去除油腻感的普洱茶,便构成了一个理想的养生早餐搭配。

03 开洋葱油拌面

清末,陈友志这位城隍庙点心师傅发明了开洋葱油拌面,成为上海面食中的经典之作。此面之精华,在于其葱油的精心熬制——将葱白段在温油中缓缓炸至呈深红并略带黄色,使得葱香四溢且不失其清新,绝不带有焦苦之味。

开洋,即大海米,富含高品质的蛋白质和锌,当它与富含大蒜素的葱油相融合时,能显著提升免疫力。面条则采用了有嚼劲的碱水面,这种面条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且不易糊化,其血糖生成指数也相对较低。

在湖畔的点心铺里品尝这道佳肴之际,师傅会推荐搭配一碗蛋丝汤,以此补充面条中未含的维生素C,彰显了上海小吃在搭配上的养生之道。

04 排骨年糕:蛋白质与碳水的黄金比例

这道拥有超过半个世纪历史的小吃,充分展现了上海人追求“荤素搭配”的饮食理念。排骨富含高品质的动物蛋白质和铁元素,而年糕则能为人体补充能量,二者结合,形成了一款营养搭配合理的快餐。

上海烹饪界两大流派各有千秋:“小常州”精选常州猪脊骨上的肉,经过腌制与油炸,口感鲜美;“鲜得来”则将排骨裹上一层含有鸡蛋液的面粉糊,从而提升了蛋白质的含量。至于年糕,它采用松江地区的大米手工捶打而成,能够保留更多的B族维生素,相较于机械加工的年糕,营养价值更高。

曙光饮食店的资深师傅建议,在食用时若能加入辣椒酱,不仅能增添风味,而且辣椒中的辣素还有助于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05 油豆腐线粉汤:清润解腻的养生汤品

看似平淡无奇的油豆腐线粉汤,实则在上海小吃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在享用完生煎、锅贴等油腻的点心之后,这碗汤便能有效地消除油腻感,保护胃部健康。

油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钙质,煮制后其孔隙能充分吸收美味的汤汁;线粉(粉丝)含有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而鸡毛菜的加入则为汤品增添了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汤底通常采用鱼骨或鸡骨熬制,其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矿物质。

云南南路的老店主们流传着一句谚语:“汤汁需清澈而不淡薄,配料应简约却要滋味浓郁”,这恰恰体现了上海小吃在繁杂中提炼精华的养生理念。

06 蟹壳黄:发酵面食的微养之道

酥脆如蟹壳的点心,成为上海茶馆中备受喜爱的传统小吃。其外皮以发酵面团和油酥混合制作,不仅确保了酥软的口感,还借助发酵过程提升了营养素的吸收率。

蟹壳黄的养生之道,主要表现在馅料的丰富性上,既有葱油、鲜肉、蟹粉等咸馅,富含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又有豆沙、枣泥、玫瑰等甜馅,均采用天然食材,摒弃了人造糖精。位于石门一路的吴宛饼家,至今仍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以烘烤取代油炸,有效降低了油脂的摄入量。

07 擂沙圆:药食同源的养生甜点

这道点心起源于清代雷氏老太太的巧妙构思,它将糯米制成的汤团外层裹上红豆粉,巧妙地解决了汤团不易携带的问题。

中医认为赤豆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养胃的作用。乔家栅点心店精选崇明大红袍赤豆,经过煮熟磨粉处理,既保留了膳食纤维又富含B族维生素。糯米则能带来暖意和能量,尤其适合在秋冬季节食用。擂沙圆的馅料多样,包括鲜肉、豆沙、芝麻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体质需求——对于容易怕冷的人,可以选择芝麻馅进行温补,而湿热体质的人则更适合清淡的鲜肉馅。

