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5 10:17 | 信息编号:247456 |
联系人: | 电话: |
1950年到2012年身边几个高考生的记忆碎片
全世界只有5%的人关注这个账号,你真是一个特别的人!
“我们的高考
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采访不同时代考过高考的真人,记录高考故事。
新中国第一次高考
吉林大学饶明礼教授
高考年份:1950年
毕业高中:重庆南开中学
高考录取院校: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员。 我是1950年参加高考的,我的中学是重庆南开中学,是一所很好的中学。 所以我的成绩和出身都很好,努力学习也不觉得累。 无论如何,一切都很容易。
解放后,我们一家从重庆搬回了上海。 那时候工作很辛苦。 从重庆到上海坐船一周。 当时分为南、北两个试验区。 我们可以参加两个考试领域的考试。
我记得南考区的考点在上海,当时叫光华大学。 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综合性民办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前身,编者注)。
南考区的考试先举行了,我们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起去考试。 记得那天风很大,光华大学很远,也没有公交车。 我们是坐三轮车去的。
我向同济医学院报考了南考区。 北考区的考点是上海交通大学,我报的是北京医学院。
当时还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综合五科。 每个科目满分100分,北京医学院大概需要400多分才能被录取,可以说是很高了。
我还记得一些有趣的事情。 考试结束后,我们几个同学回答了问题。 我记得有一道考题:“是什么造就了人类?” 我的回答是“劳动”。 我有个同学是基督徒2012山东高考数学文科答案,他说:“考试不能违背信仰和教义,我就写'上帝'”。
不知道当时这个回答有没有给分。
记得当年的数学,有五道大题,每道大题又分几个小题。 匹配答案后。 我大概知道我答对了这四个问题。
我也有一个同学报考了工程学院。 我不记得是哪个工程学院了。 他只答对了一道大题。 当时他很难过,心想自己数学这么差,工科学校肯定不要他,就想放弃考试。 我们几个同学一起鼓励他,给他鼓励,希望他能坚持考完。
没想到,考完之后,竟然考上了工程学院!
所以,永远不要放弃。
由于我的高分,我同时考入了同济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 那时,我的家人搬到了上海。 到同济医学院报到的时候,听说同济医学院要迁往武汉。 我回家把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说:既然两个学校都不在上海,不如去北京医学院。 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医学院。
到了北京才知道,北京农学院和北京林学院只要200多分就可以录取。 还记得我们班还有一些同学考试成绩不是太高,也考了200多分。
那时我才17、18岁,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我四处帮他们联系、打听,问这两个学校:“我有几个同学在上海考了200多分,能不能录取?” “哦,他们听了我的话,说我真会录!
那时没有电话,我怕写信来不及,就给上海的同学打了个电报,叫他们尽快来北京上大学。
到目前为止,这些学生都非常感谢我。
命运的转折——从消防员到大学生
华西师范大学王大成教授
高考年份:1977年至1978年
毕业高中:辽宁清远二中
高考录取:南京大学
1977年,我在铁路的蒸汽机车上当消防员。 我参加了高考。 我信心满满。
父亲遇到的人和同学都说:我考不上,谁也考不上! 我跟车上的同事说,我不敢说太多,三十、五十个人中,应该有一个能考上的。 考试结束后,据说铁路上有一个人考得很好。 我和我的同事说,“那就是我。”
结果出来了,不是我。
四门课我得了178分,在我县在职考生中排名第53位。 我体检了,没被录取。
后来又来了一个通知,要我申请走读志愿和扩招。 我申请了东北工学院,但是分数不够。 230 或 210 点。 如果我申请沉阳医学院,我就会被录取。 原来官方录取分数线是170。我舅舅家就住在医学院门口。 但是报考医学院的时候,又怕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医院,害怕下乡。
这种丢脸让我丢尽了面子,再也见不到人了。 最失望的是我爸。 怎么做?
