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武汉小吃大揭秘,舌尖上的独特风味你尝过吗?
更新时间:2025-09-04 07:00:15 信息编号:72982

武汉小吃大揭秘,舌尖上的独特风味你尝过吗?

浏览人气:8

武汉小吃大揭秘,舌尖上的独特风味你尝过吗?

武汉有很多风味小吃品种,没办法一一详细介绍,现在再列举几种,供有兴趣的人选择品尝:

“五芳斋”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207号,此地临近兰陵路口,它经营的汤圆具有宁波风味,其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作为馅料,“五芳斋”有着“宁波汤圆大王”的美誉 。

民生全科小汤圆是由民生甜食店创制的,民生甜食店位于汉口民生路212号,它体形小巧,味道清香纯甜。

福庆和米粉的“福庆和”位于汉口中山大道855号,处于六渡桥一带,它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而闻名,其米粉粉质钦滑,味道鲜爽可口。

雅园米粉馆位于武昌解放路383号,创办于1935年,经营湖南风味米粉,以牛肉粉闻名。田恒启粉馆在汉口花楼街252号,经营的糊汤粉很有特色,是用鲜鱼加料熬制,加入淀粉成糊状,将米粉烫好盛入有鲜汤的碗内,再撒上葱花、胡椒,非常可口,还备有油条配食,经济实惠,食客众多。

楚宝熟食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911号,处于六渡桥下首,这里有楚宝桂花赤豆汤。桂花赤豆汤由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且不腻 。

宝庆牛肉面宝庆面馆坐落于汉口利济路171号,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以经营湖南宝庆、新化一带传统牛肉面闻名。该店的牛肉面有特色,牛肉选用老黄牛腿肉,用粗壮梗长的甘草作配料,面条制成韭叶形,入碗装成元宝状,味道鲜美。一品香大包一品香甜食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5号,在公安路附近 。[]

顺香居重油烧梅,它位于汉口花楼街与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将近五十年的老店。这家店的烧梅油很重,却不会让人觉得腻,形状如同银菊,味道十分鲜美,长久以来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老会宾酒楼位于汉口六渡桥 ,酒楼制作的宴会名点五叶梅颇具匠心 。它皮薄馅鲜 ,造型美观 ,形如五叶梅 。其五角上分别有红火腿末 、蛋黄末 、绿香菜 、白虾仁 、黑发菜 ,五彩缤纷 ,诱人食欲 。

橘颂饼是东湖风景区听涛酒家创制的名点,它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做的,饼的形状如同橘子,颜色红中透白,很有红橘傲霜的姿态,其中橘红是油炸形成的,霜是外撒的白糖,它以屈原的名诗《橘颂》来命名,颇具诗意。

东坡饼是一种饼,它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爱吃的,人们用苏轼的号为其命名,称它为东坡饼,这种饼流传至今,是黄州城、鄂州市的传统食品,汉阳归元寺素餐馆仿制供应它,很受人们欢迎 。

油香原本是北方的油炸食品,它经由襄樊市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喜爱的早点之一,因其油香扑鼻而得名,在武汉街头到处都有供应。

发米粑因成对售卖被称作对耙,小孩称其为粑粑。它从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早点。其制作方法是,先将大米磨成浆发酵,再加入面粉、白糖、纯碱等搅拌均匀后炕熟。它的外壳呈现金黄焦脆的状态,内部洁白软润。因其价格便宜且质量好,所以到处都有售卖 。

什锦豆腐脑在武汉街头早晚都有供应,它是在豆腐脑里加入了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和调料,才被称作什锦豆腐脑。吃的时候,脑嫩米滋,馓子酥脆,菜丁脆爽,能让人品尝到多种味道,非常鲜美。

