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0 15:01:54 | 信息编号:69149 |
非遗活态传承赋能经济,路究竟在何方?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的会长何俊杰,携手专家团队及协会同仁,于4月16日至17日对诸暨和新昌两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重点聚焦于浙江省“非遗主题街区”的评选活动,以及如何让非遗真正为街区带来活力,并寻找绍兴在非遗经济创新领域的实践典范。调研组深入实地考察了两个非遗主题街区、相关企业和非遗工坊,与当地非遗保护机构、街区运营管理机构、非遗企业领导以及非遗传承人展开了座谈,全面掌握了非遗经济在各地,尤其是企业及市场主体中的创新举措。同时,双方就如何让非遗得以生动传承并助力经济发展、如何借助协会平台推广绍兴非遗、如何创新活化方法以促进非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非遗主题街区是以当地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采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手段,致力于传承和推广区域内的传统文化,强调非遗文化的生动展示,以此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消费的增长,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区域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商业旅游空间,它不仅是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创新模式之一。2024年,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致力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非遗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中的特殊作用,大力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发展。为此,协会评选出了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同年12月19日,在绍兴举行的第二届“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年会”上,正式公布了这30家街区的名单。其中,越城区鲁迅故里步行街、嵊州越剧小镇、新昌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上虞里直街、柯桥安昌古镇景区老街等五个街区成功入选,共同彰显了绍兴非遗与文旅融合的显著成果。
今年3月12日,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发布了一则通告,宣布在原有30家基础上,拟新增评定70家,以期提前达成全省设立百个非遗主题街区的目标。作为非遗资源丰富的城市,绍兴地区纷纷积极申报,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绍兴非遗的繁荣态势以及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4月16日至17日,调研考察组进行了现场走访。在诸暨,他们参观了西施故里商业街区;而在新昌,则探访了梅渚古村非遗街区。这些地方各具特色。考察组与运营公司、街道负责人、非遗传承人以及两地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打造优质的非遗主题街区,以及如何推动非遗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发起的“绍兴非遗经济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旨在促进非遗经济的繁荣发展,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措施。为了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和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深入挖掘并全面总结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持续传承与经济创新中的宝贵经验,全面展现非遗在新时代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促进非遗更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助力绍兴打造产业、城市、人文融合的共同富裕示范区。
在调研过程中,何俊杰会长带领团队拜访了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市同山高粱厂、诸暨市小吃协会、南孟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绍兴丸十工艺有限公司、思存酒业(浙江)有限公司、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以及新昌蕊花村梨膏糖工坊等超过十家企业与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他们对非遗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指导,并就非遗产品的市场推广、地域品牌建设、产品特色强化、消费者接受度和认可度的提升,以及历史传统产业的振兴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全方位和深入的探讨。诸暨市的同山烧酒、珍珠、特色小吃以及香榧产业,如何整合非遗资源,打造非遗品牌,借助非遗提升产品品质;古建砖瓦等传统建材如何实现文房文创的跨界融合;梨膏糖非遗产品的包装设计及价值提升策略;以及如何构建非遗研学特色等,这些都是既要阐述理论,又要强调实践、方法和途径的重要议题。
何俊杰,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在调研座谈会上指出,2025年标志着我国非遗事业的新起点,因为今年的春节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喜讯激发了广大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遗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正迎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振兴的宝贵历史机遇。非遗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们不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与保护,如今,非遗工作正迈向一个融合、传承、转化和创新的新阶段。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相关企业和机构,需深入领会非遗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需重新审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诸多问题。我们要从非遗的动态传承、非遗对产业的促进作用、非遗对产城人文融合的推动作用等角度,全面思考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同时,我们还需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分享非遗带来的成果。我们致力于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精心编纂并推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创新发展报告》(蓝皮书),其核心价值和深远影响便体现在此。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3.55.162 |
非遗活态传承赋能经济,路究竟在何方?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的会长何俊杰,携手专家团队及协会同仁,于4月16日至17日对诸暨和新昌两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重点聚焦于浙江省“非遗主题街区”的评选活动,以及如何让非遗真正为街区带来活力,并寻找绍兴在非遗经济创新领域的实践典范。调研组深入实地考察了两个非遗主题街区、相关企业和非遗工坊,与当地非遗保护机构、街区运营管理机构、非遗企业领导以及非遗传承人展开了座谈,全面掌握了非遗经济在各地,尤其是企业及市场主体中的创新举措。同时,双方就如何让非遗得以生动传承并助力经济发展、如何借助协会平台推广绍兴非遗、如何创新活化方法以促进非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非遗主题街区是以当地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采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手段,致力于传承和推广区域内的传统文化,强调非遗文化的生动展示,以此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消费的增长,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区域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商业旅游空间,它不仅是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创新模式之一。2024年,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致力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非遗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中的特殊作用,大力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发展。为此,协会评选出了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同年12月19日,在绍兴举行的第二届“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年会”上,正式公布了这30家街区的名单。其中,越城区鲁迅故里步行街、嵊州越剧小镇、新昌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上虞里直街、柯桥安昌古镇景区老街等五个街区成功入选,共同彰显了绍兴非遗与文旅融合的显著成果。
今年3月12日,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发布了一则通告,宣布在原有30家基础上,拟新增评定70家,以期提前达成全省设立百个非遗主题街区的目标。作为非遗资源丰富的城市,绍兴地区纷纷积极申报,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绍兴非遗的繁荣态势以及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4月16日至17日,调研考察组进行了现场走访。在诸暨,他们参观了西施故里商业街区;而在新昌,则探访了梅渚古村非遗街区。这些地方各具特色。考察组与运营公司、街道负责人、非遗传承人以及两地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打造优质的非遗主题街区,以及如何推动非遗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发起的“绍兴非遗经济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旨在促进非遗经济的繁荣发展,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措施。为了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和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深入挖掘并全面总结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持续传承与经济创新中的宝贵经验,全面展现非遗在新时代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促进非遗更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助力绍兴打造产业、城市、人文融合的共同富裕示范区。
在调研过程中,何俊杰会长带领团队拜访了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市同山高粱厂、诸暨市小吃协会、南孟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绍兴丸十工艺有限公司、思存酒业(浙江)有限公司、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以及新昌蕊花村梨膏糖工坊等超过十家企业与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他们对非遗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指导,并就非遗产品的市场推广、地域品牌建设、产品特色强化、消费者接受度和认可度的提升,以及历史传统产业的振兴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全方位和深入的探讨。诸暨市的同山烧酒、珍珠、特色小吃以及香榧产业,如何整合非遗资源,打造非遗品牌,借助非遗提升产品品质;古建砖瓦等传统建材如何实现文房文创的跨界融合;梨膏糖非遗产品的包装设计及价值提升策略;以及如何构建非遗研学特色等,这些都是既要阐述理论,又要强调实践、方法和途径的重要议题。
何俊杰,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在调研座谈会上指出,2025年标志着我国非遗事业的新起点,因为今年的春节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喜讯激发了广大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遗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正迎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振兴的宝贵历史机遇。非遗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们不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与保护,如今,非遗工作正迈向一个融合、传承、转化和创新的新阶段。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相关企业和机构,需深入领会非遗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需重新审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诸多问题。我们要从非遗的动态传承、非遗对产业的促进作用、非遗对产城人文融合的推动作用等角度,全面思考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同时,我们还需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分享非遗带来的成果。我们致力于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精心编纂并推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创新发展报告》(蓝皮书),其核心价值和深远影响便体现在此。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