然后我会努力复习,为下一次做准备。 因为丢了面子,考不上,也解释不了。
再加上我近视,招聘体检的时候有一起下乡的同学帮我检查过视力。 消防员要看信号时,不管是红灯、绿灯还是黄灯,我从远处看都看不清楚。 继续干下去,万一出事撞死人,麻烦就大了。 考试不及格,就不能当消防员,只能转行给火车装煤,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出路
在火车上当消防员,24小时休息12小时,48小时休息12小时。 半夜12点接班,做完题不睡觉,直接上班。
我真的尽力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复习,我一定会通过考试的。 做数学题的时候,有道代数题看不懂。 可能是睡着的时候在想,梦里突然就明白了。 醒来我还不信,拿笔写下来,果然出来了!
为了补充营养,爸爸给我点了一份牛奶。 那时,我有爷爷奶奶、父母、弟弟,只有我有奶喝。
1978年高考是暑假,复习了半年,都是自学。 我在高考考场露脸,现场监考老师也来看我答题。 监考官大概说有人考了个好成绩。 考完最后一科回家,爸爸在街上翘首以待。 我说,一定是重点。 这就是南京和青岛的区别。
那时,我在考试前志愿。 我的第一志愿是南大,我爸和老板都不满意,说你野心太大,考不上。 让我去青岛海洋大学报到。 青岛海洋大学在当时的60所重点大学中排名倒数第二。
他等人都不好意思说他报的是南大,他就说他报的是海洋学院。 成绩分别为数学50分、政治73分、语文77.5分、化学90分、物理93分,总分383.5分,在全县排名第三。
那年一二是高中毕业生,第一名是402分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的冯树明,第二名是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李晓春。 第四位是我们县理发师的二三儿子,姓徐,370多岁就读东北工学院。
最开心的是我爸。 我们家境不好,爸爸有工作能力,不管做什么。 我考上南大,大概是父亲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 从街上回来,说又遇见了老领导,说:“你儿子真为你骄傲!”
好笑的是,别人当然说我爸爸是个好老师,也许我爸爸也觉得他精神抖擞。 我妈单位的司机董叔叔是我爸的朋友,住在县城。 父亲让儿子住在我们家读高中,大概是想借点仙气吧。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没有通过考试。
我最感谢我的父母。 我已经有工作了,我可以自力更生。 他们还鼓励我上大学,支持我读书。 我的一些中学同学学习很好,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不供养,所以没考上。
1974年我中学毕业下乡。 两年后,我被招为工人,两年后,我上了大学。 1978年,我22岁,上了大学。
高考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
张老师 大学老师
高考年份:1992年
毕业中学: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
高考录取:华中师范大学
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是1992年,记忆最深的是高考前一年春节不想读书,趁早读书的时候偷偷看了《简爱》。 因为上了高中,那段时间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比以前丰富了。 那时,我很贪玩。
我的英语老师,一位留着长辫子的漂亮老师,温柔地告诉我要坚持半年。 她告诉我:“努力奋斗,也许人生会不一样,不要甘于沉沦。”
她很有气质,有浓浓的书卷气,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让当时的我感到温暖和真诚。 她对我说的话让我觉得:心安。 我决定,我必须先努力——只关心过程,不关心结果。
从此,我可以拒绝小伙伴们来玩的邀请了,一时之间不再为数学成绩提高的难度而焦虑了。
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那年6月,坐在前排的男同学从乡下老家带瓜分给坐在他身边的同学。 因为我是走读生,所以去的比较晚。 瓜果香甜。 坐下一看,抽屉里有两颗白色和绿色的哈密瓜……味道还是觉得甜甜的。
前几次政治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 我的一个好朋友把他定下的半月会谈借给我,让我好好看看。 果不其然,我在高考的政治考试中考得很好。 真的很感谢他。
当时我们是先考试,然后估算分数填志愿。 那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成绩还没有太大信心,文科也不好估计分数。 个人觉得自己离重点批次还差得很远,所以就让同学找了一个重点批次的院校来填。
就这样,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考上了重点大学!
