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0 11:16:05 | 信息编号:68823 |
聚焦高质量发展!乐山味道怎样烹出千亿文旅产业?
6月20日,第十八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乐山开幕。19日夜晚,与会嘉宾在乐山踏上了一段美食之旅:苏稽古镇的跷脚牛肉馆内,药膳汤锅在炉灶上沸腾着;张公桥美食街夜市的甜皮鸭店中,师傅手持糖勺,将琥珀色的糖浆浇在鸭皮上,鸭皮在灯光照耀下闪耀着诱人的油光;上中顺特色街区旁,钵钵鸡摊位前,芝麻和藤椒的香气扑鼻而来,满浸红油的串串美食让嘉宾们食欲大增。
乐山钵钵鸡,一场汇聚了众多行业翘楚的美食盛宴。在这背后,乐山美食作为城市名片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不容小觑——2024年,乐山餐饮业收入高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量超过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更是突破了1300亿元。人们纷纷为了美食而踏足这座城市,“为吃赴一座城”已然成为文旅消费的新趋势。乐山,这座因大佛而闻名的城市,正凭借“食在四川,味在乐山”的独特味觉密码,勾勒出一幅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味觉破圈:从巷弄滋味到现象级文化符号
在西坝镇的“三八店”内,游客小陈一边品尝着那滑润细腻的西坝豆腐,一边不禁感慨万分:“唯有这井水冷却过的豆腐,方能散发出独特的风味!”
乐山,作为川菜“上河帮”菜系的摇篮,自古以来便享有“食在四川,味在乐山”的美称。古时候,这里被称作嘉州,苏东坡曾挥毫泼墨,留下“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豪情诗句;南宋时期,陆游担任嘉州知州,也留下了“公事无多厨酿美,此身不负负嘉州”的赞美之词。这些文人墨客对嘉州美食的赞颂,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千年来的饮食文化积淀。五通桥千年古井滋养的饮食文化,使得西坝豆腐这一家常美食得以升华,演变成为包含108道佳肴的豆腐盛宴。
苏稽古镇在端午假期热闹非凡,冯四孃跷脚牛肉店前人潮涌动,队伍蜿蜒如龙。服务员们来回奔走,忙着给顾客加汤添菜,锅灶上那药膳汤底始终翻滚着乳白色的泡沫。这种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特色美食,原本是码头工人边跷脚边吃的汤药,如今却成为了乐山街头的一道佳肴。2024年,该店荣获乐山市年度先进企业称号。2025年成功跻身高德指南推荐必游名单,同时位列餐厅及美团外卖热门点单排行榜,成为中国餐饮加盟领域的知名品牌。
这种变化恰好展现了乐山美食“兼容并蓄”的特质——在钵钵鸡中,传统精细的调味手法与街头小吃的随意风格达到了和谐统一;而甜皮鸭则巧妙地结合了北方烤鸭的香脆口感和川菜的香甜辣味,乐山人在传统与革新之间总能寻得一种独特的味觉平衡。
乐山地区以其独特的跷脚牛肉、香醇的钵钵鸡、皮酥肉嫩的甜皮鸭、麻辣鲜香的麻辣烫、细腻滑嫩的豆腐脑、香气扑鼻的油炸串串以及别具风味的西坝豆腐等美食闻名。这里盐业兴盛,食材丰富,极大地激发了乐山人对美食的热爱。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菜系相互碰撞、融合,孕育出了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乐山味道”。
在节假日期间,张公桥、上中顺、嘉兴路等知名美食街区总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尽管商家们忙碌得几乎无法立足,但他们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从早到晚,客流络绎不绝,我们准备的食材每天都销售一空!看着大家吃得这么开心,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游客们手持手机捕捉着乐山美食的瞬间,并在社交平台上纷纷晒出“舌尖上的乐山”的美味瞬间,“乐山美食特种兵攻略”也迅速走红。街头巷尾“一元一串的钵钵鸡”的叫卖声在网络上蔓延,经过网友们的二次创作,这种魔性的音频传播开来,使得乐山美食成为了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赵波,乐山市委书记,在十八届餐饮产业盛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到:“乐山的美食不仅是历经岁月沉淀的味觉印记,更是这座城市‘山水滋养肠胃、文化陶冶心灵’的生动体现。”现今,镜头捕捉到的油润串串、夜市中升腾的蒸汽,正将街巷间的风味炼制成这座城市最为生动的文化象征。
产业链延伸:从灶台到工厂的全链增值
近些年,乐山市将餐饮业视为推动经济发展、激发消费活力的关键手段,致力于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产业链、构建消费环境,助力美食产业从个体经营走向规模化发展。乐山市共有44项烹饪技艺及饮食文化资源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86种乐山特色美食被收录进四川省的“天府旅游美食名录”,同时,培育了499家限额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以及84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成功打造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乐山味道食品饮料产业园内,纪六孃生产基地的智能化生产线正繁忙运作。该生产线在卤制过程中,采用了恒温蒸汽系统取代了过去的天然气加热方式,这不仅提高了受热均匀性,还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智能燃烧机对油温进行精确调控,使得甜皮鸭的表皮呈现出金黄酥脆的典型口感。