武汉小吃之热干面的起源

请提供具体的句子内容,以便我进行改写。

热干面是武汉地区传统小吃之一,它有着50余年历史。据说,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一个夏天晚上,李包剩下许多面没卖完,他担心面发馊变质,就把面条煮熟捞起,晾在案板上。收拾东西时,李包不小心把油壶里的麻油泼在了面条上 。他当时突然想出一个主意,干脆把麻油和面条搅拌在一起,接着把面条扇凉。第二天早晨,李包把拌了麻油的面条放在开水里烫热,再把水沥干后放进碗里,随后加上卖凉粉时用的调料。人们看到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干面条,感觉十分新鲜;尝上一碗,竟有难以言表的美味,于是纷纷争着购买。吃过面条后,有人询问李包所卖的面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热干面”。从那以后,李包舍弃了凉粉,专门开始售卖“热干面”,并且还收了许多徒弟。几年过后,有个姓蔡的徒弟在汉口满春路开了一家热干面馆,店名为“蔡林记”,这家店逐渐发展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知名店铺。后来店铺迁到中山大道水塔对面,改名为武汉热干面馆。热干面跟凉面不一样,也和汤面不同。制作时,先把面条煮熟,拌上油后摊凉,吃的时候再放到沸水里烫热,加上芝麻酱、辣椒酱、榨菜、葱、姜、蒜、酱油和香醋等,有独特的风味。如今,武汉热干面已闻名全国,它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一同被称作我国五大名面。

武汉热干面味道很棒。我曾在武汉生活过四年,离开武汉六年了,却依旧爱吃热干面。只是外面卖的热干面,就是没有武汉当地热干面的那种味道 。

武汉特色小吃与传说

1)热干面的诞生



热干面是在偶然机会下问世的。大约70年前,汉口长堤街关帝庙一带有个姓李的熟食小贩,因为脖子上长了肉瘤,所以别人称他“李包”。他原本卖的是凉粉和汤面。某一年夏天,他沿街叫卖一天后回到家,还剩下不少面条。他担心面条会馊掉,就把面条煮了一下,捞起来放在案板上晾凉,没想到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壶,油全泼在了面上 。李包感到懊丧,随后灵机一动,他索性把面条和麻油搅拌均匀,接着扇凉,第二天一大早便拿去市场售卖。他把面在水里烫了几下,捞起来放在碗里,再加上佐料卖给顾客。有人询问:“这是什么面?”李包不假思索地回答:“热干面”,这天的面条比以往任何一天都卖得好,一个新的小吃就在这偶然的失误中诞生了。



2)武汉小吃十二绝



汉皇风光最繁华,廿里嚣尘百万家

不是文人才笔大,焉能写尽各生涯

芝麻馓子叫凄凉,黄口鸣锣卖小糖

水饺汤圆猪血担,夜深还有满街梆

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

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

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亦廉

麻雀头酥鹅颈软,豆黄饼肥藕鱼圆



3)武汉小吃名店



老通城有三鲜豆皮,四季美有汤包,小桃园有煨汤,老谦记有豆丝,蔡林记有热干面,谈炎记有水饺,顺香居有烧梅,福庆和有米粉,鲁源兴有米酒,五芳斋有汤圆,田启恒有糊汤粉,谢荣德有面窝。



4)湖北名菜——鱼圆传奇



鱼圆是湖北民间传统的菜品,在逢年过节喜庆的时候,餐桌上都少不了鱼圆。鱼圆制作起源于楚文王时代,据说文王熊资有一次吃鱼时被刺卡住了喉咙,他当即愤怒地斩杀了厨师,从那以后,文王吃鱼时,厨师必定先斩下鱼头,剥去鱼皮,剔除鱼刺,再剁细制成鱼丸 。



5)湖北名菜“龙凤配”



“龙凤配”是古荆州一道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传统名菜,后来传入了武汉。传说三国时期刘备前往东吴招亲,之后与孙夫人一同回到荆州,当地百姓为庆贺这一段“龙凤呈祥”的美好故事,采用了用鳝鱼比作龙、用鸡比作凤的形象方式,烹制出了这道流传了千百年的名菜。在喜宴尤其是婚宴上,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来象征吉祥如意 。