08 三鲜小馄饨:轻蛋白质

上海的三鲜馄饨独树一帜——“三鲜”并非馅料之选,而是汤中的佳品。馅料选用的是纯粹的猪肉,而汤中巧妙地融入了蛋丝、虾皮以及紫菜,汇聚成三种独特的鲜美风味。

虾皮含有丰富的钙质,紫菜则提供了碘元素和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蛋丝则增添了优质的蛋白质,共同构成了营养均衡的汤底。皮薄如蝉翼的馄饨烹饪迅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猪肉中的B族维生素。老饕们都知道,在品尝时应该迅速将汤汁吸入腹中,热食才能更好地保护脾胃。

09 条头糕与薄荷糕:江南夏日的清凉秘方

上海人用以抵御炎炎夏日的“清凉双璧”之一,便是糕点界的佳品。在这款薄荷糕中,糯米粉与薄荷粉巧妙融合,中医学中称薄荷性凉且味辛,能够有效疏散风热、清新头脑。

条头糕将糯米粉与细沙巧妙融合,红豆沙富含植物蛋白和铁质,相较于裹馅糕点,其消化更为顺畅。在炎炎夏日午后,泡一壶菊花茶,品尝两块糕点,既能补充体力,又不会给脾胃带来负担,这正符合中医“夏养心”的理念,堪称经典的茶点。

10 素菜包:禅意养生的代表

春风松月楼素菜馆出品的素菜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这种包子的馅料主要由青菜、面筋、香菇、冬笋以及五香豆腐干等食材精心制作,确保了其中不含有任何动物成分。

这种组合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与当代营养学推崇的“植物饮食”理念相契合。香油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口感,还带来了不饱和脂肪酸。蒸煮的烹饪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三高”患者。功德林的素食包注重“春酥、夏糕、秋饼、冬糖”的四季风味变化,恪守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

夜色降临,泗泾夜市的烟火气息、首尔夜市的韩国风情、周浦夜市的市井韵味、大学路夜市的文艺氛围依次复苏。在狭窄小巷深处,龙虾卤菜的透明帐篷内,芷江中路的居民们围坐一起,共同享用着美味的卤菜;而在三喜成都抄手担担面店铺前,南京西路的白领们依旧在排队,期待着那碗麻辣鲜香的抄手。

那些隐藏在古老与新兴街巷深处的香气,自创立之初,其秘方与制作手法始终如一,唯一发生变化的,不过是城市轮廓的演变以及来来往往的食客们不断变换的面庞。

当您下次漫步于上海的街头,若偶遇这些久负盛名的美食,不妨放慢您的步伐,细细品味。您所尝到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这座城市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养生佳肴。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79.8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上海十大经典美味小吃,到这不吃就白来啦?你吃过几种?

发布时间:2025-07-10 15:05:45

上海十大经典美味小吃,到这不吃就白来啦?你吃过几种?

百年弄堂飘香处,十味小吃藏着上海人“食养智慧”。

城隍庙在清晨笼罩在迷蒙的雾气之中,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师傅缓缓揭开蒸笼,一笼笼半透明的薄皮小笼包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透明;在平底锅中,生煎馒头发出滋滋的声响,撒上新鲜的葱花和金黄的芝麻;拐角的老街旁,一碗热腾腾的葱油拌面被摆上桌,那炸得酥脆的葱段和鲜美的开洋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油光。

上海的小吃承载着一部生动的饮食文化历史,每一口都蕴含着历经百年的味觉回忆。到了2025年,根据大众点评最新发布的“必吃榜”,上海共有155家餐厅荣登榜单,再次夺得全国榜首之位,其中,那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小店占据了超过45%的比例,而拥有10年以上历史的传统老店则占据了近20%的份额。

来上海旅游的朋友们,务必尝试这些闻名遐迩的美食小吃,桃桃今天要向大家推荐。

01 南翔小笼包

其皮薄如纸却坚韧不裂,汤汁浓郁,南翔小笼包的制作工艺已被认定为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技艺源自嘉定区南翔镇,至今已有约150年的历史,历经六代人的传承与不断改进。

