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7 11:02:11 | 信息编号:72326 |
没吃过羊蝎子?那可不足以谈北京的冬天
“天冷了,今晚去吃羊蝎子吧!”北京友人说。
在京城,售卖爆炒蝗虫和炙烤蜈蚣的铺子,西单一带成片聚集。 像我这样听闻“羊脊骨”便下意识联想到蜈蚣,脚步都变得极快的,应当为数不少(南方有句俗语,形容跑得飞快,发辫都被风竖了起来)。这个称谓,对于忌惮食用节肢动物的人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北京的大街小巷,常见有标着“羊蝎子”字样的铺面,还有的索性写成了羊“羯”子,大概觉得这个半羊半虫的名字还不够叫人发懵。
对于从未体验过的事物,人们根本没有立场妄加评判。喜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因为探究心理,进而品味佳肴。事实证明,羊蝎子确实非常值得品尝。
“羊蝎子”其实是一种羊肉火锅,锅底是用羊的尾龙骨熬制,这种骨头形状一节节弯折,看起来像蝎子,所以叫这个名字。部分商家为了让名字更吸引人,把“蝎”字改成了“羯”字。
北京人喜欢吃羊肉,这种口味与草原男子类似。相传在康熙时期,一位蒙古亲王打猎归来,闻到新来的厨师正在给仆人炖羊脊骨,香味四溢。亲王品尝后非常喜欢这道菜,将其命名为“羊蝎子”,并作为王府的菜谱,后来逐渐传到民间。民间有谚语称“吃猪肉不如吃牛肉,吃牛肉不如吃羊肉”,北方火锅都少不了羊肉,人们对羊肉的膻味毫不介意,甚至有人认为没有膻味的羊肉不好吃。冬季来临,人们容易联想到享用一顿驱寒暖腹的食物,因此,羊脊骨便成了当地民众在寒冷季节相聚的首选菜肴。
如今多数羊蝎子铺子,都备有自家酿造的佐酒饮品,诸如蝎子酒、鹿鞭酒之类。这些酒品原本与羊蝎子风马牛不相及,却因店名而被牵强联系,平添了些许别样情趣。店门口的透明容器里,可以清楚看见成千上万只微小的蝎子,肢体摊开,旁边还混杂着些不明的草药。那浅黄澄的液体,无论从视觉还是口感,都正中那些慕名而来的食客下怀。
椅子还没焐暖,一个装满羊脊骨的大铁锅已经端了过来,里面热气升腾。师傅把煮熟的羊骨头切成块块,深红色的调料汁冒着泡,还翻着白色的水花。羊脊骨火锅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清炖,一种是带调料,或者按汤色,有红汤也有白汤。清炖的汤就是只放骨头慢慢熬,等熬成奶白色,汤里还能看见骨头里的油花,味道鲜美又清香。这让我回忆起老家的瓦罐煨汤,不同的是,带着草原的野味。
制作酱汤的锅底,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但大致的味道是咸中带辣,辣度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可以随意选择。用大勺子舀一勺上来,里面包含着干辣椒、香叶和大料(在南方也被称作八角)等香料。红色的汤底融合了骨头熬制出的浓稠精华,与清汤相比,呈现出更加辛辣和芬芳的风味。通过这一餐,可以略略了解南北方人的饮食差异。大多数北方人在吃火锅时,并不直接喝汤底,而是更注重品尝其中的味道。而南方人,第一勺总爱先鉴定汤的鲜甜。但并无绝对,因人而异。
挑选羊肉需要留意,主要分为绵羊和山羊两种类型,羊蝎子与普通涮羊肉通常选用绵羊,因为它的肉质更为细嫩,腥膻气也较轻;山羊活动能力强,因此肉质弹性更佳,但吃起来口感会偏硬一些。据了解,过去北京人在吃羊肉方面特别在意品质。春天时将小羊圈养在城区,天气转暖便将其转移至山林。深山之中草料丰富且环境阴凉,经过一个夏天的成长,羊只变得很强壮且肉质肥美,之后再将其运回北京。尤为巧妙的是,返回京城途中,路过玉泉山时,让羊群稍作停留,饮用了些泉水,以清洗肠胃,使得羊肉不仅保持鲜嫩,还去除了部分腥膻气息。
锅水沸腾,筷子就能使用,夹取心仪已久的羊蝎子。传统的食用方式,无需顾及文雅、细腻。拨开厚厚的调料和热气,用筷子夹到碗里,再用手抓着啃食。羊蝎子骨肉交织,肉质虽少却鲜嫩多汁,品尝的诀窍在于“刮骨吸髓”,吃完肉后,骨头里的髓也要设法吸干净,发出“滋滋”的声响。所以,如果担心别人看到吃骨头时的难看样子,害怕吃得不够爽快,那么在挑选一起吃羊蝎子的人选时,最好提前做些考虑。
《本草纲目》中提到,羊髓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物,性质甘甜、温和且没有毒性,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孙思邈也认为,长期服用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有些人说话口齿不清,会使用吸管辅助。羊骨髓融合了羊本身的鲜味和浓郁的汤汁,味道层次丰富,粤语里有一句俗语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感觉,那就是吃完还想再吃一次!
