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舌尖盛宴!细数武汉令人忘不掉的十大名小吃(组图)
更新时间:2025-09-07 19:01:48 信息编号:73234

舌尖盛宴!细数武汉令人忘不掉的十大名小吃(组图)

浏览人气:7

舌尖盛宴!细数武汉令人忘不掉的十大名小吃(组图)

武汉有许多小吃,著名的小吃包含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梅、福庆和的牛肉米粉、五芳斋的汤圆、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等。老通城、小桃园、蔡林记、四季美合称为武汉“四大名小吃”,它们曾经风光无限,令众多“老武汉”耳熟能详 。

然而,老通城豆皮由于修建地铁已经被拆迁,小桃园、蔡林记改制之后已经被出售。近日,最后的守望者江汉路“四季美”也被拆迁了,曾经辉煌的武汉四大名小吃,最终成为了明日黄花。相关人员表示,要吃“四季美”汤包得等到4年后。现在,来回忆一下武汉最有名的十家小吃店以及它们的招牌小吃吧。

老通城三鲜豆皮

老通城三鲜豆皮

“老通城”是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它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这家酒楼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而驰名,有着“豆皮大王”的称号。它创办于1931年,原址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此地为城乡通道,所以原来名为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名为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推向市场,很受欢迎。

豆皮原本是源自湖北农村的具有乡土风味的小吃,其制作方法是把绿豆和大米混合后磨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薄皮,往薄皮内包入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最后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楼的特级厨师高金安追求精益求精,他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作为主要原料制作馅料,从而创制出三鲜豆皮,这种豆皮的皮呈现出金黄发亮的色泽,吃起来入口酥松嫩香,愈发脍炙人口,高金安也因此被人们称作“豆皮大王”。毛泽东品尝了四次,每次品尝后都给予赞赏 。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可惜的是,这家店已经于2006年2月14日,倒闭。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

在离“老通城”不远的地方,处于江汉路口附近,有一家小吃店,这家小吃店叫“四季美”,它被武汉人称作“汤包大王”。“四季美”位于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其含义是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比如春天炸春卷,夏天卖冷食,秋天炒毛蟹,冬天打酥饼等。它于1927年开业,生意十分兴隆。后来,特级厨师钟生楚等人在这家店制作出具有江苏风味且武汉化的小笼汤包推向市场,受到顾客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这使得该店变成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很讲究,选料十分严格,先把鲜猪腿肉剁成肉泥,接着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再包在薄薄的面皮里,随后上笼蒸熟,肉冻变成了汤,肉泥鲜嫩无比,七个装一笼,搭配姜丝酱醋,味道异常鲜美。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除了鲜肉汤包外,他们还会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以及什锦汤包等 。

解放后,“老四季美”汤包馆生意兴旺,越做越红火,它从原址搬迁至汉江路与中山大道的交汇处,如今有三层楼作为营业专厅,设有300多个席位,一年到头宾客众多。

如今,四季美汤包的师傅重新创业,自己开了几家汤包店,汤包口感和以前相比差了不少,江汉路四季美汤包店生意不佳。近日,四季美老店还面临着拆迁的麻烦。

蔡林记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是武汉地区传统小吃之一,它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据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有个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一个夏天的晚上,李包还剩下许多面没卖完,他怕面发馊变质,就把面条煮熟后捞起来晾在案板上。李包收拾东西时,不小心把油壶里的麻油泼到面条上。他灵机一动,索性把麻油和面条拌和在一起,接着将面条扇凉。第二天早上,李包把拌过麻油的面条放在沸水里烫热,滤干水后放到碗里,随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芝麻酱、辣椒酱、榨菜、葱、姜、蒜、酱油和香醋等佐料,顿时香味扑鼻,引得人们争相购买。吃过面条后,有人询问李包所卖的面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热干面”。从那以后,李包开始专门售卖“热干面”,并且还收了许多徒弟。几年过后,有一个姓蔡的徒弟在汉口满春路开了一家热干面馆,这家面馆的店名叫做“蔡林记”,逐渐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知名店铺。

蔡林记在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854号。它的热干面,晶莹洁净,口感清爽,味道十分鲜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称赞,拥有武汉名小吃的美名。如今,热干面已经在江城到处都有,长久以来都很兴盛,武汉人吃早餐更是离不开这种有特色的面食。