纪六孃甜皮鸭的第三代传人宋丽表示,如今日产量已超过一万只,这在过去传统作坊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她进一步阐述,虽然智能化生产线保留了祖辈传承的卤料配方和腌制工艺,但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升级,不仅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合格率也达到了标准。项目所配建的泡沫清洗设施及冷链仓储体系,确保了从原料清洗至成品储存的整个流程的卫生管理;而企业位于五通桥区的养殖基地,每年可出栏30万只“吊白鸭”,从根本层面确保了食材的品质安全。
在纪六孃生产基地的净化车间,工人们正忙于给甜皮鸭裹上糖霜。作为乐山美食中的“金字招牌”,甜皮鸭早已走出街头巷尾,登上全国各地的餐桌。它的流行还催生了乐山鸭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养殖、加工和销售,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赵鸭子、纪六孃、钟记鸭、罗鸭子、吉太太等一系列品牌和企业应运而生。今年五月新设立的乐山市鸭业技术研究院,专注于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努力消除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协作的障碍,为乐山市在五年内实现千亿级鸭产业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
乐山市通过规模以上企业的推动,致力于智能化和标准化生产,率先在预制菜行业展开布局,使得“乐山风味”得以迈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餐桌。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表示,乐山市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地方特色餐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一。
“烟火嘉州城”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行列,其餐饮业年收入突破110亿元大关。作为一座拥有中国特色美食的城市地标,乐山正借助全产业链的增值效应,让“乐山味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文旅融合:美食重构“吃住行游购娱”逻辑
西安游客吴亦昭原本打算在乐山停留一日,却因对当地小吃情有独钟,最终多逗留了两日。这一经历,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乐山市在“产业强市、文旅兴市”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如何将美食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的生动实践。
犍为县罗城古镇的美食之一,名为“咔咔儿”的夹丝豆腐干,由新华社记者唐文豪进行了拍摄记录。
乐山成功塑造了苏稽古镇、罗目古镇、罗城古镇等八个独具特色的美食聚集地,同时孵化了张公桥、上中顺等十二条省级和市级重点美食街区,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过一亿人次——随着“舌尖上的诱惑”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主要动力,一场以美食为核心的文旅生态重塑正在悄然进行。
以市中区为参照,在今年的“五一”节日期间,该区域以“餐桌上的国际化”作为核心主题,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全民美食品鉴”的大型活动。这场盛宴不仅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食客共计428.3万人次,还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带动了4.55亿元的消费额。景城联动精心打造了“夜秀、夜节、夜宿、夜市、夜食”等一系列业态,并推出了喷泉光影秀、“龙游苏稽”等特色产品。此举有效提升了中心城区酒店和民宿的平均入住率至72.6%,同时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增加了0.5天,人均消费额同比增长了25%。这种“美食+文旅”的奇妙结合,正是乐山在推动“美食+”全产业链融合、努力争创世界美食之都过程中的生动写照。
外国游客在品尝甜皮鸭时,会亲自为其刷上糖浆。这样的便捷服务使得“吃、住、行、游、购、娱”的闭环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旅游美食公交将高铁站与张公桥的美食街、上中顺的特色街区等众多美食区域以及乐山大佛、苏稽古镇等著名景点紧密相连,为游客提供了“抵达即至景点、下车即享美食”的便利体验;同时,邮政系统在景区和美食街增设了临时收寄点,游客们可以轻松实现“即买即寄”的便捷服务。今年春节期间,乐山邮政日均收寄的特产包裹数量超过1万件,其中美食类包裹占比超过五成。乐山特色美食以真空包装形式借助冷链配送网络传遍全国,这一独特的“带走的乐山味道”进而成为代表城市的流动象征。
第六届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购物节以及“跟随非遗美食畅游四川”的展销活动,以及第十八届中国餐饮业发展大会等,均将美食之旅提升为一场文化之旅。游客在欣赏非遗技艺展示和民俗表演的同时,不仅能够品尝到跷脚牛肉、钵钵鸡等特色佳肴,还能深刻感受到乐山“山水滋养肠胃、人文滋养心灵”的城市韵味。
乐山正通过打造从“舌尖”至“脚尖”的消费闭环,以及从“打卡”到“长留”的体验升级,以美食为基石,重新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生态体系。随着其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加速建设,这座将生活气息融入诗意的城市,正将“乐山味道”塑造为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1.227.37 |
聚焦高质量发展!乐山味道怎样烹出千亿文旅产业?