于是,我离开了家,南下武汉,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
学霸的勇敢选择
北京经纬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斌
高考年份:1997年
毕业中学: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我是安徽的考生。 当时安徽考生约14万人,北大理科只招22人。 现在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候备考真的很辛苦。 我属于吃苦耐劳型,几乎每天都是12点才睡觉。
备考真的很辛苦2012山东高考数学文科答案,尤其是高三。 有一次,我累得把笔扔了,倒在床上睡着了,可是醒来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我又继续拿起笔继续做功课。 就这样,无数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陪伴着我度过了高三。 所以,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旅程,我写了一本日记来记录它们。 以后我要出几本书:《薄荷回忆录》、《薄荷日记》、《薄荷选集》、《薄荷全集》、《薄荷诗集》、《薄荷选集》……
薄荷这个绰号是高中时班上的女生给我取的。 我们班是理科班,当时只有9个女生。 . . . 因为我对他们来说就像薄荷一样:凉爽、清新、提神。
我是班长,负责安排同学们的座位。 而我利用手中的权力,让他们在高三的时候轮流和我同桌。
那时我又做了一件事。 我赶走了我的语文老师……所以,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其他老师都照顾我……为什么? 当时学生普遍的感觉是语文老师没教好。 我会发动同学,大家一起给校长写信,动员家长在家长会上提意见……
当然,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因为中间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我们语文老师(女老师)出差几天,另外一个班的语文老师接手了几天,但是大家都觉得她教的不好(比如:在高三也让大家背了很多课文)。 所以大家都想换老师。
那时,我还年轻,精力充沛。 其实后来换了老师,但感觉其实是一样的。 我一直很内疚,很对不起那个被我赶走的语文老师。
我的成绩很好。 中科大提前派老师到各校面试,类似于现在的自主招生。 我通过了面试,拿到了推荐表。 所以那个时候只要本科通过,就可以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业。
因此,我在填写申请表时,第一志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我的志愿书封存寄到省里前一个小时,我的志愿暂时改成了北大。
这里有一个插曲。 当时我也很矛盾,因为往年北大在安徽的分数都是620分以上,而我那年的预估分数是619分,有点紧张。 但其实我只是考虑了自己的情况,并没有考虑大局。
那一年,安徽省600分以上的人数比上年减少了一半。 当年北大在我省的分数是590分,清华大学没有满招,全省状元是我们班655分……我当时真的是高分啊!
于是,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试一试! 志愿章第二天还没送到省城,我们中学校长就拿去市教委,临时改报北大。
通知书发到中学,然后去学校领取。 我很高兴能考上北大,我的班主任也很激动! 他以为我在申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突然又来了一个北大的同学。 他比我还开心!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黄珊珊 中兴通讯考核与激励经理
高考年份:2001年
毕业高中:湖北省沙市中学
录取院校:四川外国语大学(现四川外国语大学)
2001年,高考的时候,我得了卡他性结膜炎,眼睛红得像只兔子,同学们见了我就躲起来……说实话,高考的经历我已经记不太清了。 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记得了,那说明你并没有受太多苦。
但是考完之后的志愿申请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本来我的成绩一般,肯定进不了我的第一志愿,所以就填了BFSU(随机填)。
其实当时我家也准备出X百万去北京某大学学会计。 但是你知道我数学很渣,我舍不得钱,也不想考不上。 我姑姑和爷爷都是会计师,他们主张去北京读书。 但我坚决反对。 我不认为我可以毕业。 然后问题来了,他们看了我最后三场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全家人综合考虑,也没有非要送我去学会计。
您阅读的所有内容都是预先安排好的。 不学法语怎么进中兴? 不加入中兴怎么出国? 但外籍人士如何致富? 没钱怎么买房?