1930年,蔡明伟夫妇的家在汉口满春路口,他们打出了“蔡林记”的招牌来经营热干面,店名的由来是蔡家门前有两棵葱郁的大树,以此取名“蔡林记”,寓意着蔡家生意兴隆,正如他们夫妇所期盼的,“蔡林记”因为面好、味正,吃法独特而声名远扬。1955年,夫妇俩把“蔡林记”迁到了更为繁华的中山大道,1974年,店堂又迁至佳丽广场正门下,1993年11月,因老城区改建启动,“蔡林记”在机器轰鸣声中被拆迁,等待还建,1996年6月,“蔡林记”与厚生理餐馆合并,改造后的厚生理餐馆在中山大道挂出了“蔡林记”的招牌。门面仅有2.8米宽,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蔡林记”重张后,营业面积(1至4层)达到490平方米,最高峰时日销售热干面达450公斤。

“蔡林记”热干面品种曾有变化,1983年前有三个品种,分别是叉烧热干面、全料热干面、虾米热干面,1996年6月18日重张后品种扩大为8个,包括全料热干面、虾米热干面、虾仁热干面、雪菜肉丝热干面、炸酱热干面、财鱼热干面、三鲜热干面、果味热干面,今年还拟推出滋补型的两个热干面新品种。如今,“蔡林记”在保持拳头产品热干面的情况下,增加了小吃品种,小吃品种达到4大类40余种。并且,经营热干面的销售额占小吃品种销售额的46%。

顺香居烧梅

顺香居烧梅

“顺香居”在汉口花楼街与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店 。这家店制作的重油烧梅,油重却不会让人觉得腻 ,味道十分鲜美 。而且烧梅的形状如同银菊 ,看上一眼就能让人胃口大开 。烧梅的制作方法是 ,把肥膘猪肉 、馒头 、橘饼 、花生米 、冰糖 、葡萄干等切成小丁 ,稍微炒一下 ,再用桂花 、红绿丝 、白糖调合成馅料 。取适量面粉,加入少许精盐,再加入适量水,揉和成面团。把面团擀成一张张荷叶形薄皮,放入馅心,加入少许麻油,包成烧梅。烧梅可以炸着吃,也可以烤着吃,还可以蒸着吃,都香甜可口,让人吃了不会厌烦。

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处于六渡桥一带,它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而闻名,其米粉粉质钦滑,味道鲜且可口。

可惜的是,这家老店因为某些原因也于2007年停业了。

五芳斋汤圆

在武汉,有一家酒楼叫五芳斋酒楼,它同时享有“汤圆大王”“粽子大王”“糕团大王”这三大称号。这家店已经历经了一百多年,它制作的汤圆、粽子和糕团在武汉三镇都很有名,远近皆知。

“五芳斋”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原本是一家酒楼,建于民国35年,因经营宁波风味汤圆而闻名,有“宁波汤圆大王”的美称,该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为芯,味道异常鲜美。

五芳斋创建并发展,历经了一百多年时间。如今的五芳斋,采用现代设备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从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并且继续保持选料严谨、采用传统配料、由大王主理、制作精细、口味纯正、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还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小桃园煨汤

如果想要品尝武汉的煨汤,“小桃园”是绝佳之选。这家小店位于汉口胜利街兰陵路,被称作“煨汤专家”。该店主要经营的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卦汤、甲鱼汤、牛肉汤、鸭汤等。其中以瓦罐鸡汤最为出名,其原料是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先把鸡块放进油锅里进行爆炒,接着将其倒入装有沸水的瓦罐内,然后用旺火将鸡块煮熟,再用小火慢慢煨透,如此做出的汤鲜肉烂,保持原汁原味,且营养丰富。

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

老谦记是一家风味小吃店,它坐落在武昌司门口,主要经营牛肉豆丝、面窝,还兼管牛肉汤菜,也提供随意小酌服务。

豆丝的原料是绿豆、大米等,先将其磨碎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皮,随后切成丝,武汉人十分爱吃它,吃法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的时候能按顾客要求操作,既可以枯炒,也能够软炒,两种炒法味道各有特色,差异仅在火候。其主要原料有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再加上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 。吃起来牛肉酥滑,口感鲜嫩,豆丝绵软,滋润可口,牛肉的味道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武汉人过早,最爱吃的是面窝。在武汉的大街小巷,能到处看到热气腾腾的大油锅,金黄的面窝在油锅里翻滚,散发出诱人香味。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始创于19世纪末。那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人,叫昌智仁。他见烧饼生意不佳,便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他请铁匠打造了一把窝形中间凸起的铁勺,往铁勺内浇入用大米和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再撒上黑芝麻,接着把铁勺放到油锅里炸,炸出一个个边厚中间空、颜色金黄且脆香的圆形米饼。这种米饼吃起来厚的地方松软,薄的地方酥脆,人们把它称作面窝,面窝流传了一百多年,成为了价格便宜且美味的武汉特色早点。