小笼包的精髓在于馅心中的肉皮冻——经过长时间熬制所得的胶原蛋白,遇热便化成美味的汤汁。这种天然的胶质对肌肤和关节具有滋养效果,相较于使用化学添加剂制作的汤包,更加健康。在食用时,遵循“一口咬破顶,二口喝汤,三口吃完”的顺序,既能品尝到美味,又能避免口腔黏膜被烫伤。

豫园商场的南翔馒头店内,小笼包的馅料会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初夏时加入虾仁,秋季则加入蟹粉,这样的做法遵循了中医“不时不食”的养生原则。

02 生煎馒头:半发酵面食的养生

上海市民通常把包子称作“馒头”,而生煎馒头实际上指的是生煎包子。这种源自街头的美食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特色在于使用半发酵的面皮来包裹鲜嫩的肉馅和肉皮冻。

生煎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烹饪手法上,即先煎后蒸。在平底锅中淋上几遍凉水,这一独特技艺使得包子底部呈现出金黄酥脆的“冰花”状,而上半部分则依然保持松软的口感。这种独特的复合口感,既能够满足人们对香脆食物的向往,又相较于全油炸食品,摄入的油脂量更少。

王家沙点心店的鸡肉生煎版本更加注重健康,它以鸡脯肉取代了一部分猪肉,既降低了饱和脂肪的摄入,又保持了口感的鲜美。若再配上一杯能够去除油腻感的普洱茶,便构成了一个理想的养生早餐搭配。

03 开洋葱油拌面

清末,陈友志这位城隍庙点心师傅发明了开洋葱油拌面,成为上海面食中的经典之作。此面之精华,在于其葱油的精心熬制——将葱白段在温油中缓缓炸至呈深红并略带黄色,使得葱香四溢且不失其清新,绝不带有焦苦之味。

开洋,即大海米,富含高品质的蛋白质和锌,当它与富含大蒜素的葱油相融合时,能显著提升免疫力。面条则采用了有嚼劲的碱水面,这种面条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且不易糊化,其血糖生成指数也相对较低。

在湖畔的点心铺里品尝这道佳肴之际,师傅会推荐搭配一碗蛋丝汤,以此补充面条中未含的维生素C,彰显了上海小吃在搭配上的养生之道。

04 排骨年糕:蛋白质与碳水的黄金比例

这道拥有超过半个世纪历史的小吃,充分展现了上海人追求“荤素搭配”的饮食理念。排骨富含高品质的动物蛋白质和铁元素,而年糕则能为人体补充能量,二者结合,形成了一款营养搭配合理的快餐。

上海烹饪界两大流派各有千秋:“小常州”精选常州猪脊骨上的肉,经过腌制与油炸,口感鲜美;“鲜得来”则将排骨裹上一层含有鸡蛋液的面粉糊,从而提升了蛋白质的含量。至于年糕,它采用松江地区的大米手工捶打而成,能够保留更多的B族维生素,相较于机械加工的年糕,营养价值更高。

曙光饮食店的资深师傅建议,在食用时若能加入辣椒酱,不仅能增添风味,而且辣椒中的辣素还有助于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05 油豆腐线粉汤:清润解腻的养生汤品

看似平淡无奇的油豆腐线粉汤,实则在上海小吃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在享用完生煎、锅贴等油腻的点心之后,这碗汤便能有效地消除油腻感,保护胃部健康。

油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钙质,煮制后其孔隙能充分吸收美味的汤汁;线粉(粉丝)含有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而鸡毛菜的加入则为汤品增添了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汤底通常采用鱼骨或鸡骨熬制,其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矿物质。

