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4 06:00 | 信息编号:270698 |
联系人: | 电话: |
大智高考院:2017年高考英语、物理、化学全程解读
齐鲁网济南6月9日电(记者吴天旭)2017年高考落下帷幕。 此前,特邀大智高考研究院对提前完成的语文、数学试题进行深入解读。 而我昨天刚做完的英语和综合试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对接下来的候选人有什么样的参考和启发? 我们来看看大智高考研究院专家的最新解读: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题解读
大智高考英语学院刘院长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第一卷)》试卷整体结构和知识分布平稳变化,分数分布与以前相同。 风格保持一致,难度也延续。
一、试题总体特点
试题结构完全符合《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大纲》和《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统一考试须知》的要求,突出“基础、综合、实用、和创新”的考试性质。 达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达到考试的目的。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第一卷)》凸显育人导向。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引导作用。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第一卷)》重点考察考生的语用能力。 试题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写作逻辑能力、语言能力输出。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
根据主题
听力部分
保持了近年来一贯的做法:难度一致,以考细题为主:考14个什么; 2 当; 2 哪里; 2 当; 1 如何; 1个为什么,达到10个详细考题:3、4、6、9、12、13、14、15、17、20推理与判断6题以上。
阅读理解
又回到了前几年的风格,聚焦野生动物保护、世界文化“爵士乐”、科技生活。 实用作文A回归2015年高考题型特点。 B部分是叙述性的,描述了一次救助野生猫头鹰的经历。 C部分为说明性文字,介绍了爵士乐日的设立,以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D部分是技术说明文字,介绍了蒸馏器的设计和使用。
所选的七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叙事文章。 关于“露营”,题目设计与往年相同。
完型填空
叙述中介绍了作者在大学学习“美国手语”的经历。 选项设置延续了2016年的选项设置,设置灵活。 检查 5 个名词、4 个形容词和 9 个动词。 其中,第56题A、B两个选项是动词,C、D两个选项是动词短语。 。
语法填空
关于盐和脂肪之间关系的说明文字。 难度比2016年试题略大。 考点比较全面。
作文批改
叙述、难度符合高中生英语水平,考点延续2016年的特点。
书面表达
与2016年不同的是,回归了2015年之前的命题风格:“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教外国友人学习汉语、唐诗、唐朝历史。 这就是内容与往年不同的地方: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亮点。
3. 备考建议
首先,在语言知识方面,考生必须掌握并能够使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发音、词汇、语法、功能思想和话题,词汇量约为3,500。
其次,在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够听懂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一般性话题的短文,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准备阅读理解训练时,要注意限时训练,至少在15分钟内做两篇试卷,或者在35分钟内完成一套题的阅读部分。 备考时要注意完形填空训练与阅读相结合,培养语感,理解语义,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加强推理判断题的训练在阅读材料中。
第三,英语写作的要求可能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 写作要按照试题中的提示,体现所学的语法和句型,注意语言得体,适当添加细节。 考生须根据问题以书面形式表达。 考生应能清晰连贯地传达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中华文化的输出表达。
2017年高考新课标国卷一评
大智高考物理研究所孙院长
201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为国卷Ⅰ理科综合-物理。 试卷结构与《考试须知》中呈现的基本相同,不再标注“卷Ⅰ”和“卷Ⅱ”。 物理试题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与科技的衔接,突出主干,款式新颖,注重能力。 在创新方面,比前几年有了更大的发展。
1. 知识覆盖范围和重点
选择题主要针对电气模块。 混合领域共16题,难度中等; 18题考察电磁感应的产生,技术应用型题,了解器件是重点,难度中等; 19题考察当前的磁场和安培力,熟悉的模型,但题目需要深入探究,难度中等; 20道题考查电场的性质——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场力功以及图像信息题,反映了考试从图像中收集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14、15、21 三个选定的主题来考察力学。 14题考察新调整的3-5动量内容,后坐级动量近似守恒,是一道简单题; 15道题考察的是平投运动的传统问题,属于简单题; 21题考的是力平衡和动态分析题,是老师在复习中可以挖掘的一道题,可以利用正弦定律和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结合正弦函数的图像进行分析。 数学应用是困难且困难的。
选择题 17 考察核反应和核能。 它是原子物理部分的四个命题中心之一。 这是一个积极的知识测试,难度很简单。
计算主要以考察力学的主要知识为基础。 24题考查机械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应用,体现基本要求,并照顾低水平考生答题; 虽然25题的计算是电场和重力场的混合场模型,但主要考察力学的动量定理和牛顿功率定律,物理和运动学比较全面,叙述题语言简洁,但物理场景比较深,建立模型比较困难,是一个高级问题。
力学实验第22题考察点状纸带的加工; 电学实验23考查灯泡的伏安曲线实验,第二题是伏安曲线的应用。 “价值”的解决方案,随着深度拓展,仍然是学生们的难题。
2、能力理念与技术应用的结合
命题能力构想和物理学科五项能力的考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15、16、20题都很好考验推理能力。
第21题考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高级题。
第24题是动力学、运动学、动量等力学定律的综合综合,考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第15题和第18题体现了将物理命题与技术和实践相结合的命题思维。
3. 创新、开放的主张
2017年高考大纲提出“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要求,201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国家第一卷综合物理命题贯彻了这一原则。