田启恒糊汤粉

田启恒糊汤粉馆位于汉口花楼街,它历史久远,风味别具一格,在三镇颇为出名。糊汤粉是一种能与油条搭配的小吃类型,只要是卖糊汤粉的商家必定也卖油条。制作米粉时,会选用籼稻米来磨浆、制粉,接着加水搓成坨状进行煮焖,随后经挤压煮制从而成型。先用活鲜小鲫鱼或者鳝鱼熬煮成汤汁,接着加水并调入生米粉制成糊汤,再放入各种调味品,成熟装碗时,撒上葱花、胡椒,搭配油条佐食,别有风味。其糊汤稍微浓稠,色调素雅,米粉洁白,细长且有劲,鱼香汁浓,滋味鲜美,以营养丰实著称。

楚宝桂花赤豆汤

武汉地区有一种小吃叫桂花赤豆汤,它由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楚宝熟食店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桥下首。桂花赤豆汤由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此外,武昌的户部巷汇集了武汉的各类特色小吃 。这条街得名于清朝(公元1644 - 1911年) ,当时它毗邻藩台衙门 。这条小巷子长度仅150米,然而各种特色小吃一应俱全,有石婆婆热干面,有徐嫂鲜鱼糊汤粉,有谢家面窝,有高胖子粥店,有陈记红油牛肉面,有万氏米酒,有王氏馄饨,有何记豆皮,有麻婆灌汤蒸饺,有李大饼,有顾氏肉松卷,有吕记油饼,有吴记米发糕,有好来牛肉面,有老乡小吃,有李记粉面,有陈记粉面,有陈记烧梅面窝,有小文煎包等等 。此外,吉庆街位于老通城背后,在汉口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是一条特色街,以武汉风味小吃和民间艺人吹拉弹唱而闻名,如今,它已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凡是来到武汉的人,都会慕名去逛一逛。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2.130.71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舌尖盛宴!细数武汉令人忘不掉的十大名小吃(组图)

发布时间:2025-09-07 19:01:48

舌尖盛宴!细数武汉令人忘不掉的十大名小吃(组图)

武汉有许多小吃,著名的小吃包含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梅、福庆和的牛肉米粉、五芳斋的汤圆、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等。老通城、小桃园、蔡林记、四季美合称为武汉“四大名小吃”,它们曾经风光无限,令众多“老武汉”耳熟能详 。

然而,老通城豆皮由于修建地铁已经被拆迁,小桃园、蔡林记改制之后已经被出售。近日,最后的守望者江汉路“四季美”也被拆迁了,曾经辉煌的武汉四大名小吃,最终成为了明日黄花。相关人员表示,要吃“四季美”汤包得等到4年后。现在,来回忆一下武汉最有名的十家小吃店以及它们的招牌小吃吧。

老通城三鲜豆皮

老通城三鲜豆皮

“老通城”是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它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这家酒楼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而驰名,有着“豆皮大王”的称号。它创办于1931年,原址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此地为城乡通道,所以原来名为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名为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推向市场,很受欢迎。

豆皮原本是源自湖北农村的具有乡土风味的小吃,其制作方法是把绿豆和大米混合后磨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薄皮,往薄皮内包入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最后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楼的特级厨师高金安追求精益求精,他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作为主要原料制作馅料,从而创制出三鲜豆皮,这种豆皮的皮呈现出金黄发亮的色泽,吃起来入口酥松嫩香,愈发脍炙人口,高金安也因此被人们称作“豆皮大王”。毛泽东品尝了四次,每次品尝后都给予赞赏 。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可惜的是,这家店已经于2006年2月14日,倒闭。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