你看,这一切都是连锁的。
热爱数学的女博士
朵拉事业部
高考年份:2007年
毕业中学: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我简单说一下我这一年的特点。 我几乎是第一批参加高考的90后。 山东高考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那一年是山东首次实行“3+X+1”考试。
“1”是基础知识,涉及音乐、计算机、常识等,直到高三下半年才知道增加了这门新课。 让我们记住各种汽车的品牌标志......并通过看简谱来写歌名。
对于准备高考的我来说,感觉那段时间是目前为止意志最坚强,目标最纯粹的时候……具体来说,我会提前做好计划,结合下周的行程安排与每个周末(随时抽取,由老师调整)制定一个时间表,准确到每个班级和时间段要复习的科目和课本页数。
别的同学总说试卷太多了,可我每次上课,老师让大家拿出XX试卷的时候,我翻一翻,找出来,我发现他们都完成了!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同桌的影响。 她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她很淳朴,也许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而且我看到她每天那么努力,觉得我的环境这么好,如果她能做到它,我也应该这样做。 我们班农村孩子学习成绩很好。
高考前半个月,妈妈生病在医院动了手术,爸爸妈妈没告诉我,瞒着我。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手术,但是在我考试之前,妈妈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陪着我去考试。
当我填写志愿者时很有趣。 我的偶像是陈景润,自然要报考厦门大学数学系。 但似乎当时的局势并不稳固。 我爸说厦门离台湾太近了,不安全。。。我居然也信了。。。放弃了。
说到为什么我的偶像是陈景润? 小时候偶然看了一部叫陈景润的电视剧。 好像一共才13集。 然后…… “我看了眼,他是我欣赏的人。”
高考成绩如愿,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数学专业。 现在回想过程似乎太过普通,记得接到通知书的时候,我和爸爸都觉得:“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呢?”
后来我们想,如果当时我们去了厦门大学或者其他学校,智博可能就不会去北大了,更何况是现在的我。
付出总会有回报,如果它不在这里,它就会在那里。
不同体育特长的学生
张元北京硬糖健身专业教练
高考年份:2012
毕业高中:内蒙古呼和浩特铁道一中
录取院校:北京体育大学
我是体育系的单身学生,高考之路与普通学生截然不同。 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练习体育,特长是武术。 这期间,我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 初一到了所谓的“叛逆期”,中断了一年。 初二,我又开始坚持。 中考时,我以田径生的身份进入了一所不错的高中。
因为中考是田径特长生,需要留在校队训练,可是妈妈告诉我,田径比赛太多了,田径是竞技项目,而且你能跑多少就跑多少,这很残酷。 妈妈是田径出身,直言我不会练田径,让我重新选择武术。 所以武术成了我的主要目标。
那时候,高考的目标在我心里很明确。 我想去最高体育学府---北京体育大学。
为了保证培训和文化课,在校读书的我不能放松自己的专业。 每天放学后,直接骑着自行车,到武馆练20分钟左右,一直练到晚上。 然后一起骑车或者步行回家,回到家往往是晚上12点。
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和男女同学一起回家。 虽然我们都住在那个地区,但我们要自己走很远的路。 现在回想起来,半夜听到马路边的井盖里有下水道奔流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害怕,心情暗淡。
另外,我还要完成文化课程:文科作业,历年单项考试真题。 通常这一切做完之后,就是半夜两三点钟了,我很困。 尽管如此,第二天早上我还是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准时上学。 整个高中,我似乎都记得自己是那样的。
体育招收学生非常困难。 我记得我基本上没有寒暑假,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也是用来训练的。 就这样,高三的时候,我一个人去北京报考,一个人参加了北体大的单项考试。 我爸妈没陪我,我就联系了我的一个学姐,我们和她合宿了。 那时候觉得北京好大,北理工的校园好美!
考试竞争激烈,都是全国专门准备的优秀武术生。 考官前排坐成一排,考生要一个一个完成各种动作。 我记得前面那个参加考试的同学。 我觉得她打的很好,但是最后没被录取。
我很幸运,以专项第六名的成绩被北体录取。 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高考记忆。
感谢长辈、前辈、亲戚和挚友的采访,
2018年高考结束之际,
我们有机会了解到高考的不同片段……
展望未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60.247.148.23 |
1950年到2012年身边几个高考生的记忆碎片
全世界只有5%的人关注这个账号,你真是一个特别的人!