6)湖北名菜——东坡肉的来历



东坡肉是古黄州一带的名菜,有着900多年历史,后来传入了武汉。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在这期间,他常常亲自烹制各种菜肴,和诗友、棋友一起对酌。有一次,他和客人下棋,直到棋局结束才想起锅里的肉,急忙跑到厨房。他感觉香气扑鼻,揭开锅一看,只见肉色红艳。他尝了一块,满嘴醇香,糯而不腻,客人们更是纷纷称赞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便把他创造的这道菜取名 为“东坡肉”。



7)毛脚女婿与吊子煨汤



武汉人非常注重煨汤,每逢过年过节,家里有贵宾来拜访,尤其是“毛脚女婿”首次登门,一定会用煨汤来招待。女婿上门的时候,还会在汤里放入细粉丝或者鱼圆,以此表示情意深厚长远以及婚姻美满圆满。煨汤的罐子通常多用U形陶罐,一般被称作吊子 。



8)婚俗趣谈说三茶



一般说来,在武汉,男女缔亲之前有讲究。这讲究是“三茶”礼节。“三茶”是指,男女订婚以后,男方要在春节、端午、中秋这三个重要节日向女方家中馈赠礼品。礼品主要是食物,像茶叶、糕点、鱼肉、烟酒等,俗称送茶或送节礼,一年三次,合起来称作“三茶” 。

武汉名小吃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它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而闻名,有“豆皮大王”的称号。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原址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这里曾是城乡通道,所以名为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名为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传统小吃豆皮进行锐意改进,使其配合甜食推向市场,很受欢迎。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绿豆和大米混合磨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薄皮,然后在薄皮内包入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最后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料制作馅料,从而创制出三鲜豆皮。这种豆皮的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愈发脍炙人口。毛泽东品尝了四次,每次都给予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是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这家小吃店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其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比如春天炸春卷,夏天卖冷食,秋天炒毛蟹,冬天打酥饼等。该店于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来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这家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供应市场,受到顾客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这使得该店变成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颇为讲究,选料十分严格,先把鲜猪腿肉剁成肉泥,接着拌上肉冻以及其他佐料,再包进薄薄的面皮里,随后上笼蒸熟,肉冻化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为一笼,搭配姜丝酱醋,味道异常鲜美。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除了鲜肉汤包外,他们还会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以及什锦汤包等 。

小桃园煨汤

“小桃园”是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这家小吃店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该店创始于1946年,当时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开始经营煨汤,店名叫做“筱陶袁”。解放后,店名谐音化为“小桃园”,这家店是著名的“煨汤专家” 。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卦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其中瓦罐鸡汤最驰名。它的原料是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先将其剁成鸡块,接着放入油锯爆炒,然后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先用旺火烧熟,再用小火煨透,最终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谈炎记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384号,此地距离利济路口并不远 ,它是在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所创办的 。专门经营水饺将近八十年,有独特的制作水饺技艺,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皮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标准,用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用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让水饺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名师谈银山近几年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研制出厂米水饺,研制出三鲜水饺,研制出鸡茸水饺,研制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这些新品种能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蔡林记热干面 

蔡林记热干面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854号,正对着水塔。它生意红火,每天的销售量大概有15000碗,接待的食客超过一万人 。

热干面和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一同被称作我国五大名面。它和凉面不同,也和汤面不一样。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面条基本煮熟,接着捞起来排油摊凉,吃的时候再在开水里滚烫几下,沥水后,加入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调料拌匀。吃起来香气扑鼻,耐嚼且有味。李包源于三十年代初期在汉口长堤街卖汤面,他担心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就把汤面捞起来晾在案上,结果不小心撞倒油壶,于是他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将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后拌上佐料,面条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引得人们争相购食。有人问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夸赞热干面不错,他便自此专门售卖这种面条。一些饮食摊贩见他生意红火,便向他学习手艺,也开始卖起热干面来。如今武汉的大街小巷遍布热干面馆和摊点,热干面是武汉人早餐喜爱的小吃之一 。蔡林记