云南南路的老店主们流传着一句谚语:“汤汁需清澈而不淡薄,配料应简约却要滋味浓郁”,这恰恰体现了上海小吃在繁杂中提炼精华的养生理念。

06 蟹壳黄:发酵面食的微养之道

酥脆如蟹壳的点心,成为上海茶馆中备受喜爱的传统小吃。其外皮以发酵面团和油酥混合制作,不仅确保了酥软的口感,还借助发酵过程提升了营养素的吸收率。

蟹壳黄的养生之道,主要表现在馅料的丰富性上,既有葱油、鲜肉、蟹粉等咸馅,富含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又有豆沙、枣泥、玫瑰等甜馅,均采用天然食材,摒弃了人造糖精。位于石门一路的吴宛饼家,至今仍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以烘烤取代油炸,有效降低了油脂的摄入量。

07 擂沙圆:药食同源的养生甜点

这道点心起源于清代雷氏老太太的巧妙构思,它将糯米制成的汤团外层裹上红豆粉,巧妙地解决了汤团不易携带的问题。

中医认为赤豆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养胃的作用。乔家栅点心店精选崇明大红袍赤豆,经过煮熟磨粉处理,既保留了膳食纤维又富含B族维生素。糯米则能带来暖意和能量,尤其适合在秋冬季节食用。擂沙圆的馅料多样,包括鲜肉、豆沙、芝麻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体质需求——对于容易怕冷的人,可以选择芝麻馅进行温补,而湿热体质的人则更适合清淡的鲜肉馅。

08 三鲜小馄饨:轻蛋白质

上海的三鲜馄饨独树一帜——“三鲜”并非馅料之选,而是汤中的佳品。馅料选用的是纯粹的猪肉,而汤中巧妙地融入了蛋丝、虾皮以及紫菜,汇聚成三种独特的鲜美风味。

虾皮含有丰富的钙质,紫菜则提供了碘元素和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蛋丝则增添了优质的蛋白质,共同构成了营养均衡的汤底。皮薄如蝉翼的馄饨烹饪迅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猪肉中的B族维生素。老饕们都知道,在品尝时应该迅速将汤汁吸入腹中,热食才能更好地保护脾胃。

09 条头糕与薄荷糕:江南夏日的清凉秘方

上海人用以抵御炎炎夏日的“清凉双璧”之一,便是糕点界的佳品。在这款薄荷糕中,糯米粉与薄荷粉巧妙融合,中医学中称薄荷性凉且味辛,能够有效疏散风热、清新头脑。

条头糕将糯米粉与细沙巧妙融合,红豆沙富含植物蛋白和铁质,相较于裹馅糕点,其消化更为顺畅。在炎炎夏日午后,泡一壶菊花茶,品尝两块糕点,既能补充体力,又不会给脾胃带来负担,这正符合中医“夏养心”的理念,堪称经典的茶点。

10 素菜包:禅意养生的代表

春风松月楼素菜馆出品的素菜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这种包子的馅料主要由青菜、面筋、香菇、冬笋以及五香豆腐干等食材精心制作,确保了其中不含有任何动物成分。

这种组合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与当代营养学推崇的“植物饮食”理念相契合。香油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口感,还带来了不饱和脂肪酸。蒸煮的烹饪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三高”患者。功德林的素食包注重“春酥、夏糕、秋饼、冬糖”的四季风味变化,恪守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

夜色降临,泗泾夜市的烟火气息、首尔夜市的韩国风情、周浦夜市的市井韵味、大学路夜市的文艺氛围依次复苏。在狭窄小巷深处,龙虾卤菜的透明帐篷内,芷江中路的居民们围坐一起,共同享用着美味的卤菜;而在三喜成都抄手担担面店铺前,南京西路的白领们依旧在排队,期待着那碗麻辣鲜香的抄手。

那些隐藏在古老与新兴街巷深处的香气,自创立之初,其秘方与制作手法始终如一,唯一发生变化的,不过是城市轮廓的演变以及来来往往的食客们不断变换的面庞。

当您下次漫步于上海的街头,若偶遇这些久负盛名的美食,不妨放慢您的步伐,细细品味。您所尝到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这座城市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养生佳肴。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