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这是关于高考考场的规则! 家长、同学们快来看看吧!
更新时间:2023-07-17 13:03 信息编号:266597

这是关于高考考场的规则! 家长、同学们快来看看吧!

浏览人气:31
职位MC喊麦    地区
联系人: 电话:


这是关于高考考场的规则! 家长、同学们快来看看吧!

2023年高考临近

你知道考场的规则吗?

为了保证学生

可以顺利参加考试

安徽省教育考试院

常见问题集锦

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告知

(点击查看大图)

温馨提示

1. 考生可以携带哪些物品参加考试?

答:考生须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同时可携带必要的考试用品如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尺、不带信封的橡皮等,其他物品不得带入考场。

2、考生严禁携带哪些物品进入考场?

答: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智能手环等无线接收发射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记录播放设备、涂改液、修正带、胶带、计算器、具有计算功能的尺子(三角形)、手表等计时工具等物品进入考场。

特别提醒:学生平时使用的各类手表(包括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不能带入,特别是具有计算功能(印有数学符号、公式、函数图像等)的尺子(三角尺)可以带入协助计算和回答问题)也属于违禁物品。

可以使用只印有长度或角度测量单位的普通直尺(直尺),例如:

可以使用如下标尺来帮助填写客观问题:

3、考生需要提前多久进入考场?

答:考生应按照《准考证》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考试当天,应合理安排交通,规划好行程,提前到达考场,特别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身份验证和安全检查。 考前40分钟(第一科考前45分钟),在考场前门入口处排队等候,逐一进入考场。

特别提醒:考生拿到准考证后,应仔细阅读准考证上的相关信息,并熟记自己的考点、考场等信息。 如果考点学校有多个校区,要注意确认自己在哪个校区参加考试。建议提前摸清考点和考场位置,以防走错考场考试当天中心和考场推迟考试。

4、考生进入考场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今年进入考点的考生必须通过智能安检门接受违禁物品检查。 请勿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场,以免耽误入场时间。 考生进入考场时,应当按照规定主动接受监考人员的身份核验和必要的个人物品检查。 手机等非考试用品应按照省考试院规定和考点具体要求存放。

5、考前遇到紧急交通情况或准考证丢失怎么办?

答:考生在前往考试途中如遇紧急交通情况,可向就近的交警求助。 如果考前准考证丢失,请及时联系老师或当地招生考试机构。

6、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应该做什么?

答:考生进入考场后就座,并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桌面左上角,供监考人员核对。 收到答卷和试卷后,应在指定地点、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晰地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等。 拿到试卷和答题纸后,不要急于看题,首先检查试卷和答题纸是否分发错误,是否存在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损坏或缺页等问题。等。在向监考人员报告之前。 开考后如发生试卷、答题卡变更,延迟时间不予延长。 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后才可以开始答题。

7、考试开始后多久考生可以不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答:考试开始15分钟后(外语科目,14点45分后考生不得进场)不得进入考场参加当前科目考试。

8. 考生最早什么时候可以交卷?

答:考生应在学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内交卷并上台。 交卷并退出考场后,不得进入考场继续考试,不得在考场附近停留、交谈。

9、考生答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考生应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回答问题。 草稿纸上或答题区与题号不对应的答案无效。 不得使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作答,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10. 考试期间考生可以上厕所吗?

A:考试期间不可以上厕所。 如因生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如厕的,经核实后须由2名同性别监考人员监督。

11.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身体不适应如何处理?

答:考生如有身体异常,应立即向监考人员报告。

12、考试后需要注意什么?

答: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纸、草稿纸整理好放在桌上,等待监考人员收卷。 整理好考试用品,不要遗漏《准考证》和《身份证》,以免影响下次考试。 特别要注意的是,结束信号发出后切勿继续答题,更不要将试卷、答题纸、草稿纸带出考场,否则将按违规处罚。

还有一本“考试前必读指南”

请把它收起来

↓↓↓

祝愿各位考生勇夺金榜题名,不负青春!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帮助中心

用户名:   注册
密  码:
娱乐之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这是关于高考考场的规则! 家长、同学们快来看看吧!