老谦记牛肉豆丝

老谦记是一家风味小吃店,它坐落在武昌司门口,主要经营牛肉豆丝,还兼管牛肉汤菜,也提供随意小酌服务。

豆丝的原料有绿豆、大米等,先将其磨碎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皮,再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豆丝,吃法多样,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的时候可按顾客要求操作,能枯炒,也能软炒,两种炒法味道各有特色,区别仅在于火候。炒牛肉豆丝的主要原料有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另外添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 。吃起来牛肉酥滑又鲜嫩,豆丝绵软且滋润,牛肉的味道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面窝同样是武汉人喜爱的早点之一,它制作起来很简单,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大多是摊点在经营,也有的是饮食店兼管,不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店铺。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它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 。那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 ,此人叫昌智仁 。他见卖烧饼生意不佳 ,便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 。他经过反复琢磨后,让铁匠打制了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往铁勺内浇入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再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了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这些米饼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将其称为面窝,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了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武汉的风味小吃品种很多,不能一一详细介绍,兹再列举数种,供有兴趣者选择品尝:

五芳斋汤圆 "五芳斋"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1207号,邻近兰陵路口,经营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的宁波风味汤圆。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

民生全科小汤圆 由汉口民生路212号的民生甜食店创制,体形小巧,清香纯甜。

福庆和米粉 "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5号,在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著称。粉质钦滑,味鲜可口。

雅园米粉馆坐落在武昌解放路383号,它创办于1935年,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且以牛肉粉著称;田恒启粉馆位于汉口花楼街252号,其经营的糊汤粉很有特色,是用鲜鱼加料熬制而成,再加上淀粉成为糊状,米粉烫好后盛在有鲜汤的碗内,接着撒上葱花、胡椒,十分可口,还备有油条配食,经济实惠,食客众多 。

楚宝桂花赤豆汤 楚宝熟食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911号,在六渡桥下首。桂花赤豆场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宝庆面馆处在汉口利济路171号,它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以经营湖南宝庆、新化一带传统的牛肉面而闻名,该店的牛肉面有独特之处,牛肉选用老黄牛的腿肉,用粗壮梗长的甘草作配料,面条制成韭叶形,装碗呈元宝状,味道十分鲜美。一品香甜食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5号,在公安路附近 。它开业已经半个多世纪了,除了经营甜食之外,还会制作一品大包,这种大包被人们称作一品香大包,它的皮很薄,馅很美味,在远近的地方都非常有名。

顺香居重油烧梅 "顺香居"位于汉口花楼街、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该店的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形如银菊,味道鲜美,久负盛名;

老会宾五叶梅 位于汉口六渡桥的老会宾酒楼制作的宴会名点五叶梅颇具匠心:不仅皮薄馅鲜,而且造型美观,形如五叶梅,五角上分别有红火腿末、蛋黄末、绿香菜、白虾仁、黑发菜,五彩缤纷,诱人食欲。

橘颂饼 是东湖风景区听涛酒家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名点,饼形似橘,红中透白、颇具红橘傲霜之态。橘红是油炸的结果,霜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诗《橘颂》命名,颇有诗意。

东坡饼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爱吃的一种饼,人们以其号命名,叫东坡饼,流传至今,是黄州城、鄂州市的传统食品。汉阳归元寺素餐馆仿制供应,颇受欢迎。

油香 油香本是北方的油炸食品,经襄樊市传人武汉市,为市民喜爱的早点之一,以油香扑鼻得名。武汉街头到处都有供应。

发米粑 又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小孩则叫粑粑。从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爱吃的一种早点。制法是把大米磨浆发酵,加上面粉、白糖、纯碱等调匀炕熟。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价廉物美,到处都有供应。

武汉街头早晚都有什锦豆腐脑供应,它是在豆腐脑里加上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和调料制成的,吃起来脑嫩米滋、馓酥、菜脆,能让人尝尽多种味道,非常鲜美 。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3.201.137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武汉小吃大揭秘,舌尖上的独特风味你尝过吗?