6月20日,第十八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乐山开幕。19日夜晚,与会嘉宾在乐山踏上了一段美食之旅:苏稽古镇的跷脚牛肉馆内,药膳汤锅在炉灶上沸腾着;张公桥美食街夜市的甜皮鸭店中,师傅手持糖勺,将琥珀色的糖浆浇在鸭皮上,鸭皮在灯光照耀下闪耀着诱人的油光;上中顺特色街区旁,钵钵鸡摊位前,芝麻和藤椒的香气扑鼻而来,满浸红油的串串美食让嘉宾们食欲大增。
乐山钵钵鸡,一场汇聚了众多行业翘楚的美食盛宴。在这背后,乐山美食作为城市名片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不容小觑——2024年,乐山餐饮业收入高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量超过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更是突破了1300亿元。人们纷纷为了美食而踏足这座城市,“为吃赴一座城”已然成为文旅消费的新趋势。乐山,这座因大佛而闻名的城市,正凭借“食在四川,味在乐山”的独特味觉密码,勾勒出一幅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味觉破圈:从巷弄滋味到现象级文化符号
在西坝镇的“三八店”内,游客小陈一边品尝着那滑润细腻的西坝豆腐,一边不禁感慨万分:“唯有这井水冷却过的豆腐,方能散发出独特的风味!”
乐山,作为川菜“上河帮”菜系的摇篮,自古以来便享有“食在四川,味在乐山”的美称。古时候,这里被称作嘉州,苏东坡曾挥毫泼墨,留下“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豪情诗句;南宋时期,陆游担任嘉州知州,也留下了“公事无多厨酿美,此身不负负嘉州”的赞美之词。这些文人墨客对嘉州美食的赞颂,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千年来的饮食文化积淀。五通桥千年古井滋养的饮食文化,使得西坝豆腐这一家常美食得以升华,演变成为包含108道佳肴的豆腐盛宴。
苏稽古镇在端午假期热闹非凡,冯四孃跷脚牛肉店前人潮涌动,队伍蜿蜒如龙。服务员们来回奔走,忙着给顾客加汤添菜,锅灶上那药膳汤底始终翻滚着乳白色的泡沫。这种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特色美食,原本是码头工人边跷脚边吃的汤药,如今却成为了乐山街头的一道佳肴。2024年,该店荣获乐山市年度先进企业称号。2025年成功跻身高德指南推荐必游名单,同时位列餐厅及美团外卖热门点单排行榜,成为中国餐饮加盟领域的知名品牌。
这种变化恰好展现了乐山美食“兼容并蓄”的特质——在钵钵鸡中,传统精细的调味手法与街头小吃的随意风格达到了和谐统一;而甜皮鸭则巧妙地结合了北方烤鸭的香脆口感和川菜的香甜辣味,乐山人在传统与革新之间总能寻得一种独特的味觉平衡。
乐山地区以其独特的跷脚牛肉、香醇的钵钵鸡、皮酥肉嫩的甜皮鸭、麻辣鲜香的麻辣烫、细腻滑嫩的豆腐脑、香气扑鼻的油炸串串以及别具风味的西坝豆腐等美食闻名。这里盐业兴盛,食材丰富,极大地激发了乐山人对美食的热爱。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菜系相互碰撞、融合,孕育出了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乐山味道”。
在节假日期间,张公桥、上中顺、嘉兴路等知名美食街区总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尽管商家们忙碌得几乎无法立足,但他们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从早到晚,客流络绎不绝,我们准备的食材每天都销售一空!看着大家吃得这么开心,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游客们手持手机捕捉着乐山美食的瞬间,并在社交平台上纷纷晒出“舌尖上的乐山”的美味瞬间,“乐山美食特种兵攻略”也迅速走红。街头巷尾“一元一串的钵钵鸡”的叫卖声在网络上蔓延,经过网友们的二次创作,这种魔性的音频传播开来,使得乐山美食成为了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赵波,乐山市委书记,在十八届餐饮产业盛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到:“乐山的美食不仅是历经岁月沉淀的味觉印记,更是这座城市‘山水滋养肠胃、文化陶冶心灵’的生动体现。”现今,镜头捕捉到的油润串串、夜市中升腾的蒸汽,正将街巷间的风味炼制成这座城市最为生动的文化象征。
产业链延伸:从灶台到工厂的全链增值
近些年,乐山市将餐饮业视为推动经济发展、激发消费活力的关键手段,致力于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产业链、构建消费环境,助力美食产业从个体经营走向规模化发展。乐山市共有44项烹饪技艺及饮食文化资源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86种乐山特色美食被收录进四川省的“天府旅游美食名录”,同时,培育了499家限额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以及84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成功打造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乐山味道食品饮料产业园内,纪六孃生产基地的智能化生产线正繁忙运作。该生产线在卤制过程中,采用了恒温蒸汽系统取代了过去的天然气加热方式,这不仅提高了受热均匀性,还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智能燃烧机对油温进行精确调控,使得甜皮鸭的表皮呈现出金黄酥脆的典型口感。