当锅中羊蝎子堆积如山,最终变成一堆骨头时,留下的便是炖煮许久后的锅底了。这时候还不能结束,因为还有些人还没吃饱,可以再放些腿肉下去,涮出来香气扑鼻,连蘸料都不需要。特别值得一试的是冰豆腐,也叫做冻豆腐。这种豆腐表面布满蜂窝状结构,放入锅中煮沸后,如同海绵般饱吸汤汁,咬开时,羊蝎子锅底的鲜美甘甜与豆腐的口感完美结合,让人大快朵颐。
最终,部分食肉者已觉腹满,另一些则将面条当作主要食粮下锅,再略微烫煮些青菜,诸如蒿子秆之类,便算是尽情享受了。
这顿以羊蝎子火锅闻名的用餐接近尾声,胃口大的,觉得火锅过于油腻的,还可以选一道京味小吃——烤窝窝头。这种吃法类似西餐时蘸牛油吃蒜香小包子,窝窝头的两面经过油炸变得香脆。上窝窝头时通常会配一小盘青方,这种臭豆腐乳表面呈灰色,有类似蛇皮的纹路。那点食物,外地人刚一闻,是排泄物一样的恶臭,本地人却把这道菜当作类似榴莲的珍品,闻着难闻,吃起来美味。价格实惠的臭豆腐,搭配着空心的馍馍一起食用,堪称顶级佳肴,越嚼越有滋味,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北京居民在此地居住已有数百年历史,众多访客也频繁到此地。当地的饮食风味经过融合各地特色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有广为人知且备受赞誉的羊蝎子,也有外地人不太欣赏的臭豆腐乳。这座饱经沧桑的都城,在口味追求上除了美味,更注重的是朴实。
文章授权:地道风物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 |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2.166.1 |
没吃过羊蝎子?那可不足以谈北京的冬天
“天冷了,今晚去吃羊蝎子吧!”北京友人说。
在京城,售卖爆炒蝗虫和炙烤蜈蚣的铺子,西单一带成片聚集。 像我这样听闻“羊脊骨”便下意识联想到蜈蚣,脚步都变得极快的,应当为数不少(南方有句俗语,形容跑得飞快,发辫都被风竖了起来)。这个称谓,对于忌惮食用节肢动物的人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北京的大街小巷,常见有标着“羊蝎子”字样的铺面,还有的索性写成了羊“羯”子,大概觉得这个半羊半虫的名字还不够叫人发懵。
对于从未体验过的事物,人们根本没有立场妄加评判。喜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因为探究心理,进而品味佳肴。事实证明,羊蝎子确实非常值得品尝。
“羊蝎子”其实是一种羊肉火锅,锅底是用羊的尾龙骨熬制,这种骨头形状一节节弯折,看起来像蝎子,所以叫这个名字。部分商家为了让名字更吸引人,把“蝎”字改成了“羯”字。
北京人喜欢吃羊肉,这种口味与草原男子类似。相传在康熙时期,一位蒙古亲王打猎归来,闻到新来的厨师正在给仆人炖羊脊骨,香味四溢。亲王品尝后非常喜欢这道菜,将其命名为“羊蝎子”,并作为王府的菜谱,后来逐渐传到民间。民间有谚语称“吃猪肉不如吃牛肉,吃牛肉不如吃羊肉”,北方火锅都少不了羊肉,人们对羊肉的膻味毫不介意,甚至有人认为没有膻味的羊肉不好吃。冬季来临,人们容易联想到享用一顿驱寒暖腹的食物,因此,羊脊骨便成了当地民众在寒冷季节相聚的首选菜肴。
如今多数羊蝎子铺子,都备有自家酿造的佐酒饮品,诸如蝎子酒、鹿鞭酒之类。这些酒品原本与羊蝎子风马牛不相及,却因店名而被牵强联系,平添了些许别样情趣。店门口的透明容器里,可以清楚看见成千上万只微小的蝎子,肢体摊开,旁边还混杂着些不明的草药。那浅黄澄的液体,无论从视觉还是口感,都正中那些慕名而来的食客下怀。
椅子还没焐暖,一个装满羊脊骨的大铁锅已经端了过来,里面热气升腾。师傅把煮熟的羊骨头切成块块,深红色的调料汁冒着泡,还翻着白色的水花。羊脊骨火锅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清炖,一种是带调料,或者按汤色,有红汤也有白汤。清炖的汤就是只放骨头慢慢熬,等熬成奶白色,汤里还能看见骨头里的油花,味道鲜美又清香。这让我回忆起老家的瓦罐煨汤,不同的是,带着草原的野味。