发布时间:2025-09-04 07:00:15

武汉小吃大揭秘,舌尖上的独特风味你尝过吗?

武汉有很多风味小吃品种,没办法一一详细介绍,现在再列举几种,供有兴趣的人选择品尝:

“五芳斋”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207号,此地临近兰陵路口,它经营的汤圆具有宁波风味,其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作为馅料,“五芳斋”有着“宁波汤圆大王”的美誉 。

民生全科小汤圆是由民生甜食店创制的,民生甜食店位于汉口民生路212号,它体形小巧,味道清香纯甜。

福庆和米粉的“福庆和”位于汉口中山大道855号,处于六渡桥一带,它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而闻名,其米粉粉质钦滑,味道鲜爽可口。

雅园米粉馆位于武昌解放路383号,创办于1935年,经营湖南风味米粉,以牛肉粉闻名。田恒启粉馆在汉口花楼街252号,经营的糊汤粉很有特色,是用鲜鱼加料熬制,加入淀粉成糊状,将米粉烫好盛入有鲜汤的碗内,再撒上葱花、胡椒,非常可口,还备有油条配食,经济实惠,食客众多。

楚宝熟食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911号,处于六渡桥下首,这里有楚宝桂花赤豆汤。桂花赤豆汤由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且不腻 。

宝庆牛肉面宝庆面馆坐落于汉口利济路171号,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以经营湖南宝庆、新化一带传统牛肉面闻名。该店的牛肉面有特色,牛肉选用老黄牛腿肉,用粗壮梗长的甘草作配料,面条制成韭叶形,入碗装成元宝状,味道鲜美。一品香大包一品香甜食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5号,在公安路附近 。[]

顺香居重油烧梅,它位于汉口花楼街与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将近五十年的老店。这家店的烧梅油很重,却不会让人觉得腻,形状如同银菊,味道十分鲜美,长久以来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老会宾酒楼位于汉口六渡桥 ,酒楼制作的宴会名点五叶梅颇具匠心 。它皮薄馅鲜 ,造型美观 ,形如五叶梅 。其五角上分别有红火腿末 、蛋黄末 、绿香菜 、白虾仁 、黑发菜 ,五彩缤纷 ,诱人食欲 。

橘颂饼是东湖风景区听涛酒家创制的名点,它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做的,饼的形状如同橘子,颜色红中透白,很有红橘傲霜的姿态,其中橘红是油炸形成的,霜是外撒的白糖,它以屈原的名诗《橘颂》来命名,颇具诗意。

东坡饼是一种饼,它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爱吃的,人们用苏轼的号为其命名,称它为东坡饼,这种饼流传至今,是黄州城、鄂州市的传统食品,汉阳归元寺素餐馆仿制供应它,很受人们欢迎 。

油香原本是北方的油炸食品,它经由襄樊市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喜爱的早点之一,因其油香扑鼻而得名,在武汉街头到处都有供应。

发米粑因成对售卖被称作对耙,小孩称其为粑粑。它从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早点。其制作方法是,先将大米磨成浆发酵,再加入面粉、白糖、纯碱等搅拌均匀后炕熟。它的外壳呈现金黄焦脆的状态,内部洁白软润。因其价格便宜且质量好,所以到处都有售卖 。

什锦豆腐脑在武汉街头早晚都有供应,它是在豆腐脑里加入了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和调料,才被称作什锦豆腐脑。吃的时候,脑嫩米滋,馓子酥脆,菜丁脆爽,能让人品尝到多种味道,非常鲜美。