“我们的高考
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采访不同时代考过高考的真人,记录高考故事。
新中国第一次高考
吉林大学饶明礼教授
高考年份:1950年
毕业高中:重庆南开中学
高考录取院校: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员。 我是1950年参加高考的,我的中学是重庆南开中学,是一所很好的中学。 所以我的成绩和出身都很好,努力学习也不觉得累。 无论如何,一切都很容易。
解放后,我们一家从重庆搬回了上海。 那时候工作很辛苦。 从重庆到上海坐船一周。 当时分为南、北两个试验区。 我们可以参加两个考试领域的考试。
我记得南考区的考点在上海,当时叫光华大学。 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综合性民办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前身,编者注)。
南考区的考试先举行了,我们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起去考试。 记得那天风很大,光华大学很远,也没有公交车。 我们是坐三轮车去的。
我向同济医学院报考了南考区。 北考区的考点是上海交通大学,我报的是北京医学院。
当时还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综合五科。 每个科目满分100分,北京医学院大概需要400多分才能被录取,可以说是很高了。
我还记得一些有趣的事情。 考试结束后,我们几个同学回答了问题。 我记得有一道考题:“是什么造就了人类?” 我的回答是“劳动”。 我有个同学是基督徒2012山东高考数学文科答案,他说:“考试不能违背信仰和教义,我就写'上帝'”。
不知道当时这个回答有没有给分。
记得当年的数学,有五道大题,每道大题又分几个小题。 匹配答案后。 我大概知道我答对了这四个问题。
我也有一个同学报考了工程学院。 我不记得是哪个工程学院了。 他只答对了一道大题。 当时他很难过,心想自己数学这么差,工科学校肯定不要他,就想放弃考试。 我们几个同学一起鼓励他,给他鼓励,希望他能坚持考完。
没想到,考完之后,竟然考上了工程学院!
所以,永远不要放弃。
由于我的高分,我同时考入了同济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 那时,我的家人搬到了上海。 到同济医学院报到的时候,听说同济医学院要迁往武汉。 我回家把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说:既然两个学校都不在上海,不如去北京医学院。 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医学院。
到了北京才知道,北京农学院和北京林学院只要200多分就可以录取。 还记得我们班还有一些同学考试成绩不是太高,也考了200多分。
那时我才17、18岁,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我四处帮他们联系、打听,问这两个学校:“我有几个同学在上海考了200多分,能不能录取?” “哦,他们听了我的话,说我真会录!
那时没有电话,我怕写信来不及,就给上海的同学打了个电报,叫他们尽快来北京上大学。
到目前为止,这些学生都非常感谢我。
命运的转折——从消防员到大学生
华西师范大学王大成教授
高考年份:1977年至1978年
毕业高中:辽宁清远二中
高考录取:南京大学
1977年,我在铁路的蒸汽机车上当消防员。 我参加了高考。 我信心满满。
父亲遇到的人和同学都说:我考不上,谁也考不上! 我跟车上的同事说,我不敢说太多,三十、五十个人中,应该有一个能考上的。 考试结束后,据说铁路上有一个人考得很好。 我和我的同事说,“那就是我。”
结果出来了,不是我。
四门课我得了178分,在我县在职考生中排名第53位。 我体检了,没被录取。
后来又来了一个通知,要我申请走读志愿和扩招。 我申请了东北工学院,但是分数不够。 230 或 210 点。 如果我申请沉阳医学院,我就会被录取。 原来官方录取分数线是170。我舅舅家就住在医学院门口。 但是报考医学院的时候,又怕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医院,害怕下乡。
这种丢脸让我丢尽了面子,再也见不到人了。 最失望的是我爸。 怎么做?