在离“老通城”不远的地方,处于江汉路口附近,有一家小吃店,这家小吃店叫“四季美”,它被武汉人称作“汤包大王”。“四季美”位于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其含义是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比如春天炸春卷,夏天卖冷食,秋天炒毛蟹,冬天打酥饼等。它于1927年开业,生意十分兴隆。后来,特级厨师钟生楚等人在这家店制作出具有江苏风味且武汉化的小笼汤包推向市场,受到顾客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这使得该店变成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很讲究,选料十分严格,先把鲜猪腿肉剁成肉泥,接着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再包在薄薄的面皮里,随后上笼蒸熟,肉冻变成了汤,肉泥鲜嫩无比,七个装一笼,搭配姜丝酱醋,味道异常鲜美。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除了鲜肉汤包外,他们还会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以及什锦汤包等 。

解放后,“老四季美”汤包馆生意兴旺,越做越红火,它从原址搬迁至汉江路与中山大道的交汇处,如今有三层楼作为营业专厅,设有300多个席位,一年到头宾客众多。

如今,四季美汤包的师傅重新创业,自己开了几家汤包店,汤包口感和以前相比差了不少,江汉路四季美汤包店生意不佳。近日,四季美老店还面临着拆迁的麻烦。

蔡林记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是武汉地区传统小吃之一,它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据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有个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一个夏天的晚上,李包还剩下许多面没卖完,他怕面发馊变质,就把面条煮熟后捞起来晾在案板上。李包收拾东西时,不小心把油壶里的麻油泼到面条上。他灵机一动,索性把麻油和面条拌和在一起,接着将面条扇凉。第二天早上,李包把拌过麻油的面条放在沸水里烫热,滤干水后放到碗里,随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芝麻酱、辣椒酱、榨菜、葱、姜、蒜、酱油和香醋等佐料,顿时香味扑鼻,引得人们争相购买。吃过面条后,有人询问李包所卖的面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热干面”。从那以后,李包开始专门售卖“热干面”,并且还收了许多徒弟。几年过后,有一个姓蔡的徒弟在汉口满春路开了一家热干面馆,这家面馆的店名叫做“蔡林记”,逐渐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知名店铺。

蔡林记在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854号。它的热干面,晶莹洁净,口感清爽,味道十分鲜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称赞,拥有武汉名小吃的美名。如今,热干面已经在江城到处都有,长久以来都很兴盛,武汉人吃早餐更是离不开这种有特色的面食。

1930年,蔡明伟夫妇的家在汉口满春路口,他们打出了“蔡林记”的招牌来经营热干面,店名的由来是蔡家门前有两棵葱郁的大树,以此取名“蔡林记”,寓意着蔡家生意兴隆,正如他们夫妇所期盼的,“蔡林记”因为面好、味正,吃法独特而声名远扬。1955年,夫妇俩把“蔡林记”迁到了更为繁华的中山大道,1974年,店堂又迁至佳丽广场正门下,1993年11月,因老城区改建启动,“蔡林记”在机器轰鸣声中被拆迁,等待还建,1996年6月,“蔡林记”与厚生理餐馆合并,改造后的厚生理餐馆在中山大道挂出了“蔡林记”的招牌。门面仅有2.8米宽,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蔡林记”重张后,营业面积(1至4层)达到490平方米,最高峰时日销售热干面达450公斤。

“蔡林记”热干面品种曾有变化,1983年前有三个品种,分别是叉烧热干面、全料热干面、虾米热干面,1996年6月18日重张后品种扩大为8个,包括全料热干面、虾米热干面、虾仁热干面、雪菜肉丝热干面、炸酱热干面、财鱼热干面、三鲜热干面、果味热干面,今年还拟推出滋补型的两个热干面新品种。如今,“蔡林记”在保持拳头产品热干面的情况下,增加了小吃品种,小吃品种达到4大类40余种。并且,经营热干面的销售额占小吃品种销售额的46%。

顺香居烧梅

顺香居烧梅

“顺香居”在汉口花楼街与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店 。这家店制作的重油烧梅,油重却不会让人觉得腻 ,味道十分鲜美 。而且烧梅的形状如同银菊 ,看上一眼就能让人胃口大开 。烧梅的制作方法是 ,把肥膘猪肉 、馒头 、橘饼 、花生米 、冰糖 、葡萄干等切成小丁 ,稍微炒一下 ,再用桂花 、红绿丝 、白糖调合成馅料 。取适量面粉,加入少许精盐,再加入适量水,揉和成面团。把面团擀成一张张荷叶形薄皮,放入馅心,加入少许麻油,包成烧梅。烧梅可以炸着吃,也可以烤着吃,还可以蒸着吃,都香甜可口,让人吃了不会厌烦。

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处于六渡桥一带,它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而闻名,其米粉粉质钦滑,味道鲜且可口。