武汉小吃之热干面的起源

请提供具体的句子内容,以便我进行改写。

热干面是武汉地区传统小吃之一,它有着50余年历史。据说,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一个夏天晚上,李包剩下许多面没卖完,他担心面发馊变质,就把面条煮熟捞起,晾在案板上。收拾东西时,李包不小心把油壶里的麻油泼在了面条上 。他当时突然想出一个主意,干脆把麻油和面条搅拌在一起,接着把面条扇凉。第二天早晨,李包把拌了麻油的面条放在开水里烫热,再把水沥干后放进碗里,随后加上卖凉粉时用的调料。人们看到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干面条,感觉十分新鲜;尝上一碗,竟有难以言表的美味,于是纷纷争着购买。吃过面条后,有人询问李包所卖的面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热干面”。从那以后,李包舍弃了凉粉,专门开始售卖“热干面”,并且还收了许多徒弟。几年过后,有个姓蔡的徒弟在汉口满春路开了一家热干面馆,店名为“蔡林记”,这家店逐渐发展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知名店铺。后来店铺迁到中山大道水塔对面,改名为武汉热干面馆。热干面跟凉面不一样,也和汤面不同。制作时,先把面条煮熟,拌上油后摊凉,吃的时候再放到沸水里烫热,加上芝麻酱、辣椒酱、榨菜、葱、姜、蒜、酱油和香醋等,有独特的风味。如今,武汉热干面已闻名全国,它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一同被称作我国五大名面。

武汉热干面味道很棒。我曾在武汉生活过四年,离开武汉六年了,却依旧爱吃热干面。只是外面卖的热干面,就是没有武汉当地热干面的那种味道 。

武汉特色小吃与传说

1)热干面的诞生



热干面是在偶然机会下问世的。大约70年前,汉口长堤街关帝庙一带有个姓李的熟食小贩,因为脖子上长了肉瘤,所以别人称他“李包”。他原本卖的是凉粉和汤面。某一年夏天,他沿街叫卖一天后回到家,还剩下不少面条。他担心面条会馊掉,就把面条煮了一下,捞起来放在案板上晾凉,没想到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壶,油全泼在了面上 。李包感到懊丧,随后灵机一动,他索性把面条和麻油搅拌均匀,接着扇凉,第二天一大早便拿去市场售卖。他把面在水里烫了几下,捞起来放在碗里,再加上佐料卖给顾客。有人询问:“这是什么面?”李包不假思索地回答:“热干面”,这天的面条比以往任何一天都卖得好,一个新的小吃就在这偶然的失误中诞生了。



2)武汉小吃十二绝



汉皇风光最繁华,廿里嚣尘百万家

不是文人才笔大,焉能写尽各生涯

芝麻馓子叫凄凉,黄口鸣锣卖小糖

水饺汤圆猪血担,夜深还有满街梆

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

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

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亦廉

麻雀头酥鹅颈软,豆黄饼肥藕鱼圆



3)武汉小吃名店



老通城有三鲜豆皮,四季美有汤包,小桃园有煨汤,老谦记有豆丝,蔡林记有热干面,谈炎记有水饺,顺香居有烧梅,福庆和有米粉,鲁源兴有米酒,五芳斋有汤圆,田启恒有糊汤粉,谢荣德有面窝。



4)湖北名菜——鱼圆传奇



鱼圆是湖北民间传统的菜品,在逢年过节喜庆的时候,餐桌上都少不了鱼圆。鱼圆制作起源于楚文王时代,据说文王熊资有一次吃鱼时被刺卡住了喉咙,他当即愤怒地斩杀了厨师,从那以后,文王吃鱼时,厨师必定先斩下鱼头,剥去鱼皮,剔除鱼刺,再剁细制成鱼丸 。



5)湖北名菜“龙凤配”



“龙凤配”是古荆州一道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传统名菜,后来传入了武汉。传说三国时期刘备前往东吴招亲,之后与孙夫人一同回到荆州,当地百姓为庆贺这一段“龙凤呈祥”的美好故事,采用了用鳝鱼比作龙、用鸡比作凤的形象方式,烹制出了这道流传了千百年的名菜。在喜宴尤其是婚宴上,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来象征吉祥如意 。



