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更新时间:2023-08-08 06:02 信息编号:271552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浏览人气:31
职位MC喊麦    地区
联系人: 电话: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汉字文明已有五千年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 随着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的呈现,文学常识逐渐进入高考范围。 如何检验文学常识? 什么东西在那里? 考试需要准备多少知识点? 这是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从历年北京市各年级、各区的期中、期末、模拟题、高考题情况来看,从宏观上看,文言考试的内容可分为两类:类型:第一类是直接文学知识的考试,这类试题经常出现在非毕业年级的试卷中,也是各学校独立命题最青睐的对象; 第二类是文学知识的隐性考察,这些内容往往融入到文言、散文、作文等相关模块中。

首先,第一类常见试题,直接考察文献常识,比如下面的例子:

例 1. 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兰亭集序》是为总结兰亭集而写的序言。 作者是东晋王羲之。

B、《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著名赋体,作者是唐代杜牧。

C、《悲惨世界》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作品,作者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

D.《堂吉诃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作品,作者是西班牙小说家马尔克斯。

例 2. 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奥地利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不仅怀揣理想前行,而且不切实际、盲目鲁莽,令人忍俊不禁。

B、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

C、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一部篇章式小说,揭露了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是开创北宋一代文风、领导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文坛领袖,也是“唐诗八大家”之一。宋朝”。

例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 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有详细叙述的国史书,《曹刿之争》、《朱之武退秦司》均出自此书。

B、《国语》是一部民族风格的作品。 主要记载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侯国的历史。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撰的,是一部风格各异的历史书。 主要描述战国时期政治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邹忌讽刺齐王受谏”出自此书。

D、《史记》记载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四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部传记通史。

例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3 分)

A、地名中的“阳”意为“山之南,水之北”,由此可以推断长江江阴市位于长江以南。

B、《滕王阁序》中“家主为君,道以区名”句中“家主”的意思是“你的父亲”。

C.《逍遥游》中的“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朝君不知会说”,“会”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古人以名称自己,以字称人。 这是基本的礼貌。 “独季无愧我心”,是项羽自称的“季”。

可以明显看出,在这几道试题中,文学常识的考试往往直接考查作家、作者,或者作品名、专题题名等相关内容,所以必须掌握该类题的前提条件。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 想必有同学会问,五千年文学常识中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忽略呢? 答案也很简单。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所有的古诗词、文言文,甚至现代文和十二门必修经典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 你可以回到上面看看例1的选项a和b,例2的选项d,例3的四个选项,例4的选项b和c,很难发现这些都是文学常识是在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所以我们在准备文学常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课本上所有的文学常识和文言常识。

这些试题中,内容中虽然有一些选项,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但它们都与课本的内容相关:例如例4中的选项a,它在“你《宝蟾山》我们了解到《史记》中有:“所谓华阳洞,因华山之阳而得名”。 而例4的选项d,在《鸿门宴》中,也有相关表述“不然,你为何来到这里?” 这都和本次试题的内容有关。

从以上四个例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有很多与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相关的选项:例如例1中的选项c和选项d,例2中的选项a和选项b,这些经典都列出来了在人教版的五本必修课本的最后都有相应的提醒。

第二类常见文献常识测试题,如下面的例子:

例1.【2017东城忆墨】这篇文章提到了很多与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相关的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卢伟夫是小说集《呐喊》中《餐厅上》的主人公。 文章内容指的是小说中他和“我”在餐厅里不期而遇的场景,老友相聚,互相交流。

B、“看涉溪”、“偷豆煮饭”、“老旦唱戏”等内容都是《呐喊》中“涉溪”的情节。 《他们》描写了农村少年夏日的生活,充满了自由和童趣。

C、山四嫂是小说集《呐喊》中《明天》的主人公。 作品通过寡妇失去独生子的描写,批判了黑暗社会的食人行为和没落社会人们的无情冷漠。

D、《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中篇小说。 它向人们展示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畸形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例2.【2017年丰台期末】下列关于作品中文学、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中庸》是“四书”之一的《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它所倡导的“公正”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

B、苏轼在思想、情趣、精神品格上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 这种复杂性构成了他美学的独特性,也决定了他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C、“善己身”原句是“穷则善己身”,出自《庄子》。

D、“虚实共存”是中国艺术特有的表现方式,是指虚与实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达到虚中有实的境界在真实中。

列出了2份2017年高中生一模试题和期末试题。 这两套试题都是根据文章内容来的。 这些试题不仅与文章本身的内容相关,还与经典文学常识相关。 例如,上面的第一个例子是考察十二本必读名著之一《尖叫》,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尖叫》的内容,这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们提到的,一种与文章内容更相关的文学常识。 从例2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选项a比较纠结。 这个选项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容易注意到的部分。 《中庸》这篇文章确实出自《礼记》,而不是《论语》、《孟子》是专人编撰的作品。

两类试题实际上考验的是学生对基础课文所涉及文章的掌握程度。 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关注课本上的所有文章,不仅是文言文、诗歌,还包括现代文学。 掌握一些文学常识也是必要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自然不会忘记复习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但有时却不注重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 俗话说:“长者求木,必固其根”。 虽然语文试卷中直接考查文学常识的试题分数不会占据太多,但以文学常识为基础,对于一套语文试卷中的其他试题来说,可以也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 而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也可以为我们写议论文提供丰富的作文论证素材。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帮助中心

用户名:   注册
密  码:
娱乐之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发布时间:2023-08-08 06:02:57
  • 联系人:
  • 电话: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汉字文明已有五千年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 随着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的呈现,文学常识逐渐进入高考范围。 如何检验文学常识? 什么东西在那里? 考试需要准备多少知识点? 这是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高中语文、文学有哪些必考常识?