然后我会努力复习,为下一次做准备。 因为丢了面子,考不上,也解释不了。
再加上我近视,招聘体检的时候有一起下乡的同学帮我检查过视力。 消防员要看信号时,不管是红灯、绿灯还是黄灯,我从远处看都看不清楚。 继续干下去,万一出事撞死人,麻烦就大了。 考试不及格,就不能当消防员,只能转行给火车装煤,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出路
在火车上当消防员,24小时休息12小时,48小时休息12小时。 半夜12点接班,做完题不睡觉,直接上班。
我真的尽力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复习,我一定会通过考试的。 做数学题的时候,有道代数题看不懂。 可能是睡着的时候在想,梦里突然就明白了。 醒来我还不信,拿笔写下来,果然出来了!
为了补充营养,爸爸给我点了一份牛奶。 那时,我有爷爷奶奶、父母、弟弟,只有我有奶喝。
1978年高考是暑假,复习了半年,都是自学。 我在高考考场露脸,现场监考老师也来看我答题。 监考官大概说有人考了个好成绩。 考完最后一科回家,爸爸在街上翘首以待。 我说,一定是重点。 这就是南京和青岛的区别。
那时,我在考试前志愿。 我的第一志愿是南大,我爸和老板都不满意,说你野心太大,考不上。 让我去青岛海洋大学报到。 青岛海洋大学在当时的60所重点大学中排名倒数第二。
他等人都不好意思说他报的是南大,他就说他报的是海洋学院。 成绩分别为数学50分、政治73分、语文77.5分、化学90分、物理93分,总分383.5分,在全县排名第三。
那年一二是高中毕业生,第一名是402分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的冯树明,第二名是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李晓春。 第四位是我们县理发师的二三儿子,姓徐,370多岁就读东北工学院。
最开心的是我爸。 我们家境不好,爸爸有工作能力,不管做什么。 我考上南大,大概是父亲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 从街上回来,说又遇见了老领导,说:“你儿子真为你骄傲!”
好笑的是,别人当然说我爸爸是个好老师,也许我爸爸也觉得他精神抖擞。 我妈单位的司机董叔叔是我爸的朋友,住在县城。 父亲让儿子住在我们家读高中,大概是想借点仙气吧。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没有通过考试。
我最感谢我的父母。 我已经有工作了,我可以自力更生。 他们还鼓励我上大学,支持我读书。 我的一些中学同学学习很好,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不供养,所以没考上。
1974年我中学毕业下乡。 两年后,我被招为工人,两年后,我上了大学。 1978年,我22岁,上了大学。
高考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
张老师 大学老师
高考年份:1992年
毕业中学: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
高考录取:华中师范大学
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是1992年,记忆最深的是高考前一年春节不想读书,趁早读书的时候偷偷看了《简爱》。 因为上了高中,那段时间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比以前丰富了。 那时,我很贪玩。
我的英语老师,一位留着长辫子的漂亮老师,温柔地告诉我要坚持半年。 她告诉我:“努力奋斗,也许人生会不一样,不要甘于沉沦。”
她很有气质,有浓浓的书卷气,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让当时的我感到温暖和真诚。 她对我说的话让我觉得:心安。 我决定,我必须先努力——只关心过程,不关心结果。
从此,我可以拒绝小伙伴们来玩的邀请了,一时之间不再为数学成绩提高的难度而焦虑了。
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那年6月,坐在前排的男同学从乡下老家带瓜分给坐在他身边的同学。 因为我是走读生,所以去的比较晚。 瓜果香甜。 坐下一看,抽屉里有两颗白色和绿色的哈密瓜……味道还是觉得甜甜的。
前几次政治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 我的一个好朋友把他定下的半月会谈借给我,让我好好看看。 果不其然,我在高考的政治考试中考得很好。 真的很感谢他。
当时我们是先考试,然后估算分数填志愿。 那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成绩还没有太大信心,文科也不好估计分数。 个人觉得自己离重点批次还差得很远,所以就让同学找了一个重点批次的院校来填。
就这样,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考上了重点大学!
