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重磅启动!40余家媒体齐聚一堂走进西安啦
更新时间:2025-08-08 14:01:38 信息编号:71156

重磅启动!40余家媒体齐聚一堂走进西安啦

浏览人气:13

重磅启动!40余家媒体齐聚一堂走进西安啦

8月5日,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举办的“品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畅游历史悠久的西安——2025西安文化旅游媒体之旅”活动在西安隆重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超过40家媒体的记者以及文化旅游界的知名人士云集这座古都,对西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的探访,共同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创新相结合所散发出的独特吸引力。

西安文旅

,赞3

活动第一天,媒体团在各非遗体验点间来回穿梭,深入体验了面塑艺术、传统缠花技艺以及半生缘盘扣的制作过程,这三大非遗技艺各具特色。在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他们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亲手制作了非遗精品,亲眼目睹了西安在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

莲湖精巧面塑

莲湖精巧面塑体验现场,西安市非遗“面塑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倍源的作品让人惊叹不已。这位80后的青年自小便沉浸在面塑艺术的氛围中,即便在日本雕塑专业学习期间参与了“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国际知名动漫的制作,但他回国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继承家族的古老技艺。凭借高超的技艺,张倍源在2024年荣获了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以及光明网共同举办的“中国年度非遗人物100名”称号,其作品亦成功登上了国家级的演出舞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在那里,他制作的面塑作品“龙辰辰”惊艳四座,让全球观众感受到了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他不仅亲自担任了央视节目《别开生面》和《无界长安》的画面设计、道具制作以及主演,还在2024年的微博之夜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张倍源巧妙地将动漫元素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为面塑艺术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活力。他的《舞全运》等系列作品,不仅完美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因而受到了众多博物馆和展览的青睐。目前,他通过开设面塑教学课程,使得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传统缠花技艺

传统缠花展区中,第四代传承者孙莹通过“指尖上的艺术”展现了非遗的韵味。身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孙莹曾屡次为外交部定制外交礼品。她所传承的缠花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并在2025年成功入选了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门集绘画、剪纸、刺绣等多种技艺于一体的“立体绣花”艺术,在她的巧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孙莹的作品不仅被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和西安市非遗博物馆永久保存,而且已经走出国门,在日本举办了作品展,并且作为外交礼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从西部文博会到丝路春晚,从高校非遗工坊到社区展演,孙莹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了缠花技艺的持续传承。

陕菜博物馆

陕菜博物馆内,“千年陕菜,国潮之源”的文化画卷正缓缓铺展。馆内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以及大师现场表演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展现了陕菜的历史发展、烹饪技巧及其文化底蕴,使媒体团在观赏器物、追寻起源、研学交流以及品鉴美食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陕菜文化的深厚与丰富。李记搅团,这份传承百年的美味,作为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已传承至第四代。以玉米面为主料的这道特色小吃,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岁月沉淀的浓郁香气。

西安市非遗博物馆

西安市非遗博物馆,作为西北地区首家正式挂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收藏了大量的非遗珍品,是全面展示西安非遗文化风貌的关键平台;而长安旗袍的制作技艺,自清朝晚期兴起,凭借其精细的针法和线迹,展现了东方美学之韵,已于2025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半生缘盘扣制作这一非遗项目巧妙地将现代文化与时尚潮流相融合,将长安文化特色融入传统工艺之中,通过时尚的设计手法,使非遗文化从衣物装饰跃升至艺术展示的舞台。这一代代相传的非遗技艺,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手工盘扣系列,在各类赛事和市场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它还多次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代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展览和交流活动,并被选为珍贵的友好礼品赠送给各国元首。

西安鼓乐东仓乐社

西安鼓乐东仓乐社的演出无疑是活动的高潮所在。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它在2009年成功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东仓乐社致力于传承隋唐时期的古乐,通过“坐乐”和“行乐”两种表演形式,生动地演绎了《将军令》、《群英宴》等众多经典曲目。赵筱民,作为西安鼓乐传承人,是“一代宗师”赵庚辰先生的儿子,也是其嫡系传人。他不仅是陕西省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且精通鼓、铜器、笙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西安鼓乐的传承和推广工作,并曾前往德国、日本等国家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在激昂的鼓乐声中,各式传统乐器此起彼伏,庄重的宫廷曲调和繁复的节奏完美复现了千年前的雅俗共赏音乐盛世。乐社持之以恒地每日进行排练,同时通过校园推广、数字化保存等多种途径,让这些古老的旋律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当《尺调坐乐全套》的优美旋律悠扬响起,媒体团队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进行了对话。

此次“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全媒体传播手段,全方位展示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勃勃生机,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推动了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使得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得以持续绽放。

西安文旅出品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 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娱乐之家人才站上看到的!
发布者所在地区(仅供参考),IP:10.2.228.89
三个小贴士:求职如何简单的识别信息的真假[?]
本信息来源于娱乐之家人才站 www.ylzjrcz.com
1、打电话/QQ咨询时,应第一时间询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例如:询问具体的场所名字/具体地址/等等常规的信息问题。
2、询问得到的信息,可发给各大QQ群/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多方面/多网站/多渠道进行参考求证,综合各方面考察清楚。
3、内容只供参考,一切三思而后行。如发现此信息涉及虚假,违规等内容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本站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娱乐之家人才站(夜场首选平台)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娱乐之家资讯网www.ylzjrcz.com
特别提示:求职请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娱乐之家资讯网