第18题使用STM显微镜模型来考察电磁感应和安培力的条件。 物理知识很简单,但了解设备、了解工作原理是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 这些都是身体能力,是一个创新题。
23题电学实验中的第二题是利用实际伏安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杰出范例,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第25题的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动量定理解题,也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这是一个开放命题。
2017年高考新课标国卷一评
大智高考化学学院李院长
1. 一般评论
2017年国家新课程一科学与综合化学命题基本遵循“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求新求变”的指导思想,符合《2017年高考大纲》 “并考察考生的接受能力、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验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结合化学在生活中,中国古典文化和化学对于考试,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试卷包括7道选择题(6×7=42分)、三道必考题(43分)和两道选考题(二选一,15分)。 其中,三门必修主观题内容为“化学实验”、“化学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原理”,选修题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
试题从“基础、综合、应用、创新”知识出发,考察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科学素养”。 试题整体难度较高,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并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
第七题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本问题重点关注基础知识(合成纤维、纤维素、蛋白质等)。 问题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考察了用于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方法(蒸馏、蒸发、过滤、升华、萃取等)。
问题9全面考察异构体、官能团和空间构型的性质。 本题有创新,难度较往年有所增加。 第10题灵活考察实验设计和创新的能力(Kipp发生器的灵活应用),比较全面。 第11题通过电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考察电解的原理。 第十二题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氨可以用作冷却剂、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入手,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考察。 问题 13 考察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水溶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6题是一道化学实验题,信息量较大,且多为陌生信息。 主要考察学生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涉及简单仪器的创新运用。 最后,考察了滴定原理下的守恒法计算。 由于给定的数据都是字母,计算量较小。 第27题是化学过程题。 主要考查分离和去除杂质的方法、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溶度积常数的计算、不熟悉的氧化还原方程的书写等。第28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原理,涉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书写的能力热化学方程,考察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常规计算),灵活考察平衡运动的原理。 第 35 题是关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可选问题。 除了第一个问题(紫光的辐射波长)外,仍然关注电子排列、杂化和空间配置,以及晶胞的结构及其简单性。 计算。 第 36 题是有机化学的选修题。 考试比较全面,整体难度不是很高。 充分利用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主要是在实证分析上取得突破。 考察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的类型、有限条件下异构体的书写(与之前对异构体数量的判断不同)、合成路线的设计。 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备考建议
1、依托基础,提高能力。 纵观今年的高考化学,出题很少直接考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大部分都是依靠基础知识来考查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因此,在复习和备考时,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吃透问题,多反思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
2.注意教学大纲。 你必须非常熟悉考试大纲每个部分的要求,并关注历年考试大纲之间的变化。 选择题中要注意实验和离子浓度比较。 主观题要注意不熟悉的方程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学实验、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
3、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的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要注重细节,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熟练程度。
4、注重教材。 PEP 化学和路加化学都应该认真对待。 例如,本研究中使用氨气作为制冷剂、硫代硫酸钠与酸的反应以及紫光的辐射波长等都来自PEP教科书。 然而2013年高考时Al2S3与水的反应却来自路加课本! 因此,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有必要仔细阅读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
为帮助考生更详细地了解2017年高考变化,将在全省举办“2017年高考解密暨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解读”公益讲座。 家长和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报名。 本站特意预留50个VIP席位。 家长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为您的孩子预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