于是,我离开了家,南下武汉,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
学霸的勇敢选择
北京经纬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斌
高考年份:1997年
毕业中学: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我是安徽的考生。 当时安徽考生约14万人,北大理科只招22人。 现在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候备考真的很辛苦。 我属于吃苦耐劳型,几乎每天都是12点才睡觉。
备考真的很辛苦2012山东高考数学文科答案,尤其是高三。 有一次,我累得把笔扔了,倒在床上睡着了,可是醒来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我又继续拿起笔继续做功课。 就这样,无数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陪伴着我度过了高三。 所以,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旅程,我写了一本日记来记录它们。 以后我要出几本书:《薄荷回忆录》、《薄荷日记》、《薄荷选集》、《薄荷全集》、《薄荷诗集》、《薄荷选集》……
薄荷这个绰号是高中时班上的女生给我取的。 我们班是理科班,当时只有9个女生。 . . . 因为我对他们来说就像薄荷一样:凉爽、清新、提神。
我是班长,负责安排同学们的座位。 而我利用手中的权力,让他们在高三的时候轮流和我同桌。
那时我又做了一件事。 我赶走了我的语文老师……所以,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其他老师都照顾我……为什么? 当时学生普遍的感觉是语文老师没教好。 我会发动同学,大家一起给校长写信,动员家长在家长会上提意见……
当然,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因为中间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我们语文老师(女老师)出差几天,另外一个班的语文老师接手了几天,但是大家都觉得她教的不好(比如:在高三也让大家背了很多课文)。 所以大家都想换老师。
那时,我还年轻,精力充沛。 其实后来换了老师,但感觉其实是一样的。 我一直很内疚,很对不起那个被我赶走的语文老师。
我的成绩很好。 中科大提前派老师到各校面试,类似于现在的自主招生。 我通过了面试,拿到了推荐表。 所以那个时候只要本科通过,就可以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业。
因此,我在填写申请表时,第一志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我的志愿书封存寄到省里前一个小时,我的志愿暂时改成了北大。
这里有一个插曲。 当时我也很矛盾,因为往年北大在安徽的分数都是620分以上,而我那年的预估分数是619分,有点紧张。 但其实我只是考虑了自己的情况,并没有考虑大局。
那一年,安徽省600分以上的人数比上年减少了一半。 当年北大在我省的分数是590分,清华大学没有满招,全省状元是我们班655分……我当时真的是高分啊!
于是,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试一试! 志愿章第二天还没送到省城,我们中学校长就拿去市教委,临时改报北大。
通知书发到中学,然后去学校领取。 我很高兴能考上北大,我的班主任也很激动! 他以为我在申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突然又来了一个北大的同学。 他比我还开心!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黄珊珊 中兴通讯考核与激励经理
高考年份:2001年
毕业高中:湖北省沙市中学
录取院校:四川外国语大学(现四川外国语大学)
2001年,高考的时候,我得了卡他性结膜炎,眼睛红得像只兔子,同学们见了我就躲起来……说实话,高考的经历我已经记不太清了。 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记得了,那说明你并没有受太多苦。
但是考完之后的志愿申请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本来我的成绩一般,肯定进不了我的第一志愿,所以就填了BFSU(随机填)。
其实当时我家也准备出X百万去北京某大学学会计。 但是你知道我数学很渣,我舍不得钱,也不想考不上。 我姑姑和爷爷都是会计师,他们主张去北京读书。 但我坚决反对。 我不认为我可以毕业。 然后问题来了,他们看了我最后三场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全家人综合考虑,也没有非要送我去学会计。
您阅读的所有内容都是预先安排好的。 不学法语怎么进中兴? 不加入中兴怎么出国? 但外籍人士如何致富? 没钱怎么买房?