6)湖北名菜——东坡肉的来历



东坡肉是古黄州一带的名菜,有着900多年历史,后来传入了武汉。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在这期间,他常常亲自烹制各种菜肴,和诗友、棋友一起对酌。有一次,他和客人下棋,直到棋局结束才想起锅里的肉,急忙跑到厨房。他感觉香气扑鼻,揭开锅一看,只见肉色红艳。他尝了一块,满嘴醇香,糯而不腻,客人们更是纷纷称赞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便把他创造的这道菜取名 为“东坡肉”。



7)毛脚女婿与吊子煨汤



武汉人非常注重煨汤,每逢过年过节,家里有贵宾来拜访,尤其是“毛脚女婿”首次登门,一定会用煨汤来招待。女婿上门的时候,还会在汤里放入细粉丝或者鱼圆,以此表示情意深厚长远以及婚姻美满圆满。煨汤的罐子通常多用U形陶罐,一般被称作吊子 。



8)婚俗趣谈说三茶



一般说来,在武汉,男女缔亲之前有讲究。这讲究是“三茶”礼节。“三茶”是指,男女订婚以后,男方要在春节、端午、中秋这三个重要节日向女方家中馈赠礼品。礼品主要是食物,像茶叶、糕点、鱼肉、烟酒等,俗称送茶或送节礼,一年三次,合起来称作“三茶” 。

武汉名小吃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它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而闻名,有“豆皮大王”的称号。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原址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这里曾是城乡通道,所以名为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名为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传统小吃豆皮进行锐意改进,使其配合甜食推向市场,很受欢迎。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绿豆和大米混合磨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薄皮,然后在薄皮内包入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最后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料制作馅料,从而创制出三鲜豆皮。这种豆皮的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愈发脍炙人口。毛泽东品尝了四次,每次都给予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是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这家小吃店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其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比如春天炸春卷,夏天卖冷食,秋天炒毛蟹,冬天打酥饼等。该店于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来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这家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供应市场,受到顾客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这使得该店变成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颇为讲究,选料十分严格,先把鲜猪腿肉剁成肉泥,接着拌上肉冻以及其他佐料,再包进薄薄的面皮里,随后上笼蒸熟,肉冻化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为一笼,搭配姜丝酱醋,味道异常鲜美。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除了鲜肉汤包外,他们还会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以及什锦汤包等 。

小桃园煨汤

“小桃园”是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这家小吃店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该店创始于1946年,当时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开始经营煨汤,店名叫做“筱陶袁”。解放后,店名谐音化为“小桃园”,这家店是著名的“煨汤专家” 。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卦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其中瓦罐鸡汤最驰名。它的原料是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先将其剁成鸡块,接着放入油锯爆炒,然后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先用旺火烧熟,再用小火煨透,最终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谈炎记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384号,此地距离利济路口并不远 ,它是在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所创办的 。专门经营水饺将近八十年,有独特的制作水饺技艺,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皮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标准,用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用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让水饺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名师谈银山近几年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研制出厂米水饺,研制出三鲜水饺,研制出鸡茸水饺,研制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这些新品种能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蔡林记热干面 

蔡林记热干面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854号,正对着水塔。它生意红火,每天的销售量大概有15000碗,接待的食客超过一万人 。

热干面和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一同被称作我国五大名面。它和凉面不同,也和汤面不一样。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面条基本煮熟,接着捞起来排油摊凉,吃的时候再在开水里滚烫几下,沥水后,加入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调料拌匀。吃起来香气扑鼻,耐嚼且有味。李包源于三十年代初期在汉口长堤街卖汤面,他担心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就把汤面捞起来晾在案上,结果不小心撞倒油壶,于是他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将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后拌上佐料,面条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引得人们争相购食。有人问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夸赞热干面不错,他便自此专门售卖这种面条。一些饮食摊贩见他生意红火,便向他学习手艺,也开始卖起热干面来。如今武汉的大街小巷遍布热干面馆和摊点,热干面是武汉人早餐喜爱的小吃之一 。蔡林记