从历年北京市各年级、各区的期中、期末、模拟题、高考题情况来看,从宏观上看,文言考试的内容可分为两类:类型:第一类是直接文学知识的考试,这类试题经常出现在非毕业年级的试卷中,也是各学校独立命题最青睐的对象; 第二类是文学知识的隐性考察,这些内容往往融入到文言、散文、作文等相关模块中。

首先,第一类常见试题,直接考察文献常识,比如下面的例子:

例 1. 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兰亭集序》是为总结兰亭集而写的序言。 作者是东晋王羲之。

B、《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著名赋体,作者是唐代杜牧。

C、《悲惨世界》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作品,作者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

D.《堂吉诃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作品,作者是西班牙小说家马尔克斯。

例 2. 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奥地利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不仅怀揣理想前行,而且不切实际、盲目鲁莽,令人忍俊不禁。

B、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

C、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一部篇章式小说,揭露了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是开创北宋一代文风、领导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文坛领袖,也是“唐诗八大家”之一。宋朝”。

例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 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有详细叙述的国史书,《曹刿之争》、《朱之武退秦司》均出自此书。

B、《国语》是一部民族风格的作品。 主要记载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侯国的历史。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撰的,是一部风格各异的历史书。 主要描述战国时期政治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邹忌讽刺齐王受谏”出自此书。

D、《史记》记载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四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部传记通史。

例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3 分)

A、地名中的“阳”意为“山之南,水之北”,由此可以推断长江江阴市位于长江以南。

B、《滕王阁序》中“家主为君,道以区名”句中“家主”的意思是“你的父亲”。

C.《逍遥游》中的“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朝君不知会说”,“会”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古人以名称自己,以字称人。 这是基本的礼貌。 “独季无愧我心”,是项羽自称的“季”。

可以明显看出,在这几道试题中,文学常识的考试往往直接考查作家、作者,或者作品名、专题题名等相关内容,所以必须掌握该类题的前提条件。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 想必有同学会问,五千年文学常识中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忽略呢? 答案也很简单。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所有的古诗词、文言文,甚至现代文和十二门必修经典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 你可以回到上面看看例1的选项a和b,例2的选项d,例3的四个选项,例4的选项b和c,很难发现这些都是文学常识是在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所以我们在准备文学常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课本上所有的文学常识和文言常识。

这些试题中,内容中虽然有一些选项,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但它们都与课本的内容相关:例如例4中的选项a,它在“你《宝蟾山》我们了解到《史记》中有:“所谓华阳洞,因华山之阳而得名”。 而例4的选项d,在《鸿门宴》中,也有相关表述“不然,你为何来到这里?” 这都和本次试题的内容有关。

从以上四个例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有很多与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相关的选项:例如例1中的选项c和选项d,例2中的选项a和选项b,这些经典都列出来了在人教版的五本必修课本的最后都有相应的提醒。

第二类常见文献常识测试题,如下面的例子:

例1.【2017东城忆墨】这篇文章提到了很多与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相关的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卢伟夫是小说集《呐喊》中《餐厅上》的主人公。 文章内容指的是小说中他和“我”在餐厅里不期而遇的场景,老友相聚,互相交流。

B、“看涉溪”、“偷豆煮饭”、“老旦唱戏”等内容都是《呐喊》中“涉溪”的情节。 《他们》描写了农村少年夏日的生活,充满了自由和童趣。

C、山四嫂是小说集《呐喊》中《明天》的主人公。 作品通过寡妇失去独生子的描写,批判了黑暗社会的食人行为和没落社会人们的无情冷漠。

D、《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中篇小说。 它向人们展示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畸形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例2.【2017年丰台期末】下列关于作品中文学、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中庸》是“四书”之一的《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它所倡导的“公正”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

B、苏轼在思想、情趣、精神品格上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 这种复杂性构成了他美学的独特性,也决定了他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C、“善己身”原句是“穷则善己身”,出自《庄子》。

D、“虚实共存”是中国艺术特有的表现方式,是指虚与实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达到虚中有实的境界在真实中。

列出了2份2017年高中生一模试题和期末试题。 这两套试题都是根据文章内容来的。 这些试题不仅与文章本身的内容相关,还与经典文学常识相关。 例如,上面的第一个例子是考察十二本必读名著之一《尖叫》,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尖叫》的内容,这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们提到的,一种与文章内容更相关的文学常识。 从例2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选项a比较纠结。 这个选项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容易注意到的部分。 《中庸》这篇文章确实出自《礼记》,而不是《论语》、《孟子》是专人编撰的作品。

两类试题实际上考验的是学生对基础课文所涉及文章的掌握程度。 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关注课本上的所有文章,不仅是文言文、诗歌,还包括现代文学。 掌握一些文学常识也是必要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自然不会忘记复习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但有时却不注重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 俗话说:“长者求木,必固其根”。 虽然语文试卷中直接考查文学常识的试题分数不会占据太多,但以文学常识为基础,对于一套语文试卷中的其他试题来说,可以也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 而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也可以为我们写议论文提供丰富的作文论证素材。

同城信息网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