重磅启动!40余家媒体齐聚一堂走进西安啦

发布时间:2025-08-08 14:01:38

重磅启动!40余家媒体齐聚一堂走进西安啦

8月5日,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举办的“品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畅游历史悠久的西安——2025西安文化旅游媒体之旅”活动在西安隆重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超过40家媒体的记者以及文化旅游界的知名人士云集这座古都,对西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的探访,共同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创新相结合所散发出的独特吸引力。

西安文旅

,赞3

活动第一天,媒体团在各非遗体验点间来回穿梭,深入体验了面塑艺术、传统缠花技艺以及半生缘盘扣的制作过程,这三大非遗技艺各具特色。在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他们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亲手制作了非遗精品,亲眼目睹了西安在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

莲湖精巧面塑

莲湖精巧面塑体验现场,西安市非遗“面塑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倍源的作品让人惊叹不已。这位80后的青年自小便沉浸在面塑艺术的氛围中,即便在日本雕塑专业学习期间参与了“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国际知名动漫的制作,但他回国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继承家族的古老技艺。凭借高超的技艺,张倍源在2024年荣获了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以及光明网共同举办的“中国年度非遗人物100名”称号,其作品亦成功登上了国家级的演出舞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在那里,他制作的面塑作品“龙辰辰”惊艳四座,让全球观众感受到了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他不仅亲自担任了央视节目《别开生面》和《无界长安》的画面设计、道具制作以及主演,还在2024年的微博之夜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张倍源巧妙地将动漫元素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为面塑艺术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活力。他的《舞全运》等系列作品,不仅完美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因而受到了众多博物馆和展览的青睐。目前,他通过开设面塑教学课程,使得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传统缠花技艺

传统缠花展区中,第四代传承者孙莹通过“指尖上的艺术”展现了非遗的韵味。身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孙莹曾屡次为外交部定制外交礼品。她所传承的缠花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并在2025年成功入选了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门集绘画、剪纸、刺绣等多种技艺于一体的“立体绣花”艺术,在她的巧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孙莹的作品不仅被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和西安市非遗博物馆永久保存,而且已经走出国门,在日本举办了作品展,并且作为外交礼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从西部文博会到丝路春晚,从高校非遗工坊到社区展演,孙莹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了缠花技艺的持续传承。

陕菜博物馆

陕菜博物馆内,“千年陕菜,国潮之源”的文化画卷正缓缓铺展。馆内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以及大师现场表演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展现了陕菜的历史发展、烹饪技巧及其文化底蕴,使媒体团在观赏器物、追寻起源、研学交流以及品鉴美食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陕菜文化的深厚与丰富。李记搅团,这份传承百年的美味,作为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已传承至第四代。以玉米面为主料的这道特色小吃,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岁月沉淀的浓郁香气。

西安市非遗博物馆

西安市非遗博物馆,作为西北地区首家正式挂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收藏了大量的非遗珍品,是全面展示西安非遗文化风貌的关键平台;而长安旗袍的制作技艺,自清朝晚期兴起,凭借其精细的针法和线迹,展现了东方美学之韵,已于2025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半生缘盘扣制作这一非遗项目巧妙地将现代文化与时尚潮流相融合,将长安文化特色融入传统工艺之中,通过时尚的设计手法,使非遗文化从衣物装饰跃升至艺术展示的舞台。这一代代相传的非遗技艺,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手工盘扣系列,在各类赛事和市场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它还多次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代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展览和交流活动,并被选为珍贵的友好礼品赠送给各国元首。

西安鼓乐东仓乐社

西安鼓乐东仓乐社的演出无疑是活动的高潮所在。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它在2009年成功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东仓乐社致力于传承隋唐时期的古乐,通过“坐乐”和“行乐”两种表演形式,生动地演绎了《将军令》、《群英宴》等众多经典曲目。赵筱民,作为西安鼓乐传承人,是“一代宗师”赵庚辰先生的儿子,也是其嫡系传人。他不仅是陕西省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且精通鼓、铜器、笙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西安鼓乐的传承和推广工作,并曾前往德国、日本等国家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在激昂的鼓乐声中,各式传统乐器此起彼伏,庄重的宫廷曲调和繁复的节奏完美复现了千年前的雅俗共赏音乐盛世。乐社持之以恒地每日进行排练,同时通过校园推广、数字化保存等多种途径,让这些古老的旋律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当《尺调坐乐全套》的优美旋律悠扬响起,媒体团队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进行了对话。

此次“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全媒体传播手段,全方位展示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勃勃生机,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推动了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使得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得以持续绽放。

西安文旅出品

同城信息网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推荐阅读

更多

发现更多资讯 >>

友情链接:

娱乐之家资讯网

COPYRIGHT © 2021 娱乐之家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有什么问题加客服微信咨询:zx81024163

浙ICP备202102867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912号