老谦记牛肉豆丝

老谦记是一家风味小吃店,它坐落在武昌司门口,主要经营牛肉豆丝,还兼管牛肉汤菜,也提供随意小酌服务。

豆丝的原料有绿豆、大米等,先将其磨碎成浆,接着在锅里摊成皮,再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豆丝,吃法多样,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的时候可按顾客要求操作,能枯炒,也能软炒,两种炒法味道各有特色,区别仅在于火候。炒牛肉豆丝的主要原料有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另外添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 。吃起来牛肉酥滑又鲜嫩,豆丝绵软且滋润,牛肉的味道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面窝同样是武汉人喜爱的早点之一,它制作起来很简单,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大多是摊点在经营,也有的是饮食店兼管,不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店铺。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它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 。那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 ,此人叫昌智仁 。他见卖烧饼生意不佳 ,便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 。他经过反复琢磨后,让铁匠打制了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往铁勺内浇入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再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了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这些米饼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将其称为面窝,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了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武汉的风味小吃品种很多,不能一一详细介绍,兹再列举数种,供有兴趣者选择品尝:

五芳斋汤圆 "五芳斋"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1207号,邻近兰陵路口,经营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的宁波风味汤圆。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

民生全科小汤圆 由汉口民生路212号的民生甜食店创制,体形小巧,清香纯甜。

福庆和米粉 "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5号,在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著称。粉质钦滑,味鲜可口。

雅园米粉馆坐落在武昌解放路383号,它创办于1935年,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且以牛肉粉著称;田恒启粉馆位于汉口花楼街252号,其经营的糊汤粉很有特色,是用鲜鱼加料熬制而成,再加上淀粉成为糊状,米粉烫好后盛在有鲜汤的碗内,接着撒上葱花、胡椒,十分可口,还备有油条配食,经济实惠,食客众多 。

楚宝桂花赤豆汤 楚宝熟食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911号,在六渡桥下首。桂花赤豆场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宝庆面馆处在汉口利济路171号,它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以经营湖南宝庆、新化一带传统的牛肉面而闻名,该店的牛肉面有独特之处,牛肉选用老黄牛的腿肉,用粗壮梗长的甘草作配料,面条制成韭叶形,装碗呈元宝状,味道十分鲜美。一品香甜食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5号,在公安路附近 。它开业已经半个多世纪了,除了经营甜食之外,还会制作一品大包,这种大包被人们称作一品香大包,它的皮很薄,馅很美味,在远近的地方都非常有名。

顺香居重油烧梅 "顺香居"位于汉口花楼街、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该店的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形如银菊,味道鲜美,久负盛名;

老会宾五叶梅 位于汉口六渡桥的老会宾酒楼制作的宴会名点五叶梅颇具匠心:不仅皮薄馅鲜,而且造型美观,形如五叶梅,五角上分别有红火腿末、蛋黄末、绿香菜、白虾仁、黑发菜,五彩缤纷,诱人食欲。

橘颂饼 是东湖风景区听涛酒家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名点,饼形似橘,红中透白、颇具红橘傲霜之态。橘红是油炸的结果,霜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诗《橘颂》命名,颇有诗意。

东坡饼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爱吃的一种饼,人们以其号命名,叫东坡饼,流传至今,是黄州城、鄂州市的传统食品。汉阳归元寺素餐馆仿制供应,颇受欢迎。

油香 油香本是北方的油炸食品,经襄樊市传人武汉市,为市民喜爱的早点之一,以油香扑鼻得名。武汉街头到处都有供应。

发米粑 又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小孩则叫粑粑。从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爱吃的一种早点。制法是把大米磨浆发酵,加上面粉、白糖、纯碱等调匀炕熟。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价廉物美,到处都有供应。

武汉街头早晚都有什锦豆腐脑供应,它是在豆腐脑里加上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和调料制成的,吃起来脑嫩米滋、馓酥、菜脆,能让人尝尽多种味道,非常鲜美 。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