你看,这一切都是连锁的。
热爱数学的女博士
朵拉事业部
高考年份:2007年
毕业中学: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我简单说一下我这一年的特点。 我几乎是第一批参加高考的90后。 山东高考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那一年是山东首次实行“3+X+1”考试。
“1”是基础知识,涉及音乐、计算机、常识等,直到高三下半年才知道增加了这门新课。 让我们记住各种汽车的品牌标志......并通过看简谱来写歌名。
对于准备高考的我来说,感觉那段时间是目前为止意志最坚强,目标最纯粹的时候……具体来说,我会提前做好计划,结合下周的行程安排与每个周末(随时抽取,由老师调整)制定一个时间表,准确到每个班级和时间段要复习的科目和课本页数。
别的同学总说试卷太多了,可我每次上课,老师让大家拿出XX试卷的时候,我翻一翻,找出来,我发现他们都完成了!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同桌的影响。 她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她很淳朴,也许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而且我看到她每天那么努力,觉得我的环境这么好,如果她能做到它,我也应该这样做。 我们班农村孩子学习成绩很好。
高考前半个月,妈妈生病在医院动了手术,爸爸妈妈没告诉我,瞒着我。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手术,但是在我考试之前,妈妈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陪着我去考试。
当我填写志愿者时很有趣。 我的偶像是陈景润,自然要报考厦门大学数学系。 但似乎当时的局势并不稳固。 我爸说厦门离台湾太近了,不安全。。。我居然也信了。。。放弃了。
说到为什么我的偶像是陈景润? 小时候偶然看了一部叫陈景润的电视剧。 好像一共才13集。 然后…… “我看了眼,他是我欣赏的人。”
高考成绩如愿,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数学专业。 现在回想过程似乎太过普通,记得接到通知书的时候,我和爸爸都觉得:“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呢?”
后来我们想,如果当时我们去了厦门大学或者其他学校,智博可能就不会去北大了,更何况是现在的我。
付出总会有回报,如果它不在这里,它就会在那里。
不同体育特长的学生
张元北京硬糖健身专业教练
高考年份:2012
毕业高中:内蒙古呼和浩特铁道一中
录取院校:北京体育大学
我是体育系的单身学生,高考之路与普通学生截然不同。 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练习体育,特长是武术。 这期间,我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 初一到了所谓的“叛逆期”,中断了一年。 初二,我又开始坚持。 中考时,我以田径生的身份进入了一所不错的高中。
因为中考是田径特长生,需要留在校队训练,可是妈妈告诉我,田径比赛太多了,田径是竞技项目,而且你能跑多少就跑多少,这很残酷。 妈妈是田径出身,直言我不会练田径,让我重新选择武术。 所以武术成了我的主要目标。
那时候,高考的目标在我心里很明确。 我想去最高体育学府---北京体育大学。
为了保证培训和文化课,在校读书的我不能放松自己的专业。 每天放学后,直接骑着自行车,到武馆练20分钟左右,一直练到晚上。 然后一起骑车或者步行回家,回到家往往是晚上12点。
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和男女同学一起回家。 虽然我们都住在那个地区,但我们要自己走很远的路。 现在回想起来,半夜听到马路边的井盖里有下水道奔流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害怕,心情暗淡。
另外,我还要完成文化课程:文科作业,历年单项考试真题。 通常这一切做完之后,就是半夜两三点钟了,我很困。 尽管如此,第二天早上我还是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准时上学。 整个高中,我似乎都记得自己是那样的。
体育招收学生非常困难。 我记得我基本上没有寒暑假,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也是用来训练的。 就这样,高三的时候,我一个人去北京报考,一个人参加了北体大的单项考试。 我爸妈没陪我,我就联系了我的一个学姐,我们和她合宿了。 那时候觉得北京好大,北理工的校园好美!
考试竞争激烈,都是全国专门准备的优秀武术生。 考官前排坐成一排,考生要一个一个完成各种动作。 我记得前面那个参加考试的同学。 我觉得她打的很好,但是最后没被录取。
我很幸运,以专项第六名的成绩被北体录取。 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高考记忆。
感谢长辈、前辈、亲戚和挚友的采访,
2018年高考结束之际,
我们有机会了解到高考的不同片段……
展望未来...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