大智高考院:2017年高考英语、物理、化学全程解读
齐鲁网济南6月9日电(记者吴天旭)2017年高考落下帷幕。 此前,特邀大智高考研究院对提前完成的语文、数学试题进行深入解读。 而我昨天刚做完的英语和综合试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对接下来的候选人有什么样的参考和启发? 我们来看看大智高考研究院专家的最新解读: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题解读
大智高考英语学院刘院长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第一卷)》试卷整体结构和知识分布平稳变化,分数分布与以前相同。 风格保持一致,难度也延续。
一、试题总体特点
试题结构完全符合《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大纲》和《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统一考试须知》的要求,突出“基础、综合、实用、和创新”的考试性质。 达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达到考试的目的。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第一卷)》凸显育人导向。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引导作用。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第一卷)》重点考察考生的语用能力。 试题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写作逻辑能力、语言能力输出。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
根据主题
听力部分
保持了近年来一贯的做法:难度一致,以考细题为主:考14个什么; 2 当; 2 哪里; 2 当; 1 如何; 1个为什么,达到10个详细考题:3、4、6、9、12、13、14、15、17、20推理与判断6题以上。
阅读理解
又回到了前几年的风格,聚焦野生动物保护、世界文化“爵士乐”、科技生活。 实用作文A回归2015年高考题型特点。 B部分是叙述性的,描述了一次救助野生猫头鹰的经历。 C部分为说明性文字,介绍了爵士乐日的设立,以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D部分是技术说明文字,介绍了蒸馏器的设计和使用。
所选的七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叙事文章。 关于“露营”,题目设计与往年相同。
完型填空
叙述中介绍了作者在大学学习“美国手语”的经历。 选项设置延续了2016年的选项设置,设置灵活。 检查 5 个名词、4 个形容词和 9 个动词。 其中,第56题A、B两个选项是动词,C、D两个选项是动词短语。 。
语法填空
关于盐和脂肪之间关系的说明文字。 难度比2016年试题略大。 考点比较全面。
作文批改
叙述、难度符合高中生英语水平,考点延续2016年的特点。
书面表达
与2016年不同的是,回归了2015年之前的命题风格:“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教外国友人学习汉语、唐诗、唐朝历史。 这就是内容与往年不同的地方: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亮点。
3. 备考建议
首先,在语言知识方面,考生必须掌握并能够使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发音、词汇、语法、功能思想和话题,词汇量约为3,500。
其次,在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够听懂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一般性话题的短文,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准备阅读理解训练时,要注意限时训练,至少在15分钟内做两篇试卷,或者在35分钟内完成一套题的阅读部分。 备考时要注意完形填空训练与阅读相结合,培养语感,理解语义,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加强推理判断题的训练在阅读材料中。
第三,英语写作的要求可能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 写作要按照试题中的提示,体现所学的语法和句型,注意语言得体,适当添加细节。 考生须根据问题以书面形式表达。 考生应能清晰连贯地传达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中华文化的输出表达。
2017年高考新课标国卷一评
大智高考物理研究所孙院长
201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为国卷Ⅰ理科综合-物理。 试卷结构与《考试须知》中呈现的基本相同,不再标注“卷Ⅰ”和“卷Ⅱ”。 物理试题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与科技的衔接,突出主干,款式新颖,注重能力。 在创新方面,比前几年有了更大的发展。
1. 知识覆盖范围和重点
选择题主要针对电气模块。 混合领域共16题,难度中等; 18题考察电磁感应的产生,技术应用型题,了解器件是重点,难度中等; 19题考察当前的磁场和安培力,熟悉的模型,但题目需要深入探究,难度中等; 20道题考查电场的性质——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场力功以及图像信息题,反映了考试从图像中收集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14、15、21 三个选定的主题来考察力学。 14题考察新调整的3-5动量内容,后坐级动量近似守恒,是一道简单题; 15道题考察的是平投运动的传统问题,属于简单题; 21题考的是力平衡和动态分析题,是老师在复习中可以挖掘的一道题,可以利用正弦定律和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结合正弦函数的图像进行分析。 数学应用是困难且困难的。
选择题 17 考察核反应和核能。 它是原子物理部分的四个命题中心之一。 这是一个积极的知识测试,难度很简单。
计算主要以考察力学的主要知识为基础。 24题考查机械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应用,体现基本要求,并照顾低水平考生答题; 虽然25题的计算是电场和重力场的混合场模型,但主要考察力学的动量定理和牛顿功率定律,物理和运动学比较全面,叙述题语言简洁,但物理场景比较深,建立模型比较困难,是一个高级问题。
力学实验第22题考察点状纸带的加工; 电学实验23考查灯泡的伏安曲线实验,第二题是伏安曲线的应用。 “价值”的解决方案,随着深度拓展,仍然是学生们的难题。
2、能力理念与技术应用的结合
命题能力构想和物理学科五项能力的考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15、16、20题都很好考验推理能力。
第21题考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高级题。
第24题是动力学、运动学、动量等力学定律的综合综合,考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第15题和第18题体现了将物理命题与技术和实践相结合的命题思维。
3. 创新、开放的主张
2017年高考大纲提出“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要求,201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国家第一卷综合物理命题贯彻了这一原则。