可惜的是,这家老店因为某些原因也于2007年停业了。

五芳斋汤圆

在武汉,有一家酒楼叫五芳斋酒楼,它同时享有“汤圆大王”“粽子大王”“糕团大王”这三大称号。这家店已经历经了一百多年,它制作的汤圆、粽子和糕团在武汉三镇都很有名,远近皆知。

“五芳斋”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原本是一家酒楼,建于民国35年,因经营宁波风味汤圆而闻名,有“宁波汤圆大王”的美称,该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为芯,味道异常鲜美。

五芳斋创建并发展,历经了一百多年时间。如今的五芳斋,采用现代设备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从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并且继续保持选料严谨、采用传统配料、由大王主理、制作精细、口味纯正、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还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小桃园煨汤

如果想要品尝武汉的煨汤,“小桃园”是绝佳之选。这家小店位于汉口胜利街兰陵路,被称作“煨汤专家”。该店主要经营的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卦汤、甲鱼汤、牛肉汤、鸭汤等。其中以瓦罐鸡汤最为出名,其原料是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先把鸡块放进油锅里进行爆炒,接着将其倒入装有沸水的瓦罐内,然后用旺火将鸡块煮熟,再用小火慢慢煨透,如此做出的汤鲜肉烂,保持原汁原味,且营养丰富。

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

老谦记是一家风味小吃店,它坐落在武昌司门口,主要经营牛肉豆丝、面窝,还兼管牛肉汤菜,也提供随意小酌服务。

豆丝的原料是绿豆、大米等,先将其磨碎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皮,随后切成丝,武汉人十分爱吃它,吃法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的时候能按顾客要求操作,既可以枯炒,也能够软炒,两种炒法味道各有特色,差异仅在火候。其主要原料有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再加上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 。吃起来牛肉酥滑,口感鲜嫩,豆丝绵软,滋润可口,牛肉的味道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武汉人过早,最爱吃的是面窝。在武汉的大街小巷,能到处看到热气腾腾的大油锅,金黄的面窝在油锅里翻滚,散发出诱人香味。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始创于19世纪末。那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人,叫昌智仁。他见烧饼生意不佳,便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他请铁匠打造了一把窝形中间凸起的铁勺,往铁勺内浇入用大米和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再撒上黑芝麻,接着把铁勺放到油锅里炸,炸出一个个边厚中间空、颜色金黄且脆香的圆形米饼。这种米饼吃起来厚的地方松软,薄的地方酥脆,人们把它称作面窝,面窝流传了一百多年,成为了价格便宜且美味的武汉特色早点。

田启恒糊汤粉

田启恒糊汤粉馆位于汉口花楼街,它历史久远,风味别具一格,在三镇颇为出名。糊汤粉是一种能与油条搭配的小吃类型,只要是卖糊汤粉的商家必定也卖油条。制作米粉时,会选用籼稻米来磨浆、制粉,接着加水搓成坨状进行煮焖,随后经挤压煮制从而成型。先用活鲜小鲫鱼或者鳝鱼熬煮成汤汁,接着加水并调入生米粉制成糊汤,再放入各种调味品,成熟装碗时,撒上葱花、胡椒,搭配油条佐食,别有风味。其糊汤稍微浓稠,色调素雅,米粉洁白,细长且有劲,鱼香汁浓,滋味鲜美,以营养丰实著称。

楚宝桂花赤豆汤

武汉地区有一种小吃叫桂花赤豆汤,它由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楚宝熟食店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桥下首。桂花赤豆汤由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此外,武昌的户部巷汇集了武汉的各类特色小吃 。这条街得名于清朝(公元1644 - 1911年) ,当时它毗邻藩台衙门 。这条小巷子长度仅150米,然而各种特色小吃一应俱全,有石婆婆热干面,有徐嫂鲜鱼糊汤粉,有谢家面窝,有高胖子粥店,有陈记红油牛肉面,有万氏米酒,有王氏馄饨,有何记豆皮,有麻婆灌汤蒸饺,有李大饼,有顾氏肉松卷,有吕记油饼,有吴记米发糕,有好来牛肉面,有老乡小吃,有李记粉面,有陈记粉面,有陈记烧梅面窝,有小文煎包等等 。此外,吉庆街位于老通城背后,在汉口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是一条特色街,以武汉风味小吃和民间艺人吹拉弹唱而闻名,如今,它已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凡是来到武汉的人,都会慕名去逛一逛。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