制作酱汤的锅底,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但大致的味道是咸中带辣,辣度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可以随意选择。用大勺子舀一勺上来,里面包含着干辣椒、香叶和大料(在南方也被称作八角)等香料。红色的汤底融合了骨头熬制出的浓稠精华,与清汤相比,呈现出更加辛辣和芬芳的风味。通过这一餐,可以略略了解南北方人的饮食差异。大多数北方人在吃火锅时,并不直接喝汤底,而是更注重品尝其中的味道。而南方人,第一勺总爱先鉴定汤的鲜甜。但并无绝对,因人而异。
挑选羊肉需要留意,主要分为绵羊和山羊两种类型,羊蝎子与普通涮羊肉通常选用绵羊,因为它的肉质更为细嫩,腥膻气也较轻;山羊活动能力强,因此肉质弹性更佳,但吃起来口感会偏硬一些。据了解,过去北京人在吃羊肉方面特别在意品质。春天时将小羊圈养在城区,天气转暖便将其转移至山林。深山之中草料丰富且环境阴凉,经过一个夏天的成长,羊只变得很强壮且肉质肥美,之后再将其运回北京。尤为巧妙的是,返回京城途中,路过玉泉山时,让羊群稍作停留,饮用了些泉水,以清洗肠胃,使得羊肉不仅保持鲜嫩,还去除了部分腥膻气息。
锅水沸腾,筷子就能使用,夹取心仪已久的羊蝎子。传统的食用方式,无需顾及文雅、细腻。拨开厚厚的调料和热气,用筷子夹到碗里,再用手抓着啃食。羊蝎子骨肉交织,肉质虽少却鲜嫩多汁,品尝的诀窍在于“刮骨吸髓”,吃完肉后,骨头里的髓也要设法吸干净,发出“滋滋”的声响。所以,如果担心别人看到吃骨头时的难看样子,害怕吃得不够爽快,那么在挑选一起吃羊蝎子的人选时,最好提前做些考虑。
《本草纲目》中提到,羊髓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物,性质甘甜、温和且没有毒性,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孙思邈也认为,长期服用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有些人说话口齿不清,会使用吸管辅助。羊骨髓融合了羊本身的鲜味和浓郁的汤汁,味道层次丰富,粤语里有一句俗语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感觉,那就是吃完还想再吃一次!
当锅中羊蝎子堆积如山,最终变成一堆骨头时,留下的便是炖煮许久后的锅底了。这时候还不能结束,因为还有些人还没吃饱,可以再放些腿肉下去,涮出来香气扑鼻,连蘸料都不需要。特别值得一试的是冰豆腐,也叫做冻豆腐。这种豆腐表面布满蜂窝状结构,放入锅中煮沸后,如同海绵般饱吸汤汁,咬开时,羊蝎子锅底的鲜美甘甜与豆腐的口感完美结合,让人大快朵颐。
最终,部分食肉者已觉腹满,另一些则将面条当作主要食粮下锅,再略微烫煮些青菜,诸如蒿子秆之类,便算是尽情享受了。
这顿以羊蝎子火锅闻名的用餐接近尾声,胃口大的,觉得火锅过于油腻的,还可以选一道京味小吃——烤窝窝头。这种吃法类似西餐时蘸牛油吃蒜香小包子,窝窝头的两面经过油炸变得香脆。上窝窝头时通常会配一小盘青方,这种臭豆腐乳表面呈灰色,有类似蛇皮的纹路。那点食物,外地人刚一闻,是排泄物一样的恶臭,本地人却把这道菜当作类似榴莲的珍品,闻着难闻,吃起来美味。价格实惠的臭豆腐,搭配着空心的馍馍一起食用,堪称顶级佳肴,越嚼越有滋味,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北京居民在此地居住已有数百年历史,众多访客也频繁到此地。当地的饮食风味经过融合各地特色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有广为人知且备受赞誉的羊蝎子,也有外地人不太欣赏的臭豆腐乳。这座饱经沧桑的都城,在口味追求上除了美味,更注重的是朴实。
文章授权:地道风物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