第18题使用STM显微镜模型来考察电磁感应和安培力的条件。 物理知识很简单,但了解设备、了解工作原理是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 这些都是身体能力,是一个创新题。
23题电学实验中的第二题是利用实际伏安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杰出范例,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第25题的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动量定理解题,也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这是一个开放命题。
2017年高考新课标国卷一评
大智高考化学学院李院长
1. 一般评论
2017年国家新课程一科学与综合化学命题基本遵循“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求新求变”的指导思想,符合《2017年高考大纲》 “并考察考生的接受能力、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验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结合化学在生活中,中国古典文化和化学对于考试,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试卷包括7道选择题(6×7=42分)、三道必考题(43分)和两道选考题(二选一,15分)。 其中,三门必修主观题内容为“化学实验”、“化学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原理”,选修题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
试题从“基础、综合、应用、创新”知识出发,考察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科学素养”。 试题整体难度较高,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并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
第七题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本问题重点关注基础知识(合成纤维、纤维素、蛋白质等)。 问题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考察了用于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方法(蒸馏、蒸发、过滤、升华、萃取等)。
问题9全面考察异构体、官能团和空间构型的性质。 本题有创新,难度较往年有所增加。 第10题灵活考察实验设计和创新的能力(Kipp发生器的灵活应用),比较全面。 第11题通过电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考察电解的原理。 第十二题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氨可以用作冷却剂、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入手,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考察。 问题 13 考察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水溶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6题是一道化学实验题,信息量较大,且多为陌生信息。 主要考察学生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涉及简单仪器的创新运用。 最后,考察了滴定原理下的守恒法计算。 由于给定的数据都是字母,计算量较小。 第27题是化学过程题。 主要考查分离和去除杂质的方法、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溶度积常数的计算、不熟悉的氧化还原方程的书写等。第28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原理,涉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书写的能力热化学方程,考察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常规计算),灵活考察平衡运动的原理。 第 35 题是关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可选问题。 除了第一个问题(紫光的辐射波长)外,仍然关注电子排列、杂化和空间配置,以及晶胞的结构及其简单性。 计算。 第 36 题是有机化学的选修题。 考试比较全面,整体难度不是很高。 充分利用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主要是在实证分析上取得突破。 考察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的类型、有限条件下异构体的书写(与之前对异构体数量的判断不同)、合成路线的设计。 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备考建议
1、依托基础,提高能力。 纵观今年的高考化学,出题很少直接考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大部分都是依靠基础知识来考查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因此,在复习和备考时,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吃透问题,多反思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
2.注意教学大纲。 你必须非常熟悉考试大纲每个部分的要求,并关注历年考试大纲之间的变化。 选择题中要注意实验和离子浓度比较。 主观题要注意不熟悉的方程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学实验、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
3、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的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要注重细节,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熟练程度。
4、注重教材。 PEP 化学和路加化学都应该认真对待。 例如,本研究中使用氨气作为制冷剂、硫代硫酸钠与酸的反应以及紫光的辐射波长等都来自PEP教科书。 然而2013年高考时Al2S3与水的反应却来自路加课本! 因此,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有必要仔细阅读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
为帮助考生更详细地了解2017年高考变化,将在全省举办“2017年高考解密暨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解读”公益讲座。 家长和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报名。 本站特意预留50个VIP席位。 家长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为您的孩子预约:!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