发布时间:2023-07-17 13:03:12
  • 联系人:
  • 电话:

这是关于高考考场的规则! 家长、同学们快来看看吧!

2023年高考临近

你知道考场的规则吗?

为了保证学生

可以顺利参加考试

安徽省教育考试院

常见问题集锦

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告知

(点击查看大图)

温馨提示

1. 考生可以携带哪些物品参加考试?

答:考生须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同时可携带必要的考试用品如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尺、不带信封的橡皮等,其他物品不得带入考场。

2、考生严禁携带哪些物品进入考场?

答: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智能手环等无线接收发射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记录播放设备、涂改液、修正带、胶带、计算器、具有计算功能的尺子(三角形)、手表等计时工具等物品进入考场。

特别提醒:学生平时使用的各类手表(包括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不能带入,特别是具有计算功能(印有数学符号、公式、函数图像等)的尺子(三角尺)可以带入协助计算和回答问题)也属于违禁物品。

可以使用只印有长度或角度测量单位的普通直尺(直尺),例如:

可以使用如下标尺来帮助填写客观问题:

3、考生需要提前多久进入考场?

答:考生应按照《准考证》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考试当天,应合理安排交通,规划好行程,提前到达考场,特别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身份验证和安全检查。 考前40分钟(第一科考前45分钟),在考场前门入口处排队等候,逐一进入考场。

特别提醒:考生拿到准考证后,应仔细阅读准考证上的相关信息,并熟记自己的考点、考场等信息。 如果考点学校有多个校区,要注意确认自己在哪个校区参加考试。建议提前摸清考点和考场位置,以防走错考场考试当天中心和考场推迟考试。

4、考生进入考场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今年进入考点的考生必须通过智能安检门接受违禁物品检查。 请勿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场,以免耽误入场时间。 考生进入考场时,应当按照规定主动接受监考人员的身份核验和必要的个人物品检查。 手机等非考试用品应按照省考试院规定和考点具体要求存放。

5、考前遇到紧急交通情况或准考证丢失怎么办?

答:考生在前往考试途中如遇紧急交通情况,可向就近的交警求助。 如果考前准考证丢失,请及时联系老师或当地招生考试机构。

6、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应该做什么?

答:考生进入考场后就座,并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桌面左上角,供监考人员核对。 收到答卷和试卷后,应在指定地点、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晰地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等。 拿到试卷和答题纸后,不要急于看题,首先检查试卷和答题纸是否分发错误,是否存在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损坏或缺页等问题。等。在向监考人员报告之前。 开考后如发生试卷、答题卡变更,延迟时间不予延长。 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后才可以开始答题。

7、考试开始后多久考生可以不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答:考试开始15分钟后(外语科目,14点45分后考生不得进场)不得进入考场参加当前科目考试。

8. 考生最早什么时候可以交卷?

答:考生应在学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内交卷并上台。 交卷并退出考场后,不得进入考场继续考试,不得在考场附近停留、交谈。

9、考生答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考生应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回答问题。 草稿纸上或答题区与题号不对应的答案无效。 不得使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作答,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10. 考试期间考生可以上厕所吗?

A:考试期间不可以上厕所。 如因生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如厕的,经核实后须由2名同性别监考人员监督。

11.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身体不适应如何处理?

答:考生如有身体异常,应立即向监考人员报告。

12、考试后需要注意什么?

答: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纸、草稿纸整理好放在桌上,等待监考人员收卷。 整理好考试用品,不要遗漏《准考证》和《身份证》,以免影响下次考试。 特别要注意的是,结束信号发出后切勿继续答题,更不要将试卷、答题纸、草稿纸带出考场,否则将按违规处罚。

还有一本“考试前必读指南”

请把它收起来

↓↓↓

祝愿各位考生勇夺金榜题名,不负青春!

同城信息网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