纪六孃甜皮鸭的第三代传人宋丽表示,如今日产量已超过一万只,这在过去传统作坊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她进一步阐述,虽然智能化生产线保留了祖辈传承的卤料配方和腌制工艺,但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升级,不仅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合格率也达到了标准。项目所配建的泡沫清洗设施及冷链仓储体系,确保了从原料清洗至成品储存的整个流程的卫生管理;而企业位于五通桥区的养殖基地,每年可出栏30万只“吊白鸭”,从根本层面确保了食材的品质安全。
在纪六孃生产基地的净化车间,工人们正忙于给甜皮鸭裹上糖霜。作为乐山美食中的“金字招牌”,甜皮鸭早已走出街头巷尾,登上全国各地的餐桌。它的流行还催生了乐山鸭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养殖、加工和销售,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赵鸭子、纪六孃、钟记鸭、罗鸭子、吉太太等一系列品牌和企业应运而生。今年五月新设立的乐山市鸭业技术研究院,专注于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努力消除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协作的障碍,为乐山市在五年内实现千亿级鸭产业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
乐山市通过规模以上企业的推动,致力于智能化和标准化生产,率先在预制菜行业展开布局,使得“乐山风味”得以迈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餐桌。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表示,乐山市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地方特色餐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一。
“烟火嘉州城”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行列,其餐饮业年收入突破110亿元大关。作为一座拥有中国特色美食的城市地标,乐山正借助全产业链的增值效应,让“乐山味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文旅融合:美食重构“吃住行游购娱”逻辑
西安游客吴亦昭原本打算在乐山停留一日,却因对当地小吃情有独钟,最终多逗留了两日。这一经历,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乐山市在“产业强市、文旅兴市”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如何将美食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的生动实践。
犍为县罗城古镇的美食之一,名为“咔咔儿”的夹丝豆腐干,由新华社记者唐文豪进行了拍摄记录。
乐山成功塑造了苏稽古镇、罗目古镇、罗城古镇等八个独具特色的美食聚集地,同时孵化了张公桥、上中顺等十二条省级和市级重点美食街区,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过一亿人次——随着“舌尖上的诱惑”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主要动力,一场以美食为核心的文旅生态重塑正在悄然进行。
以市中区为参照,在今年的“五一”节日期间,该区域以“餐桌上的国际化”作为核心主题,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全民美食品鉴”的大型活动。这场盛宴不仅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食客共计428.3万人次,还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带动了4.55亿元的消费额。景城联动精心打造了“夜秀、夜节、夜宿、夜市、夜食”等一系列业态,并推出了喷泉光影秀、“龙游苏稽”等特色产品。此举有效提升了中心城区酒店和民宿的平均入住率至72.6%,同时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增加了0.5天,人均消费额同比增长了25%。这种“美食+文旅”的奇妙结合,正是乐山在推动“美食+”全产业链融合、努力争创世界美食之都过程中的生动写照。
外国游客在品尝甜皮鸭时,会亲自为其刷上糖浆。这样的便捷服务使得“吃、住、行、游、购、娱”的闭环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旅游美食公交将高铁站与张公桥的美食街、上中顺的特色街区等众多美食区域以及乐山大佛、苏稽古镇等著名景点紧密相连,为游客提供了“抵达即至景点、下车即享美食”的便利体验;同时,邮政系统在景区和美食街增设了临时收寄点,游客们可以轻松实现“即买即寄”的便捷服务。今年春节期间,乐山邮政日均收寄的特产包裹数量超过1万件,其中美食类包裹占比超过五成。乐山特色美食以真空包装形式借助冷链配送网络传遍全国,这一独特的“带走的乐山味道”进而成为代表城市的流动象征。
第六届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购物节以及“跟随非遗美食畅游四川”的展销活动,以及第十八届中国餐饮业发展大会等,均将美食之旅提升为一场文化之旅。游客在欣赏非遗技艺展示和民俗表演的同时,不仅能够品尝到跷脚牛肉、钵钵鸡等特色佳肴,还能深刻感受到乐山“山水滋养肠胃、人文滋养心灵”的城市韵味。
乐山正通过打造从“舌尖”至“脚尖”的消费闭环,以及从“打卡”到“长留”的体验升级,以美食为基石,重新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生态体系。随着其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加速建设,这座将生活气息融入诗意的城市,正将“乐山味道”塑造为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